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追星,需社会合力引导

2021-10-28 11:26任红禧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1年9期
关键词:饭圈乱象追星

任红禧

近年来,诱导粉丝“打榜”、粉丝“互撕”、造谣攻击、未成年人应援消费等“饭圈”乱象频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尤其近段时间,“饭圈”乱象层出不穷,给社会治理带来不小的挑战,广大网友也越发意识到:“走火入魔”的“饭圈”,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不能再任由其继续野蛮生长。此类问题更是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中央纪委、中央政法委、《人民日报》、新华社先后发声,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陆续开展专项行动,从维护网上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营造清朗網络空间的高度,认识和推进“饭圈”乱象治理工作。

当然,网络内容生态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的理想不是当科学家、医生、解放军,而是当明星、“网红”?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只追演艺明星,而不追“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等时代英模?

原因正在于,“饭圈”乱象的背后,既有盘根错节的资本和利益链条,也有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义等畸形价值观。而在偶像经济链条中呈现出的价值观、金钱观,每一天都在对千千万万未成年人起着诱导作用。

这就意味着,要想终结“饭圈”乱象,既要铲除病根,更要切除软环境下的病灶。整治“饭圈”乱象,不仅需要制度发力,还应积极引导青少年群体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学校、家庭、相关机构也要增强文化教育吸引力,帮助青少年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形成抵制不良文化影响的自觉与自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威看来,全社会应合力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

显然,对于“饭圈”以青少年为主体的这一特点,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积极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共同帮助青少年扩大对偶像的认知边界——学校方面,应设置相应的心理教育和社会教育课,通过反面典型和正面引导两方面的工作,向青少年传递健康的价值取向;家庭方面,应在数码产品、网络使用上负起监督引导责任,更多进行亲子交流,用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传导爱与责任的正确观念;社会方面,应该共同努力,树立起良好的价值导向,根据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和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用精神食粮压缩“饭圈”的空间。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对于普通网民而言,皆是网络活动的参与者,对不良现象的漠视就是对其嚣张气焰的助长。所以,我们决不能以“看客”心态将娱乐八卦聊作谈资或冷眼旁观,既要做到不跟风、不盲从,更要旗帜鲜明地抵制不良娱乐文化的侵蚀,理性追星、文明上网,为青少年树立良好典范,引导“饭圈”青少年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先锋人物学习,使其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饭圈乱象追星
饭圈乱象:历年竞技类综艺节目的赛制分析与思考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整治“饭圈”乱象
让追星不疯狂
在疫情面前,见证一场“饭圈”的成人礼
“饭圈女孩”(双语加油站)
追星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编辑部追星日常
追星不如追艺术 赶上看展览的漫步人生
乱象(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