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中的造型设计美学

2021-10-30 02:28茅史琴胡悦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设计美学大雁塔造型设计

茅史琴 胡悦

摘 要:设计,来源于生产,服务于生活。设计从石器时代的工具制作中一步步起源发展,再到后来的利用工具,以设计服务设计,最为广泛地体现在建筑上。从巧妙绝伦的框架结构,到鳞次栉比的布局安排、巧夺天工的雕梁画栋,在先人的建筑制造过程中,设计美学是如何贯彻的,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以古建筑西安大雁塔为例,从建筑造型入手,研究其中设计,感受美学文化,取其精华,应用于今。

关键词:古建筑;造型设计;设计美学;大雁塔

时代更迭,许多承载着中国古代优秀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古建筑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幸存无几,大多在偏僻郊区,或是在高楼大厦间格格不入。而十三朝古都西安在古建筑的保存、保护上做得尤为突出。选取其中特征鲜明、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大雁塔为切入点,浅析其中的古建筑造型设计美学。

大雁塔,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砖仿木结构四方形楼阁式砖塔。其融合了印度大觉塔和中国传统古建筑特点,是中外合璧建筑的典范。大雁塔看起来朴实无华,却早在2014年就成功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是古建筑史上一块璀璨的瑰宝。

建筑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设计,人们常用“凝固的音乐”来描述建筑,因为建筑是兼具实用与美观的,是富有节奏的,是和谐的,是科学的,更是艺术的。古建筑更是其中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值得后人探索的“传家之宝”。一个具备造型美和功能美的建筑,才是符合现代设计需求的好设计。

一、大雁塔的造型美

(一)空间

空间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之一,合理地创造内外空间,和谐地处理空间布局,可以增强建筑造型的表现力。

大雁塔的内部空间主要由其中的墙面、地面、屋顶、门窗等组成。大雁塔的墙面是墙体艺术在唐朝高度发展的体现。大雁塔的墙面主要采用了粉饰和彩绘,塔内壁的砖上有文人题字,造就了大雁塔这历史悠久的“墨宝”,绘画作为装饰语言点缀其中。大雁塔的地面上多采用五行八卦和十二生肖等石雕的形式,是极具意境的“艺术品”。葫芦形的塔顶与其独特的佛教文化相得益彰,大雁塔的建筑造型与当时的文化辅车相依的。七层的塔身,每一层都有四个门窗,门窗与塔内门洞相对,门窗随着塔身逐步减小,壮丽而独特。

大雁塔的外部空间中尤为突出的是其北广场。北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南北对称,使之成为视觉中心。整体布局采用的是唐代里坊的九宫布局,章法有度,布局严谨,彰显泱泱大国风采。

大雁塔的整体内外空间布局,正如形式美法则中的“对称均衡”,给人庄严之感。

(二)形体

建筑造型的形体美,是一种抽象、有机的美。形体是建筑的总体轮廓,是几何图形化下环境与建筑的共生。

大雁塔是西安地标性建筑。最初的大雁塔仿造的是印度的大觉塔,共五层。后由于统治者审美喜好等缘故,加至七层。而后,大雁塔的层数和高度数次更迭,目前的大雁塔通塔高60余米,塔底长约25米,塔体为方形角锥体,采用的是砖仿木结构,塔身七层。其整体造型简朴,结构严谨,气吞山河,与周边的仿古建筑群相得益彰,远远望去,雁塔浑厚,一目了然。

大雁塔的形体美,正在于塔身的端庄匀称,与周边浑然一体。

(三)比例

比例是建筑的整体或局部细节的节奏把控,体现在建筑本身或者建筑环境长、宽、高、面积、体积等方面。

如果说繁杂的装饰会分散观者的视觉关注点,那简约朴实的大雁塔则是将观者的目光汇聚于建筑本身的比例之美上。大雁塔4.87米高的塔刹和底层边长25米、59.9米高的塔身,支撑于南北长约48.7米、东西长约45.7米、高约4.2米的塔基,配以平均6米厚的青砖,让这座建筑具有特殊的“黄金比例”,屹立千年而不倒。方正的塔身留有门洞,四周为开间,东西南北通透。一、二层各有9个塔室,三、四层各有7个塔室,五、六、七层各有5个塔室,整体从上至下按照比例递减。大雁塔的比例美不仅仅体现在建筑本身,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层塔室安放的大雁塔模型,依照1∶60的比例高度还原了大雁塔的独特风韵。

比例之美,简单却巧妙,是建筑本身最纯粹的造型美。古建筑本身能保存千年,就是它比例美的最佳体现。

(四)均衡

均衡是建筑在视觉上的均衡关系。上下左右、东西南北,建筑在构图上的把控程度和对称关系,便是均衡的奥妙。

大雁塔是大唐文化在现代的一个缩影,而大雁塔的南北广场属于大雁塔景观的组成部分,是集纪念与宗教为一体的文娱广场。北广场主要是参照了唐朝长安城街巷里坊的布局,而南广场则与大唐风采和佛教文化密不可分。大雁塔和南、北广场无不体现了“对称均衡”。位于雁塔区盛唐文化轴线的大雁塔,处于盛唐文化空间的视线集中点,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和秩序感。以水景出名的北广场在其景区分布上紧凑有序,整体局部对称,与前后的钟楼和大雁塔承上启下。而南广场以面向芙蓉园的玄奘雕像为中心景观,雕像与大雁塔位于一条轴线上,井然有序。均衡美是带著方向感的艺术传承之美。大雁塔一条中轴线上的大唐故事,延续的是大国风貌,承载的是历史底蕴。

(五)节奏

节奏指的是建筑物整体或者局部有规律地变化或者排列,具有秩序感和节奏感,主要是出现在建筑物内部的陈设,如墙体、柱体、门窗等。

大雁塔建于永徽三年(652年),是玄奘取经归来,为贮藏经书、扬大国风范所建的。而早在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李治为纪念其亡母,修建了大雁塔外的慈恩寺。两者都有皇恩浩荡、宣扬佛教文化之意。大雁塔广场的台阶便很好地彰显了这一内涵,其共有九级踏步,每层五个台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九五至尊”之说。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奇数中最大的数字——九、奇数中最中间的数字——五,具有尊贵调和的内涵,用于大雁塔广场的台阶建造方面,彰显皇权至上、皇恩浩荡。

此外,大雁塔的内部中也有着饱含节奏美的陈设。位于塔顶七层的塔室里,有一个十四字花瓣构成的莲花藻井,字字有玄机,可随意组合成不同韵味的诗句。常说的步步生莲,说的便是佛祖的太子——悉达多。莲花有着佛诞生的含义,它是佛教的四大吉花、八大宝、九大象征之一。而“十四”正是佛珠的数量,代表着功德。步步生莲,功德圆满,莲花藻井的节奏美正是如此。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中以其独特的规律、秩序,彰显它的历史文化,表达它的思想内涵,这便是古建筑在矗立千年后,凝固了历史的节奏美。

(六)色彩

色彩是视觉第一要素,在观者生理上、心理上、视觉掌控上都非常重要。色彩是建筑用来营造氛围特有的艺术手法。

大雁塔在色彩的运用和搭配上,都十分低调内敛。大雁塔主要是为保存玄奘从天竺取回的经书以及万颗舍利子而建立的,具有浓烈的佛教文化色彩。在佛教有“色即是空”一说,所以大雁塔的塔身上,便是不着色彩,展现砖木本色,整体上看呈土黄色。大雁塔内部主要是着红、黄两色。红色在佛教中象征“精进”,永无止息;黄色在佛教中象征“金刚”,坚固不坏。在视觉生理和心理上,大雁塔都搭配得当,十分出色。

色彩,可以在生理上刺激视觉感受,在心理给予内心暗示。建筑的色彩美是最能反映城市气质和灵魂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大雁塔之色,更是西安之色。

(七)装饰

雕梁画栋,从大到小,从整体到细节,面面俱到,才使装饰美在整体建筑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般建筑的装饰物主要是指内部陈设,如石雕、木雕之类。大雁塔最出名的装饰物是两石碑。大雁塔南门洞两侧嵌有石碑,是书法大家褚遂良所写的“二圣三绝碑”。两碑规格相同,呈唐碑典型形制——梯形,内容为赞扬玄奘取经的丰功伟绩,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的历史文物。原来还有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题名”这一“互动装置”,今已不复存在。装饰是一个建筑历史文化、艺术风格的高度凝练,是研究建筑、追溯历史的重要凭证。装饰美,是建筑精神文化所在之处,也是升华之处。

二、大雁塔的功能美

功能美设计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主要分为实用功能、认知功能、审美功能。其中的实用功能,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在人们看来,形式服务于功能,功能美是首要的。

大雁塔是如何服务于它的实用功能的?大雁塔见证了大唐盛世的辉煌,见证了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步中国化的过程,见证了漫漫历史长河里中国曾经的故事,所以,就大雁塔这个建筑而言,它便是具有历史价值、实用价值的。而大雁塔内部的造型结构设计更是如此。大雁塔的塔体由下到上,空间逐渐狭小,因此塔内设置盘梯,服务于人,可以到达大雁塔的每一层;大雁塔将传统木结构和砖砌结合起来,形成砖仿木结构,服务于建筑,可以久经风雨而不败,更加坚稳牢固;甚至大雁塔多次外形的改变、层数的更迭,都是在迎合当代审美,服务于人。

三、结语

那些古建筑久经岁月,饱受风霜,承载着历史。处处透露着美的大雁塔,现在却宛如“比萨斜塔”。由于地面不均,沉降过快,大雁塔已经朝西北方向倾斜超1米。分析可知大雁塔在結构上是没有问题,这主要是气候因素、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政府及时发现,有效保护,大雁塔的倾斜程度正在缓慢恢复。

参考文献:

[1]胡平.实用艺术形式美的多样性与统一[J].考试周刊,2011(4):55-56.

[2]欧阳玉倩.设计艺术中的形式美研究[C]//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全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暨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昆明: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11.

[3]李志平.西安古老神奇的旅游胜地[J].旅游纵览,2016(11):73-79.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

猜你喜欢
设计美学大雁塔造型设计
大雁塔
大雁塔即景
跟着我的脚步去旅行——西安之旅第一站:大雁塔
唐文化符号在现代广场景观中的应用——以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为例
车载空气净化器造型设计
某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构思及相关要素分析
设计伦理与现代设计美学的构建
论设计美学在动画中的价值体现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