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旅,山东的红色记忆

2021-10-30 02:41缇娜
走向世界 2021年37期
关键词:孔繁森沂蒙红色旅游

缇娜

红色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红色精神因弘扬而不灭,红色基因因传承而鲜活。

在革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山东,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台儿庄大战、鲁西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等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威海是北洋水师的诞生地,又是甲午战争的主战场;沂蒙山革命根据地被誉为华东的“延安”。在炮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山东人民以血和泪铸就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蕴含着党的初心和使命,滋养着英雄辈出的齐鲁大地,成为山东厚重的精神财富、振奋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

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新时代,山东也走在前列。山东省始终深入挖掘、诠释、践行、弘扬沂蒙精神,赓续精神血脉,用好红色资源,讲好时代故事,挖掘整合全省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建设一批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推出一批研学旅行和体验旅游精品线路等,不断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红色文化为山东在“十四五”开新局、起好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也为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创造了切入点。

立法保护,传承红色文化

管长远、最有力的保护传承,是将其上升为法律。今年1月1日,《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红色遗存和革命精神保护传承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并首次将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考核评价体系。

《条例》还创造性地将每年7月定为山东省的红色文化主题月。今年7月是山东省第一个红色文化主题月,目前全省已经策划推出了400多项重点活动,包括特色展陈、精品红色视频展播、红色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展演等。

红色旅游也成為山东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条例》中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发展红色旅游,完善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文化消费,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在聊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打造了“纪念馆、孔繁森故居、孔繁森纪念园”三点一线红色旅游联线。纪念馆在保留原有户型和旧门窗的基础下,对孔繁森故居重新进行翻修,屋内至今陈列着算盘、笔记本等孔繁森生前学习用的工具以及床、柜子、桌子等生活用品。此外,还在故居举办了“繁森小院听家风”系列活动,制作了20多块展板,回顾了孔繁森同志的家风故事、光辉事迹,成为纪念馆弘扬英模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7月1日,《潍坊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于2020年7月1日施行,更早前的2018年1月1日,《滨州市渤海老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开始施行……这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社会效益、独特价值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以法规形式对红色文化进行保护,如今已成山东各地共识。

常讲常新,赓续红色基因

4月的沂蒙山,惠风和煦,满目青翠,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沂蒙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景点人头攒动,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个个历史场景,一个个红色印记,无不重现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如何赓续精神血脉,发扬红色传统?山东文旅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沂蒙山区创新红色研学旅行模式,通过讲好沂蒙红嫂故事和支前故事,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在临沂市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来这里学“四史”、开展红色研学旅游的学生团队每天多达数10个。学生们在红嫂纪念馆听《乳汁救伤员》等故事,在沂蒙山村夜剧场观看《沂蒙四季》沉浸式演出,到研学点体验抬担架、架火线桥,通过“沂蒙行”切身感悟“沂蒙情”,精神深受洗礼。

山东各级文旅系统深刻把握沂蒙精神特质内涵,自觉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让沂蒙精神代代相传,让红色故事常讲常新。由山东歌舞剧院创排的民族歌剧《沂蒙山》讲述了海棠、林生、夏荷等面对理想与信仰、民族与国家,牺牲小我、团结抗战的故事,自2018年12月首演以来广受好评,被普遍赞誉为当代文艺培根铸魂之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生动教材。

弘扬沂蒙精神仅是山东红色文化旅游一个缩影。今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推出100条山东红色旅游线路,串联起16个地市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体验项目等,连接起沿线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乡村田园等特色资源,形成了人文风俗与红色文化有机融合开发格局。此后又进一步优化提升,于“七一”前推出15个红色旅游亮点产品、10个创新产品。这些精品线路中,有“跟着共产党走”红色沂蒙之旅、胶济线上的王尽美足迹之旅、“渤海走廊”黄金秘密运输线之旅等,将山东红色文化资源串珠成链,既满足了游客品质化出游需求,也带动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革命文物+,讲好红色故事

革命文物乃革命根脉,革命遗址遗迹是红色文化传承最鲜活、最生动的载体。今年1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一批山东省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897处,可移动珍贵革命文物3233件/套,革命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再次印证了齐鲁大地悠久丰富的革命传统和革命历史。依托红色文化底蕴,聚焦在新时代讲好革命文物故事,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山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以文旅融合推动革命文物资源持续有效转化,实施“革命文物+”战略,让革命文物活起来,与此同时,活化的革命文物也正赋能文旅新活力。

猜你喜欢
孔繁森沂蒙红色旅游
建党百年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孔繁森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纪录片《好人好官孔繁森》首映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
张忠艳《孔繁森》教学片段与评析
信阳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