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兵家都重地理

2021-10-27 19:51
新传奇 2021年37期
关键词:孙子兵法形势

以“形势”论地理,是兵家地理的独特之处。一般的地理学,以人为一方,以地为另一方,研究人地关系。而兵家地理除了以地为一方,人还要分为生死两方。它是两方人利用地来互相夺命,讨论起来几乎没有定式。强可以胜弱,弱也可以胜强。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孙子兵法》开篇就强调了战争的重要和残酷。因此,兵家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值得注意的是,历代兵家都重地理,尤其是“势”与“诈”。这是为何?

以“形势”论地理,是兵家地理的独特之处

在地面战争时代,兵家都重视地理,地理战局的布置是克敌制胜的一部分。我国古代管理地图的部门叫“职方司”,隶属兵部,足见军事与地理的密切关系。

《孙子兵法》说:“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形势是也。”地理学最反对将世界看成是均质的空间,形势见于差异之中。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根据地,毛泽东就是从地理讲起的。他说:“抗日游击战争的根据地大体不外乎三种:山地、平地和河湖港汊地。”就宏观来说,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也有一番基于地理因素的考虑,比不考虑地理次序的全国一齐暴动的方案要高明得多。

以“形势”论地理,是兵家地理的独特之处。据记载,兵家地理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一般的地理学,以人为一方,以地为另一方,研究人地关系。而兵家地理,除了以地为一方,人还要分为生死两方。它是两方人利用地来互相夺命,讨论起来几乎没有定式。强可以胜弱,弱也可以胜强。形不是起决定因素的,还要看势。

这里的势不是自然之势,而是人文之势。《孙子兵法》说:“若决积水于千仞之山者,形也。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意思是,那边有千仞之山,但若没有人在下面布置战场,没有人到上面去积水、滚石,这座千仞高山也是毫无意义的。中国的高山千百座,只有修筑了长城或关塞的高山,才能获得兵家地理的“形势”。

“料到的就是正,料不到的就是奇”

兵家地理中还有诈术。诈,是作用在人脑里,诈在概念上。直接诈在地上的,如埋地雷、挖陷阱,这只是小意思。兵家地理之诈,主要在于人为制造假象,反常规而行之——该走的不走,不该走的走。《孙子兵法》说:“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在小说《三国演义》(本刊有售,订购热线:027-87927015)中,曹操在华容道上了诸葛亮的当。虽然曹操当时也想到了“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但诸葛亮比他多想了一步,来了一个“虚则虚之,实则实之”,在华容道点了烟,也伏了兵。结果,口诵兵法的曹操中了计。由此可见,示形是制造假象,作出一种伪装让你料想不到。

“料到的就是正,料不到的就是奇。”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用“奇”的杰出范例。反之,诸葛亮也攻陈仓道,但用的是堂堂之师、正正之旗,未能“忽悠”曹兵。结果,因曹兵“有备而不能克”。

兵家地理是一門论人的学问

当然,中国历代兵家留给今天最富有启示意义的文化遗产,是其在谋划与实施战争过程中所蕴涵的辩证思维。这种思维是兵家学说的灵魂所在,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超越时空而价值永恒。

首先,它表现为能够以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来全面认识和宏观把握军事问题。在众多兵家眼里,军事问题首先是被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的。《孙子兵法》讲“道”“天”“地”“将”“法”五事,就是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将政治、军事、天时地利条件、法制建设、人才拔擢任用等各种因素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进行考虑。其次,兵学理论的基本范畴,如“奇正”“虚实”“宽严”“主客”“攻守”“形势”“速拙”“迂直”等,无不以相互依存、互为关系的形式而存在。如无“虚”也即无“实”,无“奇”也即无“正”,无“主”也即无“客”。这正如老子哲学中的“美丑、难易、长短、大小、生死、轻重”一样,彼此间都是对立的统一和普遍的联系。再次,不仅是对立的事物具有联系统一性,就是同一事物内部也存在着相互对立、互为渗透的属性,用兵打仗本身就包含有利与害两种倾向。高明的战争指挥者必须辩证对待利害关系,见利思害,见害思利。

另外,对于战争指挥者来说,最重要的职责便是把握“度”的问题,即清醒地观察和分析形势,掌握事物变化的临界点,既不要做过头,也不要做不到。顺境之中不忘乎所以,逆境之中不灰心丧气,尽最大的努力,使事物的变化向着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

用兵打仗讲求变化,变化越多越好,越神鬼莫测越高明巧妙。然而,这种变化不是毫无规律、杂乱无章、随心所欲的变化,而是有分寸感,有大局观,恰到好处的权宜机变。看上去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实质上丝丝入扣。如对待战争大事既高度重视、透彻研究,又非常谨慎,追求“全胜不斗,大兵无创”的理想境界。

由此可见,讲究地理离不开人的谋略。所以,兵家地理又是一门论人的学问。

(《环球人文地理》等)

猜你喜欢
孙子兵法形势
中西文化的关键性差别
孙子兵法与商业战争
《孙子兵法》这样读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