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和“王”字所从属汉字六书浅谈

2021-10-28 16:05杨伯峰
成长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六书指事王权

杨伯峰

摘 要:历代字书大都援引《说文》:“玉,象三玉之连。”而《隶辨》认为:“玉”字从土。有意思的是还有一字“玊”读作[sù]和“玉”字极为相似,但“玊,从王从丶[zhǔ]”被判为形声字,而大多学者认为“玉”字当是象形字,也有学者认为“玉”字是指事字。对“王”字的划分学界统一认为“王”字是指事字,因为“王”字金文为斧钺之形,以斧钺象征王权,而且金文、篆书“王”字以最下面特有的一笔“蚕头雁尾”将其带出象形字的阵营,但笔者认为如此判定有些欠妥。

关键词:玉 王 汉字 六书

1 “玉”字浅谈

《说文》:“玉,石之美。”也就是指美丽的石头。但根据考古发现最初的“玉”指包括用石头、贝壳,动物牙、角等材料制成的装饰物。甲骨文的“玉”字正是用绳子穿起来的串饰形状,省去两端的绳头写作。后来为区别于“王”字,金文、楚简、《说文》古文等在“王”字中间加小点或弧笔,小篆则以均衡的三横区别于“王”字的上密下疏结构,隶书 (汉《史晨碑》)以特有的磔画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玉”字象形字的字形,这种写法基本为后世承袭。也有学者认为“玉”本义指有疵点的玉,在“玉”中加一点以指瑕,是为指事字,“玉”字是在指瑕玉之玉用以泛指玉石,是词之内涵义扩大,属词义演变,造字性质不变,应是归为指事字。那么这就难免将“玉”和“玊”字混为一谈。

玉字的甲骨文、二例象以绳串玉之形,两端带有绳结。金文玉三例,象三玉串联,相较于甲骨文简化不少,三在古代为最小的多数,以三指代原来的四块或五块玉,同时省略上、下结绳;承自甲骨文,最为明显,笔者猜测可能因金文篆写难度较大而简化,以上两例基本确定了后世“玉”字的写法;象串玉呈半圆的样子,不失玉之形体。笔者认为战国文字、二例相较于金文“”多了饰画,而不是以所谓“瑕玉”指代玉,并不影响其音、义;第三例显然承自金文,最为简明,应是篆文“”之所本。后来篆文形变作、或,右侧多了一点或两点,这应该是承战国和等写法,其三划距离平均,目的是为了和“王”字有所区别。楷书沿自隶书而定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写作的“玉”,《说文》古文作,也应是承自战国古文,只不过在“玉”的两侧多了绳饰(带),更显其实用特征。以上诸形,都据有具体的实象造字意图,因此我们判定“玉”字在六书中应属象形。

综上,笔者认为“玉”应是象形字,尽管在后来的演变中逐渐失去了一些象形的表达,但其实象意义、文字内涵和造字意图没有发生改变。

2 “王”字浅谈

从甲骨文、金文和《说文》古文、、、几例“王”字不难看出其斧钺之形,后人说斧钺是王权的象征,用以代表王,还因君王掌握着对臣民的生杀大权。斧钺象征王权这一点不假,古代君王常以授予臣下节钺的方式以加重臣子权力,节钺又分为符节和斧钺两件物品。例如《孔丛子·问军礼》:

“天子当阶南面,命授之节鉞,大将受,天子乃东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

又学者以“王权”将甲骨文一例释作“从一、从土,或作、,从土、(上)声;认为“土”为社主,里必有社,从一土者,表示一统众社,从(上)者,上为君上,表示君临众社;所以王从土、上声,以示受上天之命而为下土之主,上作为表示义的声符,受前代影响金文至楷书字形皆作从土、上声之形,土字皆从其甲骨文一例作(土)字结构,为“丄”[shàng]形。《说文》另收有古文,或是承自金文形(这是古文字由画向写过渡的典范字),将下横图改作圆笔,后来隶书在其旁增两点以为饰笔。如此说来在六书中,甲骨文从一、从土的字形属于异文会意,其余从土、上声的字形则属于形声兼会意。与所谓指事字则相去远甚。

笔者认为“王”为斧钺实象之形,而古代又多以斧鉞指代“王”,《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王”是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其字应是以实象之形指掌握“王权”的人。如果非得说“蚕头雁尾”将“王”字带出象形字的阵营的话,那么“牛”“羊”“爻”等字岂不也应该规划为指事的行列。“牛”的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文字、、三例无一不是以牛头之形显示具体的实象造字,指“牛”这一动物,“羊”字亦是如此;“爻”字以龟背甲裂开的纹路交错的样子,依据具体实象造字表示静态的“组成卦象的长短横道”和动态的“天下变化易交演绎的模拟”以及其推演结果“卦象”之义。从现在我们所书写的“王”字来看,其仍然是失去了象形和所谓指事部分,那么从其字源追溯,根据“牛”“羊”“爻”三字故事,我们不妨将“王”字划归象形阵营。

3 结语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为古老且仍在使用的文字,在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提出了汉字的“六书”造字方法,到了清朝学者们将它概括为“四体二用”。汉字不仅是我们民族走向世界舞台的靓丽名片,更是我们华夏文明渊远流长,一直断续的佐证与骄傲。对待文字,我们就要象对待先祖一样虔诚、认真,因为汉字不仅承载了我们的民族情绪,更涵养了我们的民族性格,透过汉字一定程度上我们能够实现千年的时空对转,与先祖们直接对话。

参考文献:

[1] 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

[2] 甲骨文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

[3] 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4] 孔丛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猜你喜欢
六书指事王权
基于文献学的“六书”发展浅论
画说汉字——百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造字“六书”初探
文学阅读中提问的“三性”与“三指”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点亮语文课堂的激情
浅议英联邦诸王国的主权沿革
真实或想象
黑暗中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