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创作论中有机整体意识探析

2021-10-29 00:26唐秀贤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心雕龙

唐秀贤

内容摘要:对《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的研究,多數集中在对具体问题上的探讨。而《文心雕龙》中“圆鉴区域”、“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等,都具有明显地整体性和全局统观意识的品格。本文将从刘勰有机整体意识的思想渊源以及《文心雕龙》中有机整体意识的具体表现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心雕龙》 创作论 有机整体

《文心雕龙》产生于南北朝,书中广泛评论了作家作品,系统研讨了不少文学理论问题,总结其经验以指导写作,因此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的空前巨著。刘勰在创作论部分表现出了对有机整体意识的强调,这也成为其指导写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重点考察刘勰《文心雕龙》文学创作中整体意识,以期对我们深入认识其创作理论的丰富性有一定的启发。

一.刘勰有机整体意识的思想渊源

中国古代哲学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各类文论的发展无一不受其影响。《文心雕龙》中的有机整体意识就蕴含着古代哲学的思想气息。中国古代的有机整体观,潜藏着贯穿的脉络,这一观念影响到文艺理论领域,就是把文艺视作一个生气灌注的活的肌体。刘勰指出,文章结构要完整,首尾要呼应,这就在创作构思上向艺术家提出了一个统观全局,瞻前顾后的问题。所谓:“不全不粹不足为美”,艺术整体论,就是“全”与“粹”的辩证统一。总的来说,也就是对有机整体意识的强调。同样,刘勰在《附会》篇中提出的“杂而不越”,也受到“和而不同”的影响。他在作品结构面对繁多和扼要、源头与支派等选择时,没有一味选择某一方面而排斥另一方面,“刘勰力图让‘杂多和‘单一聚合在一起,设法达到平衡,达到和谐”。其次,是中国传统“人化批评”的思想。钱钟书早在《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中就提出“人化批评”——“把文章统盘的人化或生命化”。后吴承学将此描述为“生命之喻”,即“关于人体的基本术语,大致都可以在文学艺术批评术语中找到;反映了一些深刻的文学观念——把人的生命形式作为文学艺术结构形式的象征。我把这种拟人、文同构的比喻,称之为‘生命之喻”。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形式中的“人化批评”蔚然成风。在人物品评方面,《世说新语》中,就有不少以风、骨的名目来品评人物的。如《赏誉》篇注引王韶之《晋安帝纪》“羲之风骨清举也”;《轻诋》篇有“旧目韩康伯将肘无风骨”。魏晋时期生命意识的自觉和人物品评的发展,促使这一时期的文论自觉地以人论文。《文心雕龙》始终贯穿“文章即人体”的思想观念,如《附会》篇中所体现的“人化批评”思维,以及立足于此而强调的作文时对文章有机整体观的注意。篇中刘勰以人体结构为喻,将其类比文学内部的各种关系,表明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等同于“人”的存在,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组合体和血脉相连的有机整体:“夫才童学文,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刘勰把人体构造运用到文章的谋篇之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论人体隐喻思维和强烈的生命意识。同样“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夫能悬识腠理”、“故善附者易旨如肝胆”,句中的如“脉”、“偏枯”、“腠理”以及“肝胆”等均为人体内部的器官和生理现象,将之与文章各因素的关联类比,这就更进一步说明了文章如人体一样具有有机整体的特质。

二.《文心雕龙》创作论中有机整体意识的体现

(一)“圆鉴”

在刘勰创作论的有机整体意识中首先就是强调“圆鉴”。刘勰提出:“自非圆鉴区域,大判条例,岂能控引情源,制胜文苑哉!”如果不能全面地明察各体文章的区别和特色,彻底分析各体文章的体裁特色和规格要求,就很难驾驭情感以及在文坛上取得成功。文章是作者内心思想情感的表现,即《体性》篇说:“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在此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体裁。《定势》篇说:“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要为作者的抒情选择一个相称的体裁。而兼长各种文体风格,辨别其中区别,所谓“是以括囊杂体,功在铨别”就尤为重要。在进行文学创作时,首先要对各体文章有一个全面整体的把握,如此才能知晓作文的要领,这是作文前的积累和准备。“务先大体,鉴必穷源”即文学创作时要首先致力总体,观察一定要探索源头。刘勰在《镕裁》篇中对作文前的要求提出了“三准”,其中第一点就是说:“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要根据情理来安排体裁,体裁的确定是作文的首要任务。因此,如果对各体文章没有一定的了解,就无法选择适合的形式来表达情感。

刘勰在此书的创作论之前的第二部分文体论中分别论述了诗歌、辞赋、论说等三十多种体裁的作品,如《明诗》篇指出,“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颂赞》篇说:“辞必清铄,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敬慎如铭,而异乎规戒之域”;“然本其为义,事生奖叹,所以古来篇体,促而不广,必结言于四字之句,盘桓乎数韵之辞,约举以尽情,昭灼以送文,此其体也”如此等等。刘勰详述了几十种文体的特色和要求,目的就在于为接下来的写作做准备。另一方面,在“圆鉴”基础上把握和确定好文章所适的题材之后,也能更好地依据题材来确定文章的态势,所谓“体成势也”。《定势》篇说:“然渊乎文者,并总群势”,深通文章写作的人,能够掌握各种体势。因而,也就能避免出现“若雅郑而共篇,则总一之势离”的情况,如此也就能确保文章的整体性。所谓“形成势成,始末相承”。由此也可见全面了解各类文体的重要性,只有对各类体裁有个大致地了解才能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如果体裁没能选择适合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那文章也就不能成功。因此,“圆鉴”于作文而言就显得格外重要,“圆”体现在全面和整体的统观意识上,“鉴”则在于明察各体文章,这是进行文学创作前对文章整体框架的确定。

(二)“杂而不越”

刘勰在《附会》篇中指出,“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意为使内容文辞虽复杂丰富但不显纷乱。“总”字原本就有聚合众物而为一体的意思,也就是说把部分合成整体。“附会”是对文章整体性的追求和把握,中国古代思想重视这种整体观,追求艺术的完整性,且这个统一体的内部又是由各种不同的元素构成,重点就在于使这些元素能够杂而不乱。王元化先生指出,刘勰在《附会》中专门论述了艺术结构问题,所谓“附会”也就是指写文章时的谋篇命意和布局结构之法。他认为刘勰在《附会》中说明艺术构思的根本目的在于“杂而不越”,“‘杂就是指艺术作品的部分而言,‘不越是指不超出艺术作品的整体一致性而言。‘杂而不越的意思就是说艺术作品的各部分必须适应一定目的而配合一致”。刘勰非常重视文章的整体性,他在《附会》篇中提出,“夫画者谨发而易貌,射者仪毫而失墙,锐精细巧,必疏体统。……弃偏善之巧,学具美之绩,此命篇之经略也”,即宁可放弃局部的细巧,争取整体的完美。在《总术》篇也指出:“一物携贰,莫不解体”,是指若文章中一个方面不能与其他方面协调配合,文章就不能成为一个整体。

而其中情、辞作为《文心雕龙》中最基础的范畴,是创作活动的中心,也是所有创作要素的关键部分。《文心雕龙》将情辞关系置于一切创作活动的中心,依情、辞而形成的各个要素。《附会》篇从创作论的角度出发,细谈了作文的谋篇布局,强调了在文章有机整体观的构筑之下重点是对情-辞二者关系的把握,刘勰在《附会》篇中“以情志为神明”四句,就形象地阐释了作品思想与文辞的关系,是在一个有机整体之中应相互配合关联的。因而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成了确保文章整体统一性的关键因素。《镕裁》篇说:“夫百节成体,共资荣卫,万趣会文,不离辞情”,刘勰在此正是把“情”的表达和“辞”的运用,视为文学创作的两个基本环节。在他看来,情辞关系是一切创作活动的中心命题。尤其应注意二者之间在文章有机整体性的“约束”下相互“牵制”和关联的状态。所以,要使文章能够“杂而不越“,那么就应该处理好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其协调。在这其中最关键的在于情辞二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其他各种元素都建立在这一对最基本的构成关系上。

《文心雕龙》原意是谈作文之原则和方法,《序志》篇指出,“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由于中古时期骈体文学繁盛,作品特别重视对偶、辞藻等语言美,但也产生了过度看重文采、影响文意的明确表达与文风柔靡的缺点,因而探讨骈文的艺术特征及其补救之道,就成为该时期文论的主要内容。“刘勰肯定汉魏六朝骈体文学的形式,在肯定的前提下,刘勰也指出其中某些作品存在着‘淫丽‘讹滥等弊病”。刘勰指出,“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说明《文心雕龙》的一个重要动机,就在于批评后代不良文风。同时他也提出文学创作应遵从的一系列标准,以期创作的健康发展。在这其中,他提出的文学创作有机整体意识的卓见,对于现今的文学写作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心雕龙》“杂而不越”说[J].文艺研究,2007(01):58-65+167.

[2]钱钟书.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J].文学杂志,1937,1(4):36-39.

[3]吴承学.生命之喻——论中国古代关于文学艺术人化的批评[J].文学评论,1994(01):53-62.

[4]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6.

[5]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華书局,1986.

[6]王元化,刘勰.文心雕龙创作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62.

[7]童庆炳.《文心雕龙》“情经辞纬”说[J].江苏社会科学,1999(06):62-66.

[8]王运熙.中古文论要义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64.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
辞赋创作理论研究
《文心雕龙》“通变”论主旨研究综述
略论刘勰对王粲诗赋的接受
《文心雕龙》“隐秀论”之美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刘勰《辨骚》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