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2021-10-28 11:07侯玉曦
时代商家 2021年29期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学风建设互联网

侯玉曦

摘要:基于网络环境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双面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探讨了当前网络环境下,青年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及所造成的影响:网络环境给他们带来了学习和生活上的便利,但也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通过分析网络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消极影响,对如何加强学风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学风建设;“互联网+”

一、学风建设及学业指导的现状

(一)“互联网+”迅速普及学生网络使用现状

立足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活动的现状,对大学三个年级不同阶段学生通过匿名网上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诸如短视频、网上购物等网络娱乐社交行为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互联网+的多样性、即时性、互动性等优势赢得了学生用户的认可和依赖,“互联网+”的普及,使学生们出现程度不同的“手机依赖症”,在高校的大范围蔓延,已然成为高校学风建设及学业指导工作中,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认识“互联网+”的作用,且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但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学习。

(二)新时代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现状

2019 年“两会”前,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促进产教融合等。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等,引起国内广泛关注,在 2019 年“两会”教育热点词中,“职业教育”排行首位。因此,可发现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国家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

二、新媒体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

利用各种网络工具,能够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与管理,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购物、网络办公、上网课、网络交往等,提高了学习生活效率、节省了时间,都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便利,可以用节省的时间和精力进一步用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另外,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心存美好与善良,有助于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奋斗。在问到“网络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帮助吗?”这个问题时,81.5%的被调查者认为“很有帮助”,11.6%的人回答“有帮助”,0.8%的人认为“没有帮助”,3%的人“说不清”。这组数据说明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在回答“网络对你的学习生活的便利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多选)”这一问题时,8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网络学习工具”,81.3%的人选择了“网络购物”,75.6%的人选择了“网络娱乐”,94.5%的人选择了“网络交往”,这体现了网络基于自身的特点,其多元的功能和作用已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和欢迎。

(二)消极作用

网络的消极作用也显而易见。一些人自律性差,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影响身体健康。在这次调查中,在问到“你玩网络游戏吗?”62.6%的被调查者回答“经常玩”,30.9%的人回答“偶尔玩”,6.5%的人回答“不玩”,可以看出,在我校的大学生群体中,多数人是经常玩网络游戏的,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在问到“你如果经常玩网络游戏,每天大概玩多长时间?”时,11.8%的被调查者选择“8小时以上”,18.7%的人选择“4-8小时”,25.2%的人选择“2-4小时”,另外6.9%的人选择了“0-2小时”,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部分同学每天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过长,甚至已经沉迷于网络游戏,势必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损害身心健康,应给予这些同学特别关注。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特征,一些人在网络环境中上当受骗,造成钱财损失,感情受伤等。

三、新媒体下如何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措施

(一)重视榜样作用,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身边的活生生的榜样,更能对周围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相关部门应在在校学生中选出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和宣传,号召身边的同学向他们学习,同时这些品学兼优的同学也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并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去帮助身边的同学。

(二)聚焦群体性、阶段性突出矛盾的全过程实施

学风建设的矛盾发展具有阶段性,以学生学业发展阶段性矛盾为核心开展全过程育人。在不同时期,学生群体性的重点问题有显著不同。全过程学风建设及学业指导应遵循“互联网+”视域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長规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特点、不同困难的学生提供的分阶段、分重点的施教活动,进行个性化分类指导。针对大学一年级,在“互联网+”正确使用下,以理性认知为核心关键,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加强对学生使用网络的教育、引导、规范,同时,加强“互联网+学风教育、专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开展职业规划课程,培养学生互联网+视域下理性思维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大二年级学生以规划提高为核心关键,引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网络,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教学目标和考评体系之中。实践育人,搭建各类平台,增强学生的网络发展创新能力,自我调节,促进个性化发展,提升励志成才的意识,形成良好学风;针对大三年级学生,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以发展升级为核心关键,引入毕业就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加强就业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团队意识和正确的择业观念,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全过程学风建设及学业指导要把握群体性、阶段发展的特点,提升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科学性,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可以指引人生奋斗目标。一个人只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才有明确的人生方向和人生追求。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才能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才能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能够抵制各种诱惑。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能够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一个有远大理想信念的人,会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并为此而努力工作,有助于自身精神的充实,远离低级趣味。所以,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有助于良好学风的构建,有助于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健康合理的利用网络,并对构建更加健康的网络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四)培养社团组织文化

目前,各高校不断加强本校的校风学风建设,以期彰显本校的校园特色,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本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内众多学者研究中,发现学生社团具有自发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社团中众多学生的约束力,除了靠自发构建的规章制度外,还要借助社团组织成员之间的协调力量,在无形中约束社团组织成员,从而在规章制度下,促使社团有序运行,而这种约束社团成员的无形力量就是组织文化。培养社团成员具有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可以帮助社团稳定、有序地运行,因此各高校的每个社团,都必须具有符合本校校风学风的社团组织文化。培养社团组织成员具有本社团的组织文化,需要加强本社团成员的竞争与合作意识。目前各高校的学生社团规模庞大,众多社团之间相互重叠,造成社团之间出现竞争。在社团内部,成员之间也会因为资源等问题产生竞争。而除了社团之外,在学校还存在志愿者、支教团等组织,在社团与组织之间,其活动内容也会存在重叠,产生竞争。社团成员必须具有竞争与合作意识,明白学生社团是一个大型团队,需要充分利用社团中的每一份资源,寻找目的相同的伙伴,共同完成同一个任务。学生社团在管理的过程中,学生社团的管理者必须明确合作与竞争属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培养本社团成员的合作与竞争意识,进而培养社团成员的组织文化。学生社团管理人员在管理学生社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社团成员的第一步,是统一社团成员的思想和行为,遵守社团的规章制度,而培养社团成员组织文化的核心是团队意识。学生社团管理者必须培养社团成员的管理意识,即“集体力”,改变社团成员原本具有的个人优先的思维定式,激发社团成员的向心力和归属感,从而促使社团成员具有团队意识。各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会随着国家政策、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学生社团的组织文化也会随着本校校风、学风建设的变化而变化,社团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才能根据自身院校的校风学风变化,及时创新社团组织文化,保证社团具有活力。与此同时,还要培养本社团成员的创新能力,让社团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多听取、采纳社团成员的意见,并将社团成员的意见纳入社团活动、社团规章制度当中,促使社团成员克服自身所具有的惰性思维和保守心态,从而保持社团的持续发展。在上述竞争与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建立社团的组织文化,从而促使组织文化具有实时性、积极性,得到社团成员的认可,自觉遵守社团规章制度,集体守护社团的组织文化,从而增强社团的内部凝聚力和整合力,帮助社团管理人员稳定管理社团,发展社团。

(五)輔导员创新思政育人模式

建立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风建设及学业指导。辅导员把握正确价值导向,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开通个人微博、微信等,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开展集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活动,打造正能量受欢迎的线上品牌活动,如爱国、爱党、爱校榜样引领、企业专家指导在线、校长书记交流热线等,引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手机,树立学习目标,合理规划大学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生活。

(六)学校探索对外开放合作新路径

学校应打造多元化教育合力,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外部协同力,为学风建设及学业指导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撑体系。建设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加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汲取国外优质职教资源和办学经验,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土地,摸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引入社会法制化、人性化、智能化教育管理理念,建立科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为学风建设及学业指导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可为其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学风建设及学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在“互联网+”视域下,坚持遵循规律,抓好高职发展方向,不断摸索并探究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及学业指导新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谭玉,张涛.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研究进展的知识图谱分析[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8(07):50-51.

[2]郭冬梅.高等学校问责的动力机制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8.

[3]王雯姝,杜晶波.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引导[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03):83-89.

[4]李标.高校教师学风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

[5]王晓原,郭宗和,王云云,于翠翠,尹超.基于ISM和AHP的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 (15):19-23.

猜你喜欢
网络新媒体学风建设互联网
网络新媒体对高校审美教育的影响分析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版权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