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郁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

2021-10-30 02:21钱洪印吕冠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思路

钱洪印 吕冠华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其关键病因在于气血郁滞,临床应用解郁法治疗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并且还可以降低复发率。通过研究总结近些年相关文献,发现解郁法在CAG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从解郁法在治疗气郁和血郁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以期为临床治疗CAG提供新的诊治思路。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解郁法;中医药;气郁;血郁;思路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10-0015-04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现代医学根据胃黏膜在胃镜及病理切片下特点定义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腺体萎缩,数量减少,同时或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CAG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西医在临床治疗上虽能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治疗后复发率较高,[HJ2.8mm]相对而言,中医认为治病调体,须从根本入手。笔者认为,CAG的病机关键在于气血郁滞,临床治疗中应注重解郁法的应用。

中医目前针对CAG没有特殊命名,而是把它归属于“胃痛”、“痞满”、“呕吐”等范畴,临床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症状也各有偏向,但总体而言,其基本病機无外乎气滞血瘀,升降失衡,不通则痛,而解郁法重点正是讲究一个“通”字,《医学真传·心腹痛》讲以通为顺,“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叶天士在治疗方面更是将气血阴阳通畅作为看诊要旨。由此可以看出,在应用解郁法治疗CAG过程中应注意疏通气郁与调畅血郁。

1 疏通气郁是关键

在治疗CAG时,疏解气郁是关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气叙论》云:“喜伤心,其气散;怒伤肝,其气出;忧伤肺,其气聚;思伤脾,其气结;悲伤心离,其气散;恐伤肾,其气怯;惊伤胆,其气乱。虽七诊自殊,无逾于气”,由此可见,判断气机运行在疾病诊治过程中至关重要,若情志异常,则会伤及五脏,进而导致气机变化,《素问·举痛论》有云:“百病生于气”,一旦气机不畅,升降失调必将引起机体损伤,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中医认为,应用解郁法治疗CAG的关键在于疏解气郁。《景岳全书》云:“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因此,虽然CAG的病位在胃,亦需要调节五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从根本上治疗本病的目的。

1.1 胃病治脾,先理脾气 中医理论中,脾与胃同位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一脏一腑,互为表里,生理病理相互为用,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才能气机调畅;若脾气郁而不上,胃气郁而不下,则会表现为脘腹胀满、疼痛、反酸、呕吐等临床症状,是故临床脾病及胃,胃病及脾较为常见。脾病多虚多寒,若脾失健运,胃自然受其牵连。谈允贤在治疗脾胃系疾病乃至其它杂病时常用香附、砂仁、枳实、陈皮、厚朴等理气药调畅脾胃气机,临床效果显著[1],正如《慎斋遗书》所云:“醒其脾则胃阳通而身和矣”,可见调脾在治疗胃肠疾病中不可或缺,所以,治疗CAG也少不了健脾理脾调理气机。

临床应用具有健脾、理气药等组成的自拟方治疗CAG疗效显著。闫东升[2]对50例患者用自拟和胃理气汤治疗CAG,其中包括紫苏梗、陈皮、半夏、厚朴、枳实等较多理气药,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0.0%,腺体萎缩的恢复可减轻2个级度。也有研究显示,用健脾为主的健脾清化中药复方(白扁豆 220 g,茯苓 220 g,薏苡仁 220 g,茵陈 110 g,佩兰66 g,白豆蔻33 g,黄连33 g,厚朴 66 g,赤芍 110 g)对CAG大鼠实验研究后,观察组大鼠TLR4、MyD88、NF-κB、COX-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下降,CAG大鼠胃黏膜组织的病理改变有效改善[3]。

1.2 木郁乘土,当解肝郁 《灵兰秘典论》言:“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主疏泄,具有疏土助运化的作用,能调节脾胃之气机,若肝气条达,脾胃才能气机顺畅,若忧思恼怒,情志不畅,则会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克脾犯胃。庞竹怡[4]认为CAG发病与肝郁、肝气、肝火相关,治疗应分别疏肝、平肝、清肝,严光俊教授[5]更是总结出了“调肝通降八法”治疗本病。

临床上常用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越鞠丸等经典方剂加减治疗CAG。王俊[6]将72例肝胃不和型CAG患者随机平分2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柴胡疏肝汤加味,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明显降低,有效率高达94.44%,疗效显著。除此之外,医家自拟经验方在临床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蔡纪堂等[7]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疏肝和胃方,对80例肝胃不和型CAG患者分组治疗,结果显示疏肝和胃方加减(其基本方组成:枳壳10 g,川芎10 g,柴胡、白芍12 g,香附12 g,延胡索12 g,佛手12 g)配合西药维酶素片较单纯应用西药总有效率更高。由此可见,疏肝解郁可以提高CAG治疗有效率,且预后良好。

1.3 焦虑抑郁,调摄心神 据现代研究显示,焦虑、抑郁等情绪与CAG的发生以及转变关系密切[8],临床上针对CAG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9]。《素问·六节藏象论篇》将“九野为九藏”,其中“形藏四,神藏五”。现代医家多认为“神藏五”为五脏藏神,分属心、肝、脾、肺、肾五脏,而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若心气不舒,必会郁滞经脉,损伤五脏,故朱方石教授在治疗CAG时,亦考虑“身心同治”[10]。

CAG症状中较为多见的有胃痛、痞满、嗳气、烧心、反酸等,其中嗳气就为心气上逆的表现。刘启泉教授[11]从“心为噫”的角度入手,总结出“清心火、通心窍、温心阳、滋心阴”等方法治疗CAG患者嗳气的症状,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杨梅等[12]临床应用含有调心安神中药成分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附子理中丸加减方治疗CAG伴焦虑抑郁的患者,研究观察发现,治疗组的胃黏膜病变和临床症状显著好转,胃镜下征象积分、病理半定量积分明显降低。由此可以看出,解郁法治疗CAG患者心气郁滞时,应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安心气,调心神。

1.4 先天后天,相互资生 脾与肾的关系表现为先天与后天的相互资生,脾胃运化水谷除了需要脾气、脾阴、脾阳的协同作用,还依赖于肾气以及肾阴肾阳的资助和促进,若肾气不足或肾精亏虚,则会导致脾气虚弱,运化失司,久则导致CAG的发生。流行病学研究显示,CAG的发生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13]。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为先天之精,与人体生、长、壮、老、已相关,参与生命的整个进程。CAG为慢性疾病,日久必将损伤肾脏,若应用解郁法治疗老年CAG患者时未能兼顾补肾,则会导致脾肾相互影响,使CAG易于复发。

肖淑娟[14]认为CAG的治疗当从肾出发,以“肾主水”的特性达到益阴养胃、和胃止痛的目的。刘启泉教授[15]从太阴、阳明二经论治CAG,认为治疗中应滋肾阴以养胃阴,温肾阳以补脾阳,同时顾护肾气。近年临床研究发现,采用滋肾养胃法(生地黄、淮山药、山茱萸、川石斛等)[16]以及补肾健脾活血法(黄芪20、熟地、附子等)[17]治疗CAG与常规治疗相比疗效更佳。因此,解郁法治疗CAG也应兼顾肾气,调理肾之阴阳,有助于补充元气,以先天资后天,使气有所生,方得其疏。

2 调畅血郁是根本

《血证论·阴阳水火血气论》中说:“运血者,即是气”,气滞日久,气病及血,必见血瘀,瘀血阻络,又会使气滞加重。久而久之,瘀血阻络停滞胃中,影响胃受纳腐熟水谷之功能,造成代谢异常,腺体萎缩甚至消失,最终导致CAG。因此,治疗CAG根本在于疏通血脉之郁堵,调理血液之运行。

2.1 旧血不去,新血不生 CAG的基本病机为气血的郁滞,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CAG发展后期必将累及血分,造成胃络血脉瘀滞。有研究显示,CAG的发生与体质相关,在重度萎缩情况下,瘀血质占比35.7%[18],位居第二。王建华[19]认为瘀血是CAG的主要病因以及疾病发展的关键。瘀血的定义中,既包含体内离经之血停积于体内,又包括阻滞于经络或脏腑内的血液。官云[20]认为血瘀这一病理状态,存在于CAG的全过程。

正所谓“旧血不去,新血不生”,CAG慢性长期发展的根本就在于血液郁滞于胃络,若不能通其血脉,则会影响疾病的预后和转归。近年来,针对血瘀型CAG的研究日益增多,在对气虚血瘀型CAG患者治疗后,发现其血液流变学得以改善,血浆及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降低[21]。由此可以看出,临床应用解郁法治疗CAG,既能解除血脉郁滞,也能促进血液运行。

2.2 解郁活血,标本同治 瘀血是表象,血郁才是根本,周晓虹教授[22]认为活血化瘀应贯穿于整个诊治过程。王艳艳[23]临床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CAG,其中含有红花、桃仁等活血药,在益气健脾的同时,使瘀血得消,治疗上扶正兼顾祛邪,标本同治,从根本上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王华宁等[24]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丹红注射液(丹参、红花提取物)治疗CAG,结果发现,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得到控制,胃黏膜炎症好转,萎缩、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消失或减轻,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32%。

除此之外,临床上应用健脾清化散瘀饮[25]、益气活血方[26]、丹芪祛瘀止痛颗粒[27]等经验方,不仅可以改善CAG的临床症状,还可以影响炎症因子以及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修复胃黏膜,甚至逆转萎缩。以上研究可以证明,在治疗CAG时,不但要解除气之郁,也要同时解除血之郁,标本兼顾,才能降低CAG的复发率。

3 小结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现代医学检查技术的提高,CAG发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现今临床上治疗CAG方法较多,但西医方面还没有特效药物,因此,减少本病复发率尤为重要,中医方面治聊本病优势凸显,在诊疗过程中注重机体的气血变化,认为气血郁滞是CAG发生发展的关键,对此,多项研究表明,临床应用解郁法可以疏通气郁,调畅血郁,标本同治,结果显示,该方法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甚至可以控制、截断CAG的病理发展,逆转萎缩,从而降低CAG的复发率,因此,解郁法值得在临床推广。相信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解郁法作为治疗CAG的基本方法,将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易从,刘绍能.明代女医谈允贤治疗脾胃病临证特色[J].吉林中医药,2021,41(1):5-7.

[2]闫东升,张艳敏.自拟和胃理气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85):243-244.

[3]黄铭涵,黄健,陈琴,等.健脾清化中药复方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TLR4-MyD88依賴途径蛋白表达及TNF-α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6,32(9):1321-1325.

[4]庞竹怡,陆为民.调肝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运用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69-71.

[5]屈伟.运用“调肝通降八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数据挖掘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

[6]王俊.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11):1581-1582.

[7]蔡纪堂,郭巍,李鲜,等.疏肝和胃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代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6(13):1950-1952.

[8]刘洁,韩川,张剑,等.慢性胃炎患者300例的精神心理特征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20,40(3):186-191.

[9]阿江梅.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20,10(4):158-159.

[10]张东.朱方石教授病证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拾萃[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1):74-77.

[11]刘启泉,石芳,张娜娜,等.从“心为噫”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嗳气[J].中医杂志,2017,58(6):520-522.

[12]杨梅,代二庆,柳华.柴胡加龙骨牡蛎合附子理中加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5):113-115.

[13]王暖凤,初海坤,黄树民,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臨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7,33(7):1109-1111.

[14]肖淑娟,雒云祥.浅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与“水”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30.

[15]卫静静,赵蓓蓓,李京尧,等.刘启泉从肾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河北中医,2019,41(8):1129-1131,1224.[JP]

[16]何静川.滋肾养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8):163.

[17]冯敏,王雪梅.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9):104-105.

[18]张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体质特点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研究[J].光明中医,2015(4):750-752,753.

[19]王建华.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12):142-143.

[20]官云.浅谈活血化瘀法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3(2):40-41.

[21]王国庆,刘红军,梁素芳.益气活血方联合三联疗法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炎性反应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9,14(1):182-186.

[22]张俊,周晓虹.周晓虹从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探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3):232-234.

[23]王艳艳.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2):361-363.

[24]王华宁,余泽云.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1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6(1):27.

[25]高尤亮,黄铭涵,方文怡,等.健脾清化散瘀饮对脾虚湿热血瘀证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TNF-α、p53、Ki-67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0,28(8):590-594.

[26]滕立平.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6):56-57.

[27]王炳予,袁星星,杨磊,等.丹芪祛瘀止痛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0):3314-3317.

(收稿日期:2021-05-26)

猜你喜欢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思路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我的思路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