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2021-10-30 09:25朱宁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有效融合

朱宁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对“匠人”“工匠精神”有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这一发展局面,很多高职院校尝试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实现其与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合,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育,让其能够更好地面对其后严峻的就业压力,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飞速发展。文章就工匠精神内涵、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途径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

引言:敬业与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元素,其亦是当前市场发展不可缺可的源动力。因此要实现高职学生的长远发展,要求思政教师能够利用学科优势,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入工匠精神,实现其相关内容与教材的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与综合素养,这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工匠精神内涵

当前阶段工匠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其一,工匠精神本质即为通过对某类作品的研究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全新的、先进的价值观。最常提起的工匠精神为专注精神、精益精神、敬业精神与其他精神结合而成,是人能够取得成功的源动力;其二,工匠精神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在自身岗位上担负一定的责任与义务,并对工作能够保持持续的热情与积极性,在岗位上能够完成相应岗位任务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其三,工匠精神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不断探索与突破,更新工作模式与内容,始终紧跟市场与时代变化趋势,让自身的能力始终能够匹配岗位要求,并通过自我努力来掌握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以此来达到最好的工作效果;其四,工匠精神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抛弃杂念,集中精力与注意力,以最高效的形式与状态来对待与完成工作,如此才能够保证生产经营产品的质量,从而较大程度的满足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1]。

二、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途径

1.建設特色课堂

课堂是实现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主阵地,因此要求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师能够自觉承担起这份责任,在高职院校的支持下建设对应的特色课堂,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专业人才有效培养的同时,加强德育建设。这需高职思政教师改变传统模式“灌输式教育”的同时,重点把握以下内容:

其一,引入工匠精神的相关故事来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例如让其对工匠精神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例如永不松动的螺母--日本哈德罗克,这只是一个不足100人的小企业,在四十余年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只致力于小小的螺母。要保持螺母不松动,看似简单,但是却不容易,因其容易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该企业甚至已经在网上公布了详细的Hard Lock螺母设计图纸、原理、流程、步骤与制作细节,但是其他企业仍旧难以制作出与Hard Lock效果同等的螺母。针对这种情况,该企业负责人这般解释:常年积累的诀窍与技术,对不同材质与尺寸有着差异化的对应偏芯量,这是Hard Lock难以复制的根本原因。究其原因,即为哈德罗克一直保持着匠人的这份工匠精神,并将其代代相传,如此才使其有了不可替代性;其二,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对应的案例来进行探究分析,强调的是学生对案例的具体理解,让学生在交互课堂下更好的讨论,并提出自身的见解,在讨论与争执中提升对相关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理解,以此来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学生耳熟能详的“庖丁解牛”即为典型的工匠精神,庖丁将杀牛当作了一件艺术活动,观其宰牛,如同欣赏一场艺术。引入庖丁这般学生熟悉的实际案例,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工匠精神的含义,通俗来讲,即为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让学生能够去探索工匠精神的内在涵养,并能不断的反馈自身,驱动学生自己能够进行自我完善,并对学生探索精神提升与德育自我培养有着积极的提升作用[2]。

2.联系生活实践

部分传统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为降低一些内容难度,会选择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连接,在提升学生代入感的同时,让其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教材知识,让其在其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能够践行相关理论内容,逐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比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在强调工匠精神内涵的同时,有效融合社会相关热点问题,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比如前段时间报道之后大火的大国工匠徐立平,其从事的是火箭固体燃料发动机药面整形,亦被成为雕刻火箭,其整体工作极为危险,当前中国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不足20人,而在这部分人中最出色的当属徐立平[3]。火药整形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难以用机器来完全替代,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细心雕琢,下刀力道、轨迹等都需技术人员自行判断,药面精度直接关系着导弹射程精准度,0.5mm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最大误差范围,差之毫厘则谬之千里,难以想象这般纯手工操作需多少个日夜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且徐立平已经能将误差控制在0.2mm以内,几乎完美,徐立平一直的态度即是将产品作为艺术去探索与完成,正是如徐立平一般诸多大国工匠的付出与默默奉献,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国家的军国力量,让中国昂首在世界民族之林。这般与生活实践联系的案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并对学生形成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体会工匠精神的同时,得到一定的思政教育,给与学生不同的课堂学习体验[4]。

3.校企结合培养

环境指的是校园环境、学习环境、就业环境等其他各种环境组成的综合环境。当前阶段各个就业部门皆在强调工匠精神,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校园教育的重点内容。而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提供更多数量、类型的专业人才。故而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对工匠精神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把握到其对于学生与高职发展的重要性,其后再综合分析工匠精神培养与学生思政之间的关系。并需把握以下数点:

其一,邀请企业名人到校进行演讲,就工匠精神进行细致的论述,探讨企业发展与工匠精神之间的联系,以及未来市场发展对工匠精神的依赖性等,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述,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可以举手发言的形式促进演讲企业家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以工匠精神为桥梁实现对学生直接、面对面的思政教育,如此能够更具冲击力,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等有更广泛的影响;其二,可与企业直接达成合作关系,定期举办相应的技能大赛,考验学生的实操能力,并在比赛过程中有机渗入工匠精神及系列思政教育内容,在提升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同时,使其能够及时的发现自身掌握技能与实际市场要求的差距,并在其后的学习中进行不断完善;其三,要求思政教育考核评价内容多元化,在重视教材内容的同时,能够在考核中加入一些工匠精神元素,并对学生的整体学习生涯有一个综合的评定,考核人员除了教师之外,可以引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意见以及学生之间的互评,实现对学生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让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增长,能够更加积极的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挑战,这对其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5]。

结语:综述,文章就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进行了论述与分析,强调了其对于学生与高职院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求教师能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内涵与当前表达形式,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实现其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全文,张红,赵永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创新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0):11-15.

[2]余敬斌.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8):53-55.

[3]孟琦,张亚军,葛梦薇.“立德树人”视阈下协同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76-79.

[4]林杰.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实现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7(12):55.

[5]邰老四.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1):115.

猜你喜欢
有效融合
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微课与课堂的有效融合
音乐及情感在钢琴演奏中的有效融合
新时期下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研究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数字化影视制作中的技术和艺术的有效融合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融合
浅谈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