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修业小学:《湘江评论》从这里出发

2021-10-30 01:32姚瑶龙力
放学后 2021年19期
关键词:校史湘江红色

姚瑶龙力

你爱你的学校吗?你对校史了解吗?你知道哪些学校的悠久历史中蕴藏   着让人热血沸腾的革命故事吗?来关注本学期的《红色潇湘》栏目就对了!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放学后》杂志联合湖南日报朗读者主题活动、新湖南湘学频道,举办了“百年校史中的红色密码”活动,不少校长都出镜讲述了红色校史故事,引领师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期,我们来到的是湖南省长沙市修业小学。

9 月的长沙,天气依旧炎热而沉闷。走在车水马龙的马王街,如果不细心留意,你或许很难发现在喧嚣中安静伫立着的修业小学。

拥有118 年历史的修业小学有着一份非比寻常的“红色履历”——这里是五四运动时期著名刊物《湘江评论》诞生的地方;毛泽东、徐特立、周世钊、欧阳梅生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此工作。得天独厚的红色底蕴让这所百年老校至今都闪耀着光辉。

修业小学面积不大,但处处古朴典雅。走进校门,《湘江评论》主题纪念碑便映入眼帘。操场边,徐特立、毛泽东的塑像前,同学们的欢声笑语让整个校园充满了勃勃生机。

“每一个进入修业小学的学生,第一堂课就是认识学校,了解学校的红色历史。”在学校党支部书记李蓉的热情讲述下,我们也仿佛乘上了时光了列车,回到了百年前的峥嵘岁月。

1919 年4 月,青年毛泽东从北京赶回长沙,接受同学周世钊的邀请,到修业小学任教历史老师。这一年五四运动爆发,毛泽东会同楚怡教员何叔衡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积极组织学生声援五四运动。但如何宣传新思想?如何号召更多的爱国志士投入到革命活动当中?这些问题让毛泽东冥思苦想,辗转反侧,他在内心里强烈地呐喊“:一定要办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刊物。”

经过精心的筹备,毛泽东为首的湖南学生联合会于1919 年7 月14 日创办了《湘江评论》。毛泽东白天上课,晚上挑灯写稿,不顾暑气熏蒸,蚊虫叮咬,在贫困窘迫的恶劣环境中宣传新思想。那时的他还承受着至亲离世的痛苦,内心无比挣扎,但是他依然选择以国家利益为重,站在时代的潮头,发出振聋发聩的强音:“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湘江评论》虽然只正式出版了4 期,但它的诞生,就像“湘江打开了洞庭湖的闸门,让各种思潮浩浩荡荡地涌进来了”。它是当时优秀青年的精神支柱,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早期革命组织做好了思想准备,它更是号角,唤起了民众,指引了湖南青年前进的方向。

时至今日,每当讲述起这段历史,李蓉仍会觉得热血沸腾。而这段历史也成为了激活学生红色基因的最佳“入口”。对每一个修业学子来说,6 年里,他们在校园里耳濡目染,心中都有说不完的红色故事。

五甲班的邬宛臻最喜欢分享的就是毛泽东的读书故事。“距离学校几百米的南门口,是城市最热闹的地方,毛主席曾在那里看书,这份闹中取静的学习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修業小学的校长陈风华说,因为了解到毛主席酷爱读书,并且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老师们时常跟学生讲述这些故事,让大家做一个爱书之人。让她备感欣慰的是,授课效果非常好,“同学们都成为了毛主席的小‘粉丝。”

“巍巍古城阁,麓山千峰叠,名城名校楚天地,惟我修业……”修业小学的老校歌从岁月中穿过,弦歌不绝。那些美好的品质,那些闪光的名字,仍在我们舌尖吟诵、指尖流转、魂上舞蹈。

猜你喜欢
校史湘江红色
湘江魂
红色在哪里?
大力推进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湘江渡
校史是新生入学教育课的好教材
“互联网+”视域下校史文化传播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追忆红色浪漫
美丽岳麓,我的家
校史文化在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