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亦谐 妙趣横生
——军旅女画家杨芳的人物画

2021-10-29 09:20李昌菊
中华书画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抗洪军旅纸本

□ 李昌菊

军旅女画家杨芳的人物画以水墨为主,偶作工笔。

杨芳的美术道路比较平顺,她从小喜爱画画,后就学于美术中专,系统学习绘画。作为优等生留校任教的杨芳,在成为专业的美术教师后,因一个新的决定,开始了人生与艺术的新旅程。1989年初春,杨芳入伍,自此杨芳的绘画才能和军人身份正式衔接。军队中的条件十分有限,但勤奋的杨芳从未停下手中的笔。她创作了大量的速写,不懈的练习,提高了她深入观察生活、快速表现人物动态和神态的能力,锤炼了她卓越的速写技能。这不仅为杨芳后来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她接下来的水墨人物画创作拥有了坚实的技术储备。军营的生活体验,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学习深造,使得杨芳的艺术步入新的境界,逐渐表现出新颖的特质与个人面貌。

杨芳所以能够把军人表现得生动真实,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与生俱来的绘画才能;二是因她身为军人。作为一名对军营生活充满了真挚情感的军旅画家,站在军人的角度表现军人,既是杨芳的自然之举,也成了她特有的优势。如太空模拟训练、抗洪救灾。

杨芳的军旅人物画,有三种不同的表现方式,简约、繁复、介于两者之间的繁简有度的方式,水墨、工笔的运用依据画面需要而选择。

用简约的笔墨捕捉军人的生活细节,赋予其温情与趣味,是杨芳军旅人物创作的突出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些的水墨小品中,其中以《兵》系列为代表。《兵》系列组画,在表现上有十足生动的形象感与情节性,笔墨富于浓淡干湿变化,形象的提炼上,突破藩篱,大胆创新,把形象做了相当简略的处理,牢牢地准确把握住了老兵的认真、新兵的新奇与努力调整适应的状态与感觉,使观者能够真切体会对画中人的内心情感,画面情节每每令人会心一笑。

杨芳的这种感性的,富有趣味的艺术表达,极具个人特色。她发掘出看似枯燥刻板的军营生活的另一面,带给人们一个体验军营生活的新视角,展示了军人的日常状态,拉近了军人与观者的距离。看了杨芳的这些军旅人物画,你会感觉到,原来军营生活是紧张里有乐趣,严谨中有活泼,严肃里透着亲切。生活其间的军人坚强、朴素、清新、可爱,既神勇机智,又乐观认真;既硬朗沉稳,也不乏柔美清秀。可以说,杨芳用水墨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当代军人的生活状态与性情本色,独具一格。

对于军人不畏牺牲、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杨芳尝试以繁复的大场景来表现,通过聚焦特定时刻与特殊环境,来凸显当代军人的可贵品质。《决战》就是这样一件气势恢宏的作品。这幅作品表现了波澜壮阔的抗洪战斗中的主体——军民,并共时性的交代抗洪的不同场景:帐篷中坚持开展的课堂,前方士兵不畏艰险的抗洪,后方民众的热心援助等等。画面洪涛滚滚,人潮涌动,两股力量在对峙中激荡出高亢的乐章,构图的动势安排更是加强了力量的回旋,黄橙的暖调将抗洪这一情境渲染的更强烈,把主题烘托得更有力。作品充分展现了军人坚如磐石的力量与勇于承担的精神。杨芳驾驭宏大场景的能力,不是偶露峥嵘,《踏歌行》也是一件工笔巨作。作品中,草木葱郁,屋舍错落,人们载歌载舞,万物和谐,画面一派祥和,“表现出民俗民风的地域文化特点和鱼水交融的军民情谊”。

或简或繁的艺术表现手法,体现了杨芳的综合能力。但是,她的探索兴趣,绝不限于此。在《我是一个兵》《士兵系列》中,杨芳用一种繁简有度的水墨写意,来彰显当代军人的风姿风采,呈现她在水墨人物表现探索方面的多个向度。以她军艺学习期间的代表作《我是一个兵》为例:在构图上,四位女兵上下错落前后重叠为一个整体,每位女兵的神情动态都不同,可谓在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找变化。在时空处理上,突破了常见的交代具体时空的手法。在水墨表现方面,除了干湿浓淡的变化,注意黑白灰明暗块面的设置,直线、斜线与面的交错切割产生墨色的节奏,明暗对比符合画面需要也强化了人物造型的力度。画面中笔墨与人物、空间相互呼应,现代构成的形式语言与人物塑造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成功表现了具有时代感的青年女兵形象。

杨芳也创作其他题材,并且出手不凡,她的古代高士系列小品,以简练手法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古代高士们饮酒、品茗、读书的情态,高士的风雅,书童的可爱,跃然纸上。

作为一位有追求有才情有实力的青年画家,杨芳的艺术特色日渐鲜明,个人风格逐步树立,相信她未来艺术创作的道路会更加宽广。

杨芳 读书图 纸本设色

杨芳 太空系列之梦开始的地方 100×100cm 纸本水墨

杨芳 太空系列之化蝶 100×100cm 纸本水墨

杨芳 太空系列之翱翔 200×100cm 纸本水墨

猜你喜欢
抗洪军旅纸本
军旅青春正步走
张睿作品
韩景燕作品集
《岩高千尺虎》
胸怀军旅梦
十联颂抗洪解放军
本期主题:军旅
抗洪大堤上的“最美镜头”
如梦令
陈芳桂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