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视角下的生成性项目活动实践研究

2021-10-30 02:31钱澍珺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9期
关键词:美食家乡博物馆

钱澍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的目标之一是:4—5岁幼儿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家乡的美食也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美食的背后是每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历史与风俗习惯。杭帮菜是浙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浙江菜的重要流派。在家乡的美食项目活动中,教师通过幼儿视角记录幼儿的课程故事,追随幼儿经验并为幼儿的深度探索提供支持与帮助,满足幼儿的经验发展需要。与此同时,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实施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思考。

一、活动背景

幼儿:老师,我最喜欢吃今天的猫耳朵了!

教师:宝贝们,除了猫耳朵,你还觉得哪些东西好吃呀?

幼儿:我喜欢吃鸡腿!我喜欢吃红烧肉……

教师:有这么多好吃的呀,那你们知道杭州有哪些好吃的美食吗?

幼儿:妈妈告诉我东坡肉很好吃,我还吃过片儿川……

教师:对呀,这些菜都属于杭帮菜。你们知道可以去哪里找到杭州美食吗?

幼儿:我知道,杭帮菜博物馆有很多好吃的,还有河坊街,妈妈带我去过!

教师: 那我们就去杭帮菜博物馆吧。

幼儿:里面一定有很多好吃的!

二、幼儿视角下生成性项目活动的概念与可行性分析

(一)幼儿视角

幼儿视角是以幼儿发展为中心,让幼儿有机会说出他们看到的现象,表达他们的理解与感受。教师通过幼儿的表达尝试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世界,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设计实施与调整,满足幼儿探索与学习的需求。

(二)生成性项目定位

“家乡的美食”项目在于帮助幼儿丰富对家乡美食的理解与认识,在认知与体验中感受家乡的独特味道,从而激发幼儿对家乡的情感。项目基于幼儿视角,引导他们在直接参与中获取经验,生成新的活动内容,支持并推动幼儿的主动探索。

(三)可行性资源分析

1.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

杭帮菜是浙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杭帮菜博物馆作为饮食文化的载体,适合幼儿了解家乡美食及其历史。我园大部分幼儿都在杭州长大,对杭州的美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杭帮菜是符合幼儿兴趣和经验的项目资源。

2.丰富的家长资源助力

在平时的幼儿园活动中,教师都会邀请家长助教团来“魔幻厨房”同幼儿一起制作美食。家长们非常认可幼儿园巴学实践项目活动,对活动的开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这也是我们能够顺利开展“家乡的美食”项目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

3.园本特色课程的引领

巴学实践是我园“怡乐”课程的园本特色项目,包含“逛逛杭城”“过过节日”“开开派对”三大系列。“家乡的美食”就是中班“逛逛杭城”中的一个主题,以项目活动作为课程的组织形式,让幼儿在巴学实践中成长。

三、幼儿视角下生成性项目活动实践

(一)探寻——家乡美食的魅力

故事一:为什么叫定胜糕呢?

今天我们来到了杭帮菜博物馆,这里有许多好吃的美食,西湖醋鱼、东坡肉、叫花鸡……助教爸爸为幼儿讲解了“叫花鸡”“西湖醋鱼”的做法。那么,杭帮菜还有哪些故事呢?参观完杭帮菜博物馆,小甜和妈妈一起在网上搜索了定胜糕的故事,第二天来园后,小甜与小伙伴们进行了分享。相传北宋时的杨家将们出征时,百姓准备了吃的、喝的为他们送行,士兵们吃了一种糕点后,问老百姓这个糕是什么,老百姓希望杨家将可以旗开得胜,便在糕点上刻了“定胜”两字,士兵们听了信心大增打了胜仗,从此就有了“定胜糕”。

1.喚醒与聚焦

幼儿知道的杭州美食有哪些?最喜欢的杭州美食是什么?哪里可以吃到杭州的美食?教师可通过发放调查表的方式,请幼儿分成小组一起用符号、绘画等方式进行表达、记录,在前期讨论中唤醒幼儿的经验。

2.讨论与计划

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制定“杭帮菜博物馆参观任务卡”,并邀请家长志愿者分组带领幼儿到杭帮菜博物馆里找一找家乡美食,说一说在杭帮菜博物馆里看到了哪些美食。在教师、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下,“家乡的美食”项目活动内容逐渐充实,各种关于“家乡的美食”的探索活动也开展了起来。

3.实践与探索

请幼儿认一认杭帮菜博物馆地图,找找自己所在的位置;带领幼儿逛一逛杭帮菜博物馆,用符号、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交流与分享

听一听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让幼儿了解杭帮菜背后的故事。结合“杭帮菜博物馆参观任务卡”,请幼儿分享自己知道的有关家乡美食的故事。

(二)体验——制作家乡美食的乐趣

故事二:怎么制作杭帮菜?

参观完杭帮菜博物馆后,幼儿还会不时地提起博物馆里的各种菜式小吃,于是我们邀请家长志愿者和幼儿一起制作。彤彤外婆要给我们做片儿川,需要什么制作食材呢?原来片儿川需要雪菜、笋、猪肉还有面。洋洋妈妈要给我们炸春卷,这又需要什么材料呢?有豆腐干、肉、胡萝卜,还有春卷面皮。首先,幼儿把需要用到的食材画下来制成购物清单,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一起准备、制作。就这样,在亲子的共同努力下,美味的杭帮菜制作完成啦。

1.第一阶段:激发幼儿兴趣

杭帮菜博物馆的美食探寻之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也让幼儿对杭帮菜有了更多的了解。教师可以请幼儿说说想制作哪些家乡的美食,请幼儿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家乡美食”,加深幼儿对杭帮菜的认识。

2.第二阶段:实践中调整优化

绘制“我的购物清单”,让幼儿通过绘画或者符号的方式列出自己需要购买的食材。在制作时,幼儿可以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忙洗菜、端盘子,等等。

(三)品尝——多姿多味的家乡美食

故事三:这个我会包

小雨点妈妈带领幼儿一起制作冰皮月饼。先用蒸好的糯米做皮,往里面加上馅料,然后搓成圆形,再用模具压一压。彭彭在包馅的时候,怎么也包不好,经常会露馅,他看了看小雨点妈妈,发现原来要先把外面的皮揉得很大,“我知道了,要把皮弄的大一点”,瞧,馅果然包了进去,月饼做好啦!

1.前期思考,预设项目

在家长助教的帮助下,幼儿参与了制作家乡美食的活动。基于幼儿的能力水平,教师和家长决定让幼儿在“魔幻厨房”独立制作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经验的美食——中秋月饼。

2.自主游戏,跟进支持

“魔幻厨房”的活动之后,教师在班级区域中投放了游戏材料,幼儿可以通过绘画、泥塑、剪纸等形式表现家乡的美食。此外,教师还制作了“杭州的美食清单”投放在游戏区域中供幼儿使用。

(四)玩转——我们的“中餐厅”

故事四:小吃店的故事

欢乐城游戏时间到了,幼儿拿着小吃店的手环来到了该区域。几分钟后,小吃店里只有两个工作人員在忙碌,他们穿着小吃店的服装,来回摆弄着小吃店里的食材。10分钟过去了,店里的游戏情景依旧,没有顾客来。于是,教师当起了顾客,询问道:“有没有杭州的美食葱包桧呢?”工作人员商量了一下,想到了办法,用太空泥、玉米粒、碎纸片做起了葱包桧。幼儿突然发现,无论顾客点什么,他们都可以以物代物做出顾客想吃的美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欢乐城中有小吃店的游戏区域,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多种低结构材料,例如太空泥、玉米粒、泡沫等,供幼儿开展自主游戏。中、大班幼儿可以轮流扮演工作人员的角色,为到店顾客服务。

2.丰富师幼互动方式

教师可通过支持、引导、合作等互动,丰富幼儿的游戏。例如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意见和建议,或是有价值的开放性问题,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游戏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在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把幼儿视为主动的、有能力的、顽强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在陈鹤琴先生“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理念引导下,我们带幼儿走出教室,走进“活教材”。从博物馆、菜场、魔幻厨房到区域游戏,教师始终在思考如何从幼儿对杭帮菜这一兴趣点出发,挖掘生活中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实际操作和发展需要,使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学习与成长。

(责任编辑:牛丽真)

猜你喜欢
美食家乡博物馆
博物馆
美食
露天博物馆
美食都被玩坏了
夏天的家乡
美食的诱惑
家乡美等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