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重建引导下胸腔镜扩大肺亚段切除术治疗肺段边缘结节*

2021-10-27 08:51詹必成周新涛郭昆亮刘永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亚段遗漏肺段

詹必成 刘 建 陈 剑 周新涛 郭昆亮 刘永志 王 欢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 安庆市立医院心胸外科,安庆 246003)

研究表明,对于直径≤2 cm的Ⅰ期肺癌,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的肿瘤学效果相似,但必须保证足够切缘[1]。肺结节如位于肺段边缘,单纯肺段或肺亚段切除无法保证切缘,传统方法为扩大肺段切除术[2,3],即跨越段间交界,切除靶段及部分相邻肺段组织,可有效保障切缘,但切除肺组织较多。2018年8月~2021年1月,我们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25例(26枚)肺段边缘结节的切除范围术前进行规划,以亚段为中心,将切缘向周围亚段适当延伸,即三维重建引导下扩大肺亚段切除术,既能满足切缘,又能最大化保留健康肺组织,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32~73(54.5±9.8)岁。咳嗽2例,胸闷1例,其余均无特殊不适,体检发现。胸部薄层CT显示26枚肺段边缘结节,直径4~15(8.0±2.5)mm,其中纯磨玻璃结节17枚,混合性磨玻璃结节9枚。1例右肺S3b上2枚结节,距离2 cm。2例合并同侧其他肺段可楔形切除肺结节。

手术指征:结节直径≤20 mm,磨玻璃成分≥50%。

扩大肺亚段切除入组标准:满足手术指征,结节位于肺段边缘,三维重建显示楔形切除、肺段或亚段切除不能满足切缘。

1.2 方法

1.2.1 三维重建方法 术前行胸部薄层CT扫描,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明确靶段支气管、静脉、动脉的解剖,确定切除范围,切缘宽度≥2 cm(图1)。

图1 靠近斜裂的左上肺磨玻璃结节(A,箭头1),直径9 mm,因背段肺组织阻挡,术前定位困难。三维重建(B)显示结节位于S1+2c亚段边缘,距离S4较近,单一尖后段切除或舌段切除难以满足切缘(箭头1示A1+2c,箭头2示B1+2c,箭头3示A4a)。通过三维重建进行安全距离测量,显示在切除S1+2c亚段后,再将A4a切断,并不需要切断后方的B4a,就能够保证切缘超过2 cm,这种S1+2c联合S4a部分切除,即为扩大S1+2c亚段切除(C)。术中情况和术前分析完全一致(D,箭头1示病灶位置;E,箭头1示B1+2c残端,箭头2示A1+2c残端,箭头3示A4a残端)。切除的标本显示切缘超过2 cm(F) 图2 CT提示结节主要位于左上肺S1+2c,但接近S4(A,箭头1示A1+2c,箭头2示结节),术中见A1+2c与B1+2c之间有门钉样淋巴结(B,箭头1示A1+2c,箭头2示门钉样淋巴结),小切口辅助下完成手术(C,箭头1示B1+2c残端,箭头2示A1+2c残端)

1.2.2 手术方法 如直径小、位置深,为保证切缘并快速找到病灶,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健侧卧位,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根据术者习惯选择单孔或两孔操作。两孔法观察孔长1.5 cm,位于腋中线第7肋间,主操作孔长3~5 cm,位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单孔法切口长3~5 cm,位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按照三维重建结果,先将靶段肺动脉向远端裸化,辨识出需要处理的亚段肺动脉,丝线结扎后切断。沿动脉分离出亚段支气管,丝线结扎或切割缝合器切断。如有需要处理的亚段内或亚段间静脉,分离后丝线结扎。采用膨胀-萎陷法显示亚段间平面。提起亚段段门,向远端分离,在剩余1~2 cm肺实质时,使用切割缝合器切开。台下切开标本,找到病灶后标记,送快速冰冻病理,如为恶性,行淋巴结清扫或采样。留置20号胸管一根。

1.2.3 术后处理 常规预防感染、化痰、止痛等治疗,胸腔引流≤200 ml/d,无漏气,拔除胸管。术后第2周、3个月随访,以后每隔6个月门诊随访。

2 结果

1例左上肺S1+2c切除,因A1+2c及B1+2c根部有“门钉样淋巴结”,胸腔镜下分离困难,中转10 cm小切口辅助下手术(图2),其余24例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单孔10例,两孔14例。切除的肺亚段见表1。2例合并同侧肺多发肺结节,同期行肺楔形切除术。与术中情况相比,三维重建遗漏1例左上肺A4a分支,1例右上肺A1a分支,1例V1b分支,遗漏血管直径均<1 mm,其余全部吻合。25例切缘宽度均>2 cm或不小于结节直径。全组手术时间80~270(121.8±36.8)min,术中出血20~100(44.4±17.1)ml,胸腔引流2~7(3.5±1.3)d,术后住院4~15(6.0±2.2)d。参照吴卫兵等[4]定义,术后并发症16%(4/25),包括肺部感染1例,痰中带血3例,其中1例合并漏气6天,无围手术期死亡。

表1 扩大肺亚段切除部位

26枚肺段边缘结节术后病理(采用第8版TNM肺癌分期):浸润性腺癌(ⅠA期)5枚,微浸润腺癌4枚,原位腺癌10枚,不典型腺瘤样增生7枚。19例快速冰冻病理为恶性者行淋巴结清扫或采样,共2~5(4.2±1.0)组,2~11(5.9±2.4)枚,均为阴性。

术后随访0.5~28(13.4±9.6)月,无并发症发生,胸部CT等检查提示无肿瘤复发、转移。

3 讨论

胸腔镜解剖性亚肺叶切除术是近年胸外科研究的热点。对于以磨玻璃成分为主的早期肺癌,与肺叶切除相比,肺段、肺亚段切除可保留更多肺组织,而且肿瘤学结果相似[1,5,6]。肺结节除位于肺段或亚段中心范围外,部分位于肺段边缘,其中约30%是跨一个肺段的“段间结节”[7]。对于肺段或亚段中心范围的结节,适合解剖性肺段或亚段切除[8],而对肺段边缘结节,标准的肺段或肺亚段切除难以保证足够的切缘。联合肺段或肺亚段切除虽然能够满足切缘,但手术难度及切除范围过大,增加手术并发症,不符合亚肺叶切除的初衷[3,6]。传统的处理肺段间结节的方法是扩大肺段切除[2,3],即一个肺段切除加一个相邻肺段楔形切除,保证切缘的是扩大切除的这部分肺组织,所以切除的肺组织仍然较多,特别是尖后段、舌段这样的优势肺段。如何在保证切缘的同时,最大化保留健康肺组织,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8年开始,我们利用三维重建技术,以结节为中心,按照至少2 cm切缘要求对切除范围进行规划,观察到以亚段为中心,将切除范围向周围亚段适当扩大,即三维重建引导下扩大肺亚段切除术,相当于一个肺亚段切除加一个邻近亚段部分切除。段门的解剖分离仅涉及一个肺亚段,所以手术难度和创伤较联合肺亚段切除小,切除的肺组织较传统扩大肺段切除更少。

扩大切除的范围相当关键,过小切缘不足,过大除肺功能损失外,还可能误伤周围组织引起严重并发症,故术前规划至关重要。三维重建技术可将肺所有血管支气管清晰展示,根据肺结节位置,设计切除范围,规划手术路径,能有效提高肺段及肺亚段手术安全性[9]。但Hagiwara等[10]观察到,对于直径<2 mm的肺动脉分支,三维重建遗漏率为2.2%。而亚段血管更细,更容易遗漏。本组25例主要亚段肺动脉、亚段支气管均无遗漏,仅有2例亚段肺动脉分支遗漏,1例亚段静脉分支遗漏,遗漏血管直径均<1 mm,全部0号丝线结扎,均未发生大出血。在实际操作中,亚段肺动脉多为较为粗大的一支,不易遗漏,有时为较为细小的多支,需警惕三维重建遗漏,切忌粗暴分离导致“连根拔起”,引起大出血。

扩大肺亚段切除的目的是精确切除,术中对亚段血管支气管的辨识非常关键,其中亚段肺动脉准确处理尤为重要。可将邻近肺动脉一起分离显露后,再与术前三维重建匹配,有利于辨识靶段肺动脉。例如在扩大S1b切除时,可以将A1及A3从根部分离出来,很容易辨识出A1b。如亚段支气管辨识困难,可将亚段肺动脉远端提起,通过肺动脉走向追寻支气管;或在靶段肺动脉处理后,暂不处理支气管,通过膨胀萎陷法显示段平面后,通过靶段位置确定支气管。

无论肺段还是肺叶切除,门钉样淋巴结一直是中转开胸的主要原因之一[11]。本组1例左上肺S1+2c切除,A1+2c与B1+2c之间被质硬门钉样淋巴结包绕,胸腔镜下分离困难,出血风险较大,中转10 cm小切口开胸顺利完成手术(图2)。

术前定位如Hookwire、弹簧圈、亚甲蓝等[12]可提高肺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的准确性。对于深部肺结节,肺段切除前Hookwire定位有助于保证切缘足够,并快速找到病灶[13]。本组8例位置较深、结节较小者术前Hookwire定位,其余17例依靠三维重建引导,均成功切除病灶。如果熟练掌握三维重建引导下扩大肺亚段切除技术,术前定位不必常规采用。

综上所述,三维重建引导下胸腔镜扩大肺亚段切除术安全可靠,在保证切缘的基础上,有效保留正常肺组织,适用于无法楔形切除的肺段边缘结节。

猜你喜欢
亚段遗漏肺段
遗漏的光阴
KL油田沙三下亚段混合沉积特征及演化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感染性病变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41例临床分析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技术要点
遗漏焦虑
歧口凹陷西南缘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沉积模式
裂缝储层综合评价方法——以渤南洼陷沙三段下亚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