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新路径

2021-10-25 22:14周平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乡村振兴重庆

周平

摘要: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更多。近年来,重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制度出台了系列农业产业政策措施,但在推进现代化山地特色效益农业的进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首先阐明乡村振兴战略为发展现代化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带来了政策和历史机遇,然后分析重庆在发展现代化山地特色效益农业中存在的瓶颈和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提出重庆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路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  山地特色  效益农业  资源  农业产业  重庆

1、乡村振兴战略策略背景下发展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现实国情农情、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和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的问题导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新时期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认清农业领域、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体中的矛盾,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9年9月20日,重庆市农农业农村委出台了全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作出了安排部署,提出到2022年,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产能增加,每个区县有3个以上过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开启了全市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新篇章,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政策机遇和历史机遇。

2、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新路径分析

2.1、重庆土地资源分布现状概况

重庆集大山区、大库区、大城市、大农村于一体,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山高坡陡且沟壑纵横。全市耕地3500多万亩,常住人口人均约为1.16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耕地地块分散。因此,重庆无法像平原地区农业产业大规模发展,更适合发展现代化山地特色效益农业。

2.2、重庆山地农村特色优势

重庆资源禀赋,最不缺的就是山,山地丘陵面积占比高达98%,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大山大江的馈赠,让重庆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多样的立体气候。全市有可利用的动物资源600余种,植物资源560余种,在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方面,山地特有的宝贵价值愈加凸显,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重庆发展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具备资源优势。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重庆发展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要走出一条能引领山地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即种养精细化、生产绿色化、产业链条化、产品品牌化、农田宜机化、业态融合化,要充分突出特色、高效两个关键,充分发挥山地农村的特色优势,提升重庆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之基。

2.3、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基础

政策支持有保障。2018年,乡村振兴开局伊始,重庆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市情制定了《重庆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关于聚焦乡村发展难题精准落实“五个振兴”的意见》以及系列配套措施。2021年,重庆将发展现代化特色山地农业纳入了重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对全市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加强了顶层设计,制定了政策支撑,引导更多的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入,为重庆发展现代化特色效益农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资源保障。

资源禀赋有优势。重庆山谷纵横决定了气候的多变,有时转过一座山,阴晴冷暖就又大不一样了,环境的多样多变带来了资源的多元,重庆山川化育了6000多种植物。重庆的山多为中低山,适宜人类生活、作物种植。山脉延绵将稀缺的耕地资源由平面拉成了立体,因而产业规模空间会骤呈几何级增长,地形的劣势转化为了资源的优势,有利于发展出优势产业,为重庆发展现代化特色山地效益农业提供了资源优势。

3、制约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重庆受山地、丘陵地形地貌的影响,农业产业规模普遍不大,种植不够规范,耕地地块分散零星,规模效应优势不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够,农业产业深加工不多,产业链条不长,市场竞争力较弱,公共品牌不够多。

3.1、农业生产技术和人才不足技术落后

重庆受地形地势影响,农业产业难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当地群众的劳动技能普遍还停留在传统生产水平,与农业现代化需求和要求还不匹配。农业部门、镇乡街道对当地农民的培训大多还是以室内的授课培训为主,往往会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际操作。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够强,对施肥、授粉、防虫、防病、防疫等重要环节和关键领域的培训也不够。

3.2、品牌示范带动效应不强

重庆优势农产品多,但部分农业产业如茶叶、蔬菜、鲜果等,大多以自然传承或农民自留种为主,存在品种老化,因而影响生产效益。部分经营主体品牌观念较弱,抱团发展理念不强,在品牌塑造上下的功夫不足、投入成本不多,在国际、国内叫得响、拿得出的品牌不多,不同程度的存在产品同质化。有些合作社仍然存在“僵尸社”“空壳社”的现象,在新时代农业产业发展中没有发挥好桥梁和带动作用。

3.3、产销渠道有时不顺畅

虽然重庆的蔬菜、中药材、水果等农产品已与国内东北三省、京津冀等多地建立了合作关系,有的產品还出口到俄罗斯、新加坡、日韩等国家和地区,但产销脱节的情况仍然存在。主体营业者特别是个体农户对目标市场、上市时段等缺乏系统的谋划,有的市场需求信息也没有及时有效地反馈至合作社、企业、农民等经营主体。信息共享不及时,信息不对称,生产信息未找准市场,容易出现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难销、滞销的情况。农户的分散经营,单打独斗,也不利于品牌的打造,使得农特产品的销售面临了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4、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相关策略

4.1、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改变传统模式,因时制宜,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村现代化产业的融合,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优化农也产业布局。加快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做好创新育种、做优良种繁育,全面提升良种化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强基地形成特色链,推动柑橘、茶叶、柠檬、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向园区集聚;做大加工提升价值链,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优化柠檬、柑橘、李子等水果深加工,延伸农特产品的产业链。

4.2、加快坚持农业经营为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农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模式,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借助龙头企业优势,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主体共同发展,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山地高效特色效益农业。创新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深度挖掘和拓展农业农村综合发展的潜力空间,扩大农户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加强农业产业的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带动农业产业基地化建设。

4.3、持续加快打造农业特色品牌打造

產业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立足优势在差异中找准特色,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品牌,鼓励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提高农特产品的认同度。主城都市区,打造粮油保供基地,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村电商服务业。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做强“三峡农家”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成片成带成规模建设柑橘(柚)、脆李、草食牲畜、生态渔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园。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以“文旅+”为中药材、茶叶、烤烟、特色经果林、调味品、生态畜牧等特色产业“链条化”赋能。同时,加强深化川渝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协调合作,加快与湖南、湖北等周边省份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合作。加强区域合作、抱团发展、互利共赢。创建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促进地方特色农业发展分工分业,有所创新,错位发展,促进区域内联合与合作,拓展区外乃至全国和世界市场,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探索跨行业融合产业,推进严格管理,打造品牌效应。

4.4、加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抓好乡村水电路讯气等建设。进一步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坚固耐用的农村电网,满足农村农业用电需求,为重庆发展现代化山地高效特色效益农业充足电。巩固“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成果,全面实施路长制。推进农林水领域项目建设,对标准偏低、规模偏小的供水工程进行改造、配套、升级、联网。推进“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启动建设全区农业大数据平台,在农业园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4.5、加快拓宽产销渠道拓宽

开发互联网与农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加强合作,推广直播带货,发展“互联网+”。组建专业化运作的商会协会,用好商户协会渠道,推广重庆农特产品。。大力发展农村冷链物流。培育专门服务公司,收购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产品,平台化销售,发挥企业运作作用。开行运输班列,发挥交通物流支撑作用。重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具有承东启西、串南联北的突出战略地位。在这样的条件下,重庆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融人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环境,优化农产品的营销模式,让重庆特色农产品真正“走出去”。

4.6、加快注重农业技术和人才人才提升引进和培养

加快提升农业产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强化对施肥、授粉、防虫、防病、防疫等重要环节和关键领域的培训。实施好“重庆英才·乡村领军人才”计划,回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吸引人才到农村发展,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加强校地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带动优势,普及农业知识,鼓励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加强对农业专业的扶持,加强农业人员学历教育。加强农村教科文卫事业发展,大力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期刊类: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20(2)

2)报刊类:

[1]赵伟平,立足山地特色 补齐乡村短板,重庆日报,2021 年 08 月 17 日

3)法律文件类:

[1]重庆市2021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2]重庆市2021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3]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乡村振兴重庆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2013年广东热区社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