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亲情缺失儿童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及优化策略

2021-10-29 03:04焦平丽
天津教育·下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不良习惯形成原因农村地区

【摘  要】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地区的转移,很大一部分农村儿童与父母分离,长期处于亲情缺失的状态,这对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的儿童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使其产生大量不良习惯,这不仅影响了这部分儿童的正常学习、生活,同时对其今后的人生成长、发展也存在着不利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对亲情缺失儿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其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并通过优化教学策略,促进这部分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地区;亲情缺失儿童;不良习惯;形成原因;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0-0004-02

On the Formation Reason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the Bad Habits of Rural Children without Affection

(Dongguan Primary School, Zhengning County,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JIAO Pingli

【Abstract】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due to the transfer of surplus labor to urban areas, a large part of rural children are separated from their parents and have been in a state of lack of affection for a long time. This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children who are in the stage of physical and mental growth, make it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unhealthy habits, this not only affects the normal learning and life of these children, but also has an adverse effect on their futur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lif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teacher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bad habits in the process of managing children with lack of affection, and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se children.

【Keywords】Rural areas; Children without family affection; Bad habits; The cause of forma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习惯作为一种行为倾向,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对青少年儿童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而在对儿童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引导与渗透占据中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儿童的父母因为生计问题到城市打工,使这部分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位,父母亲情缺失。在缺乏引导与监督的情况下,农村亲情缺失儿童往往会形成一定的不良习惯,使其学习以及行为方面都处于一种后进的状态,不利于其今后的身心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农村亲情缺失儿童不良习惯形成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教育,使其远离不良习惯,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一、农村亲情缺失儿童不良习惯集中表现及形成原因

(一)农村亲情缺失儿童不良习惯集中表现

在农村地区的学校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亲情缺失儿童的长期观察,发现这些儿童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的习惯,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1.生活习惯。在生活方面,亲情缺失儿童通常缺乏家长的监督,常常会存在卫生、饮食习惯差,没有规律的作息习惯等现象,对他们的成长发育和身体素质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2.学习习惯。亲情缺失儿童由于缺乏有效家庭教育的引导,其学习理念、学习目标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常常表现为不遵守学校纪律、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利于其学习效率的提升。3.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往往是道德意识的体现,农村亲情缺失儿童在行为习惯方面往往表现为不尊重他人、缺乏公德心、缺乏礼貌、行为不端等现象,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農村亲情缺失儿童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

农村亲情缺失儿童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但是通过总结,重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家庭原因

在亲情缺失儿童不良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长期的分离使家长无法行使自己抚养、管教的义务。再加上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理念陈旧,无法对儿童进行有效的引导与教育,从而导致儿童不良习惯的形成。

2.学校原因

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都相对陈旧,不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这样就加剧了学生的不良习惯。

3.社会原因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儿童面临的成长环境日益复杂,亲情缺失儿童由于自身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到社会及网络环境中不良行为的影响,从而导致其不良习惯的形成。

二、农村亲情缺失儿童不良习惯的优化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农村亲情缺失儿童不良习惯的形成是复杂的,在对其不良习惯进行优化、纠正的过程中,也应从家庭、学校、社会等综合性的角度入手,实施优化策略。

(一)强化家庭教育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亲情缺失儿童的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常年不在孩子身边,使孩子无法享受父母亲情和良好的家庭氛围。因此,在对这部分儿童不良习惯的优化过程中,就需要孩子家长做到以下的优化与改善。一方面,亲情缺失儿童的家长应注重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深刻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长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的方式孩子进行频繁的沟通与交流,使孩子虽然不在父母身边,但是仍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怀和亲情,这样孩子家长就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和情感需求,并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实现学生不良习惯的改善。另一方面,亲情缺失儿童的家长还应注重家庭教育理念的转变,以自身的言传身教实现孩子不良习惯的优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通过自身家庭教育理念以及道德意识的提升,为孩子构建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其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实现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

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德育的重要场所,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学校教育的平台,充分发挥自身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责,提升学生道德认知和培养其良好习惯。首先,教师应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充分认识到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并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贯彻到学校教育的教学环节以及教育管理工作之中。如,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应严格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此外,教师还应在学校教学中注重丰富多彩德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通过实践的方式,深化自身的道德认知,使学生在良好道德意识的指引下,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优化社会风气,构建安全、纯净的社会环境

社会教育是孩子接触到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形式,社会大环境的营造对亲情缺失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力量进行有效的配合与联动,以此实现少年儿童成长环境的优化。一方面,应加强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有效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以此实现农村地区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对亲情缺失儿童给予有效的道德引领。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还应积极净化网络环境,以使青少年儿童免受不良言论及行为的影响,使其在相对安全、纯净的社会环境下得到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结语

总之,在农村地区,亲情缺失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项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教师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多元化的角度入手,进行其不良习惯养成的分析及优化策略的实施,使其在良好的引导与环境感染中形成良好习惯,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琪.当代农村小学生创新教育缺失现状及其原因探究——基于山西省城乡小学对比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15).

[2]黄海明.浅谈如何当好一名农村小学校长[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2).

[3]王军.如何才能管理好学校的常规工作[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04).

作者简介:焦平丽(1983.06-),女,汉族,甘肃正宁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农村亲情缺失儿童生存状况和教育现状。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不良习惯形成原因农村地区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职院校班主任工作中改善学生不良习惯的行为研究
听妈妈讲故事
如何改变生活中的坏习惯
儿童的不良习惯与牙颔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