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思路研究

2021-10-25 14:47肖求莲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

肖求莲

摘要: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是息息相关的,在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提升,还有利于国家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本文我们将以农业利用与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对农业资源利用的影响因素及环境保护加强对策进行具体分析,以期在保障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农业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思路研究

一.农业资源的概念

农业经济资源与农业自然资源统称为农业资源。农业经济资源是经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农业生产带来经济作用的资源,比如交通运输.农业设备.农民劳动力.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农业自然资源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利用到的自然要素,比如环境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农民从事农业经济活动或进行农业生产所使用到的各种资源,包含农业经济资源与自然社会资源,前者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设备.农民劳动力等有关经济技术的资源,后者主要是源自自然环境的水资源.土资源.空气资源.气候资源等。

二.影响农业资源利用的因素

1. 对水质的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为了防止各种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化学农药来预防农作物中的病虫害,这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可以很好的抑制病虫害对农作物的破坏。但与此同时,由于这些农药散发到空气中或者渗人到土壤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农药经过渗透后,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给人们的日常饮水带来危害,如果人们饮用了这些被污染的水资源,那么就有可能危及到生命健康。

2. 资源浪费现象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活动,资源浪费现象依旧存在。大量土地资源与水资源流失,而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如引发社会广泛讨论的秸杆焚烧问题,在农作物完成收割后,农民往往会就地焚烧多余的秸杆,从而引发田地中浓烟滚滚,这样的秸杆处理方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建设,对于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3. 影响生态平衡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农作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农作物种植面积逐渐增大,大面积的植被遭到破坏,致使原有的森林生态失去平衡,森林生物没有了栖息之地,生物多元化遭到破坏,致使生态环境失去平衡,打乱了生态系统内部运作。生态系统的破坏,给人们的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

三.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加强策略分析

1. 合理协调环境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关系,合理协调,促进其共同发展。农业自然环境保护与资源的有效运用是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不应寻求一时利益最大化,要着眼于全局,不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利益。

优化栽培方式和农艺技术,提高光源利用率

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生产过程实质上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要提高光资源利用率主要应采取∶(1)尽可能采用复种形式延长全年内单位面积的光合作用,即在同一块土地上由一年种植一茬改种两茬,如将小麦收获后复种早玉米或绿肥。不断利用光能使单位面积多产出:(2)合理密植,在单位面积上增加种植株数,可根据作物的特点和土壤肥瘦情况决定密植程度:(3)大田利用高杆作物与矮杆作物的间种.套种,林带采用乔木.灌木.草地相结合的立体栽培方式,都可多获得光能提高生物量。

2. 通过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的方式

传统农业采用的是直接灌溉的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淡水资源,同时使农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不足,因此可以通过改善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又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在灌溉的时候,可以使用喷洒的灌溉方式,最大化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使农作物既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又能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5. 通过开发再生能源的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能源也逐渐被开发了出来,在农业资源的利用中,传统的农业资源开发导致很多农业资源面临着枯竭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能源的再生利用率,就需要在农业种植中开发各种不同的再生能源,例如,在农业资源的开发中,可以使用风能.太阳能.热能.沼气等能源,实现对农业生产服务的能源提供,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使我国农业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坚持农业持续发展原则,保护生态环境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坚持社会参与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内源污染与外源污染协同治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统筹的原则,以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为工作目标,加强农产品种植土壤重金属检测,及时做好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工作,构建保护土壤质量.避免重金属污染的长效机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范围,做好示范工作,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政策:加强秸杆还田力度,推进机械化秸杆处理手段,成立一个秸杆综合处理示范机构,加大秸杆综合处理发展步伐:提高地膜监管,增强地膜回收.重复利用的力度,启动地膜科学处理示范田,促使农田地膜朝向更稳定的方向发展:探索新型的农业野生物种保护机制,推动农业野生物种资源保护再发展:力争实现外来物种防控管理分类化.防治工作长效化.监测系统实时化:推进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加强时代化建设,加快农业生产创新化发展。

6. 构建中国特色农村生产体系

围绕我国"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坚持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维护自然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提高生产力.保护稳定的生态环境.维护自然资源为目标,以确保人们粮食正常供给.农民种植不断增收.粮食生产安全可靠为前提,以控制农业资源使用.保护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环境为手段,推进农业生产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农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农产品的持续供给.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可靠.农产品生产地的资源保护,使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生产实现持续递增的共赢局面,保证农业资源对农业生产的支撑能力,促进农业文明生产发展。

7. 改变原有的农业生产模式

通过对原有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改变,可以提高对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使农业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实现协调和平衡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对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将经济生态进行有效结合,对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可以使农民在这种生存模式下实现对环境的改善,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采取农作物和水产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种植,利用农作物可以提高水产业的蓄水能力,而利用水产业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

8. 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首先是要加强环境技术能力的建没,其次是要强化人才与队伍建设。随著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化学物质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和地膜等应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但有的地方由于施用不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的退化,这些都包涵着强烈人为的干预因素:因此,随着人为影响程度使生态环境常常处于动态变动之中,必须掌握其变化规律.变化原因和变化趋势,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结语∶综上所述,我国地大物博,耕地面积更是十分广阔,但是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期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愈加突出,不仅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困扰,还有可能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只有将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进行统筹管理,才能够增强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有利于我国农业转型制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朝义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浅析[J]农家参谋2018(18)∶7

[2]薛梦瑶农业循环经济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291-292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新形势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对策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公布
政策
加强环境保护法规教育是中职院校法律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全面做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准备工作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