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急性心力衰竭的重症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

2021-10-26 01:17隗茂丽
康颐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应用效果

隗茂丽

【摘要】目的:明确急性心力衰竭的重症护理干预措施,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全部选自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收集阶段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不同进行分组,收集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重症护理干预措施阶段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LVEF指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可改善其心功能,提高救治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重症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001

【Abstract】Objective:To define the sever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acute heart failure and analyze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Methods: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9 to October 2020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the collection stage. The patien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severe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6min walking distance and LVEF index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ever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can improve their cardiac function,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acute heart failure; Severe nursing intervention; Application effect

急性心力衰竭通常是由心脏功能突发异常所致,发病率较多的为急性左心衰,以急性肺部水肿或心源性休克为主要临床症状,患者常感觉呼吸困难、神疲乏力,属于临床危重症之一。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通常起病迅速且突然,此类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患者身心负担较重,加之预后质量极差,因此发病后需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救治[1]。救治同时实施必要护理干预措施,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升其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本次研究对本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救治同时辅以重症护理干预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方法及研究结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全部选自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據收集阶段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不同进行分组。纳入患者均经临床证实符合急性心力衰竭疾病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神疲乏力、体液潴留等,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并于同意文件上签字确认;为确保研究顺利开展,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或是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传染病患者、精神异常患者、不具备沟通或是理解能力者排除。观察组,26例男患,17例女患,年龄区间为46-75岁,均数值(61.24±3.01)岁;对照组,27例男患,16例女患,年龄47-77岁,均数值(61.39±3.21)岁。以上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同质性,符合对照研究标准(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收集阶段患者救治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规范开展各项护理措施,提升干预有效率;进行简要疾病宣教,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异常情况,发现后及时汇报并且协助进行处理;严格遵医嘱给予药物及响应处置,并观察用药反应;告知治疗注意事项,并耐心回答患者家属问题,及时告知治疗进展,安抚患者家属情绪。

观察组收集阶段患者救治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重症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入院后详细料及疾病特点,患者情况及治疗流程后,及时建立静脉通路,便于迅速给药;做好抢救准备,具体保护抢救器械和药物物品等;建立心电监护,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密切关注心电监护情况,从而准确判断患者心脏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异常表现或是并发症前兆,能够及时汇报给医师协助给予有效处理,降低疾病对心功能损伤,为预后改善奠定良好基础;(2)重视开展心理疏导,及时主动和患者交流沟通,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目前患者机体状况,进行必要心理疏导,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并将具体治疗方案、抢救措施及治疗安全性告知患者、家属,消除患者和家属顾虑,使其及早同意抢救方案,以缩短抢救时间,同时介绍治疗成功案例坚定患者治疗信心;告知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要求保持心态平和积极配合治疗;对家属进行指导,要求耐心照护患者,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能够让患者感受到亲情的关爱,避免情绪过度波动,陪同患者度过最为关键的阶段;(3)叮嘱患者尽量保持半卧位卧床休养,保持病室安静提升患者舒适度;定时帮助患者清理口腔和皮肤,并指导其正确排便,发生便秘及时给予药物改善,避免排便用力加重心脏负担;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并按摩压迫位置预防压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安排饮食,考虑到患者心排血量不足,水钠排泄能力较弱,胃肠中存在淤血,因此会影响其肠胃吸收能力,因此需要特别关注饮食,注意低胆固醇、低热量、低盐低脂,鼓励少食多餐,为心脏减负;(4)进行用药指导,详细介绍药物种类,服用方法,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等,用药前再次核对患者信息,用药后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具体反应,如有不适需停止用药,立即通知主治医生;(5)情况稳定后遵医嘱协助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康复训练方案;(6)出院之前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宣教和指导,告知携带药物使用方法,要求严格遵照医嘱剂量服用;进行居家饮食和运动指导;建立电子档案定期进行随访并记录康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死亡情况。

利用6分钟步行试验测定两组患者护理后出院前6min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检测测定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指标(LVEF-左室射血分数)。

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使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价护理干预后分值,该量表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在国内已经得到较好的信效度检验,量表百分制,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2]。

1.4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数据选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百分比率(%)表示计数资料,检验值为x2;均数±平方差代表计量资料,检验值为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护理后患者6min步行距离及左室射血分数指标组间对比

护理前,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298.86±20.53)m和对照组(300.02±23.41)m对比,结果显示t=0.244  P=0.808,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LVEF指数分别为(33.52±3.47)%、(33.67±3.51)%,经计算t=0.199 P=0.843。两组LEEF指数对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分别为(361.43±20.15)m、(330.21±18.36)m,计算结果显示t=7.510  P=0.000,两组6min步行距离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观察组LVEF指数分别为(49.85±5.23)%、(44.13±5.10)%,计算结果显示t=5.135 P=0.000,两组LVEF指数均值进行对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

护理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生活质量分别为(63.41±3.68)分、(63.50±3.76)分,经计算t=0.112 P=0.911,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生活质量分别为(72.69±2.31)分、(78.56±2.38)分,经计算,t=11.606 P=0.000,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3 患者死亡率组间对比

观察组1例死亡,本组死亡率%(1/43),对照组6例死亡,本组死亡率%(6/43),计算机结果显示x2=3.888  P=0.049。两组死亡率进行对比,对照組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发病后,合并发生心肌受损情况较为多见,会对患者心脏排血量产生明显抑制,从而会进一步促进疾病进展。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以身体乏力、运动能力下降、呼吸困难等为主,会明显降低机体脏器灌输量[3]。通常情况下,疾病起病骤急,病情严重且发展变化快、影响广泛,不仅会对患者健康存在严重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临床中针对突发急性心力衰竭会开展系统化救治措施,根据情况使用利尿、镇静类药物,并辅以心电监护、吸氧等操作,尽量控制患者疾病进展,确保生命体征稳定,挽救患者生命安全同时重视改善预后情况[4]。鉴于疾病情况严重紧急,因此对护理工作要求较高,需要提升护理工作有效性及针对性,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因素对治疗的影响,从而提升救治有效率[5]。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规范性理想,临床应用广泛具有自身优势,但是主动性及针对性略显不足。重症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针对性,指的是针对重症患者所实施的系统及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除了重视疾病和症状外,同时关注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需求,关注生活、饮食和药物方面进行治疗,出院前明确后期注意事项,可显著提升护理工作有效性、全面性和针对性。临床中开展此种护理干预措施,可根据患者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提升患者舒适度及依从性具有积极作用,从而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确保获得更为满意的就诊感受。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急救同时辅以重症护理干预,明确疾病特点和救治情况,及时建立心脏监护,可准确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或是评价治疗效果;及时建立静脉通路,便于迅速给药;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强化其求生意识,积极配合治疗;要求家属能够保持冷静,及时签署相关文件,提高救治效率,避免延误治疗;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用药指导,营造良好病史环境,提升患者舒适度;密切观察并发症情况,存在异常及时汇报处理;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锻炼,可促进疾病恢复;出院进行指导,告知居家注意事项,叮嘱按时服药,发生异常及时就诊,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情况[6]。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及6步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患者救治过程中实施重症护理干预,能够在关注疾病同时,重视满足患者心理、生理等多方面需求,实施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疾病治疗和控制效果,尽量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避免疾病导致死亡。同时对于改善预后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发挥着积极促进作用,可降低疾病造成的不利影响。

总而言之,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提升护理工作有效性及针对性,对于降低疾病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其心功能发挥积极促进作用,巩固治疗效果同时改善预后情况,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并应用于临床中。

参考文献:

[1]卢佳.急性心力衰竭的重症护理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4):247-248.

[2]纪武京,郭君.急性心力衰竭的重症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人人健康,2020,No.515(6):21-21.

[3]陈云红,丁永勇.急性心衰病人重症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研究[J].医药前沿,2019,9(36):183-184.

[4]孙慧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与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20,v.18(6):338-339.

[5]刘容丽,邓小超,朱燕梅,等.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12):1729-1730.

[6]卢亚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v.18(11):231-232.

猜你喜欢
急性心力衰竭应用效果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疗效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患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重组人脑钠肽对心肌梗死所致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肾功能的影响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心力衰竭的血气指标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