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动态风险管理初探

2021-10-28 11:07郭晓庆
时代商家 2021年29期
关键词:风险预警金融企业动态

郭晓庆

摘要:金融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其经营发展中的各类风险,建立健全动态风险管理机制,实时监控、及时预警,从而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保障金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从金融企业动态风险控制管控入手,阐述了金融企业风险的类型及危害,同时指出金融企业动态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全员动态风险意识培育、构建动态风险管理体系、利用现代大数据信息系统构建完善动态风险控制系统,以及动态风险压力测试和应急处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金融企业动态风险管控措施。

关键词:金融企业;风险预警;动态;风险管理

随着现代科技日益进步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金融企业在获得创新发展机遇的同时,意味着新的风险压力同比增加,金融企业如一味追求高成长、高收益,忽视国内外社会经济形势快速变化带来的风险,就可能导致金融企业因风险管理失控而导致信用危机,甚至有可能对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造成影响。当金融企业风险不断累积,一旦诱发系统性风险,会严重影响经济的运行。因此,金融企业尤其要重视各项风险识别、计量和管控,尽可能规避各类金融风险。本文主要阐述金融企业的动态风险管控可行性和必要性,为金融企业风险控制提出相应管控措施。

一、金融企业的风险类型及危害

金融企业风险是指能够影响金融企业的战略与经营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具体可分类为:第一,按照金融风险产生的来源划分,包括微观金融风险和宏观金融风险。微观金融风险,主要指来源于金融企业客户业务或金融企业自身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环节产生的风险,宏观金融风险主要指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及社会经济运行情况产生的风险;第二,按照金融企业的类型划分,包括银行风险、证券风险、保险风险、信托风险等,不同细分行业金融企业风险受行业自身发展状况、国家相应产业政策影响。第三,按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划分,可以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信息技术风险等。市场风险,主要指由于金融市场价格急剧波动,而导致金融企业持有和管理的金融工具价格,或者价值变动的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指金融企业客户、供应商的违约风险;法律风险主要指金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各类法律纠纷风险;信息技术风险主要指金融企业交易结算系统、行情系统等面临的技术风险等。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金融企业产品创新面临内部提升需求和外在市场压力,金融创新衍生产品不断增加,金融企业风险管控局面也越来越复杂,一旦不注意风险防范,将导致金融企业信用危机,甚至可能导致金融企业陷入生存危机。此外,由于随着金融复合产品的业务的不断增加,金融企业之间间业务合作越来越多,风险相关性也就越来越强,一家金融企业发生风险不仅影响该企业、行业生存发展,同时可能导致多家金融机构受到严重打击,从而诱发金融系统乃至社会经济秩序混乱,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二、动态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金融企业动态风险是指由各种内外部可变因素引发的风险,这些因素包括经营管理行为、客户情况变化、相关市场波动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等。市场或政策的变化对金融企业的影响有时具有双向性特点,即可能给金融企业负面经济损失,也可能带来正向额外收益。企业管理的动态运行、市场瞬息万变、社会环境政策不断更新,静态、主观、滞后的风险管控制度,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金融企业风险管理要做到事前预防、及时识别、合理计量,一旦风险发生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或降低减少各类风险损失,保障金融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从政策环境、管理经验以及金融企业信息技术投入和发展可知,金融企业开展动态风险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政策环境层面,国务院国资委2019年《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101号文”)的制定下发,这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大力加强国资国企制度建设工作方面的重要部署和最新要求,是确保各项国资国企改革措施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为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推进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立与世界一流企业相适应、相匹配的内部管控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是金融企业动态风险管理内在要求和制度依据。管理经验层面,国务院国资委在2006年就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内大型国有企业,早已经开启了全面风险管控工作,这说明商业银行开展动态风险管理既是必要也是可行的。从信息技术层面,随着科技竞争环境与金融企业业务竞争环境的变化,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金融企业的战略选择。为适应互联网金融的新竞争形势,金融企业可以建立风险管理模型,通过对信息系统大数据联动敏感性分析,识别、量化风险,因此实行动态风险管理在技术和资源上也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动态风险管控实施

相对其他国有控股企业而言,我国金融企业风险管控体系相对完善,但总体而言我国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的意识还存在不足。一是监管机构缺乏协同,合力不足,针对各类金融企业相关监管机构出台了专门监管办法,但缺乏系统性,特别是当前金融企业业务交叉,经常发生形成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监管机构金融风险监测缺乏动态性和系统性。二是金融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流程流于形式,管理过程中各类制度、工具虽然完整健全,但具体实施时却无法及时准确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认定,进而无法对已经出现的风险或風险预警信号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使得风控管理形同虚设。三是风险管理不全面,基于竞争压力,金融企业往往更重视业务拓展,有时对行业风险、市场风险、企业信用等风险则会忽视,金融企业管理层对风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有偏差,最终可能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四是对大数据动态风险识别体系的投入和构建发展不够平衡,头部金融企业无论对信息系统建设投入,还是在其运用于风险管控方面都异常重视,但一些规模相对小、发展速度和质量均相对较弱的金融企业对动态风险识别的投入和重视程度均不够,因此,近年发生的风险事件主要集中发生在中小金融企业。实现金融企业动态风险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树立全员风险管理意识

全面风险管理不单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全面风险管理必须依靠企业所有部门、全员共同参与,才能共同做好防控。金融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不仅让其掌握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和明确内容,而且要反复对员工开展风险培训,让员工深刻牢记工作中的风险。要让干部员工认识到风险管理是创造价值的过程,深刻领会风险管理对业务发展的正面效应。要加强金融企业业务、风险、审计和稽核三道防线建设,建立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沟通机制。要强化风险责任的考核导向,将定量定性风险考核结果与机构和员工切身利益结合,逐渐树立“风险管理是每一个员工的职责”的观念。

(二)健全动态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将风险管理列入企业战略规划。将战略规划与风险管理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从宏观层面同步做好中期、长期规划,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性规划管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企业“三会一层”的职责,为动态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奠定基础。要有步骤、有计划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流程体系,配备风险管理部门和风控管理人员,加强对金融强化风险偏好和限额管理,建立风险数据库对风险进行监测、预警和处置,加强风险合规文化、职业道德的宣贯、渗透,健全合规文化体系。加强企业合规文化建设,通过合规文化、廉洁文化影响人、感染人、带动人,提高全员风险合规文化、廉洁从业意识。

二是加强政策研究和应急管理。通过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研究,了解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国内国际金融行业最新监管要求和政策方向。比如2020年以来,对于国内金融企业来说,重点是要按照中央要求,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近年来,由于网络的传播影响,一些突发事件对企业影响非常大,特别是上市公司影响更大,会造成股价剧烈下跌,也要做好相应的应急方案。

三是加强全流程管理,要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按照国家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文件要求,通过制度规范企业发展。要加强合规工作建设,严格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以及每位员工的风险管理责任,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合规经营的能力,提高员工合规经营的意识。要制定业务责任认定追究制度,严格进行业务责任认定,同时探索建立尽职免责、容错纠错制度,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鼓励担当作为。要加强对风险项目的善后处理和清收管理,尽可能减少影响,降低损失。

(三)建立完善动态风险管理系统

国内金融企业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已为金融企业全流程动态风险监控提供了硬件和软件的基础。动态风险管理系统,主要通过对信息系统中各类业务或管理数据的自动筛查,分析其与预设参数的差异或偏离度以识别出风险或风险信号,以达到提前自动预警的目的。首先,对各业务条线、内部管理流程以及涉及外部市场风险的业务管理环节即风险点进行准确的分解。其次,对业务管理环节即风险点进行量化,同时设定风险指标波动范围和对应的风险等级。再次,实时监测操作风险、市场波动等风险指标,识别出风险或风险信号。最后,风险信号出现时,依靠系统设定的评价和预测模型,发送不同级别预警,并根据风险等级、风险性质、风险强弱程度,自动通知对应层级机构及管理人员,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规避风险。

动态风险管理系统是一个对风险数据实时监控模型,建立有效的动态风险管理系统,要重点关注模型设定、数据导入、风险监控、风险预警、风险处置五个关键环节。首先,风险模型设定环节要求能全面覆盖业务和管理全流程,要能清晰反映风险传导路径,实现对风险源头和结果进行追踪、穿透,同时预设风险应急措施及解决办法,并合理预测采取应急措施后风险变化方向。其次,数据导入环节要求风险点数据信息可以及时获取,其中对业务数据要求及时准确录入,对市场化数据要求实时自动抓取并确保渠道或网路备份畅通,对于管理评估类的指标需要科学设定、客观评价、及时录入。再次,动态风险监控环节要求系统及时分析数据,并通过预设风险传导模型,自动计算分析系统自动采集到风险信息数据变化对风险指标的影响及幅度,并与预设标准进行实时比对,通过预设敏感性分析和风险因素间动态分析指标,准确识别发生的风险类型及影响范围。其四,风险预警环节要求动态风险管理系统能准确反映金融企业的风险承受水平,并将系统内预设风险指标临界标准和风险监控度量结果比对,对于识别出的风险信号,系统根据预设风险处置流程对风险预警信息进行分类并输出信息,向系统内对应机构、涉及业务和管理条线,甚至监管机构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最后,风险处置环节要求动态风险管理系统在风险预警基础上,要自动分析市场或管理现状,对比分析与预设环境的差异程度,根据预设模型指导金融企业及时处置,消除或降低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或不良影响。

(四)建立动态风险压力测试和应急处理机制

金融企业要建立完整全面的动态风险预警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手册,明确各类风险发生时的职责分工、应对措施及流程。金融企业要有计划开展压力测试,帮助企业管理者和相关条线员工深刻理解风险的实质,揭示可能面臨的风险后果,并评估金融企业在风险发生后应对和承受能力。金融企业还要根据压力测试计划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示商业银行管理层及参与者对各类风险时刻保持警惕。因此,金融企业将金融风险压力测试制度化,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压力测试,不定期检验风险的传导机制、应急处理措施、测试结果报告机制的有效性,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确保风险发生时反应及时、应对有序。金融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设置风险预警级别,明确不同风险级别对应的报告流程、时限、应急预案以及各级管理层的处理权责,确保在风险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得对风险进行有效处置。

四、结束语

总之,金融企业要致力于全员风险管理文化培养,要将动态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之中,让全体员工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有效性。金融企业要做好战略引领、加强政策研究和舆情管理,构建完善的全流程动态风险管理体系。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基础完备的优势,构建高效的动态风险监控模型和体系,全面细致梳理风险环节和风险点,科学量化风险指标,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同时积极开展压力测试,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控制或消除风险隐患,保障金融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岷峰,马进.商业银行智能化风险特点与管理研究[J].南方金融,2020(03): 65-73.

[2]彭英.浅议金融公司动态风险管理[J].中国市场,2019(24):47-48.

[3]王雪琪.浅议金融公司动态风险管理[J].现代商业,2020(26):139-140.

[4]尹蘅.动态风险管理会计的兴起与发展[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04):57-60.

[5]李键.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风险管理研究进展评述[J].北方经贸,2015(08): 217-218.

猜你喜欢
风险预警金融企业动态
以运营动态为载体,推动地市运监工作实用开展
新形势下金融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思考
中国工商银行在转型创新中谱写发展新篇章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
金融企业并购价值评估的特殊性及方法选择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信息化手段实现检验检疫工作风险管理的可行性探讨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