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中小学核心素养体系现状的对比与评定

2021-10-31 02:45付伟 杨琛 江鸿浩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珠海广州北京

付伟 杨琛 江鸿浩

摘  要:新时代要求青年要善于思考与改革、勇于面对矛盾和困难、敢于解决问题,想做事、能做事、会做事,还需要具备接受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和完成使命的能力,这就需要培养一批批志存高远、德才兼备、情理双修、敢于开拓的人才。然而,这些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从基础教育开始、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始。本文在教育部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的基础上,调研北京市、广州市和珠海市的中小学,了解核心素养文件要求的具体落实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形成报告,为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系;现状;对比与评定;国内外中小学;北京;广州;珠海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1-00-03

随着2016年9月教育部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正式发布,全国各地区积极响应教育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号召,将地区学生的特性和地方风情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的框架中,形成具备地方教育特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体制。姜言霞在《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现状调查研究》报告中显示,目前,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各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不均衡。特别是“责任担当”模块,所表现出来的比率较高,平均分79.95分;而“健康生活”模块的表现比较低,平均分71.04分。中小学生六大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人文底蕴”和“实践创新”两个模块的数据比较一致,说明其发展水平基本同步,相较“科学精神”和“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略高。本文选取北京市、广州市和珠海市的某中小学为代表,探究核心素养体系在中国的执行现状。

一、中小学课程的对比

通过表1、表2的课程对比,北京市作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市区,广州市作为广东省会城市,获得的资源以及对信息掌握度来说是比较全面的,所以北京、广州的教育成果会比较优越,更能够跟国际教育前沿接轨。

而其他地区的学校真正能够落实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教育的学校很少,大部分学校只能够发展成“一校一品牌”,利用自身资源发展本校特色,培育特色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核心素养教育在执行期间存在诸多问题。

二、中小学核心素养体系的评定及问题

(一)学生自理能力表现“知行脱节”

学生自理能力问题主要表现出“机会欠缺”。学生缺乏自理能力锻炼的机会,主要受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过度包办,习惯于依赖父母。父母明知孩子自理能力欠缺仍然一味替孩子做本该属于孩子需要做的事情,使孩子彻底缺失自身需求而应该有的动机行为。

学生自理能力不足除了家庭教育值得反思之外,学校教育也同样应该重视。自理能力表现的另一差异化反应在不同学科之间,学生似乎只重视升学有关的学业。

(二)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得到重视

大部分中小学校没有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导致学生只会一味跟着教师的步伐学习,不清楚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到底是什么。同时期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学生已经在思考“怎么做”的时候,中国学生还在为“做什么”而发愁,以至于毕业后频繁跳槽才能辗转找到自己究竟要做什么职业,影响学生毕业后的选择,同时还会导致社会人才严重缺失。

(三)因材施教执行力不足

中国虽然倡导“因材施教”,但是因为人口基数大,学生群体过大,实施情况并不好,还有一些学校依然对学生进行囫囵吞枣式的教育,没有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发展路线。

(四)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执行的教育评价体系均是间接测验,仅能在数理逻辑智力与言语逻辑等方面进行表现,无法测量或观察到学生本身的素养培养,无法达到跟踪监测的程序,也无法深入考察评价教育质量的真实情况,如以分科考试为主的测评方式带来了极大挑战,现行的教育评价方式难以对非认知类的、具有整体性与多维性特征的核心素养进行立体性诉判。例如,态度价值观、情绪情感方面的素养等。

一般来说,以目标取向为导向的正在执行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人们的关注点停留在是否能与目标保持一致,导致关注点有所偏差,形成结果为导向的体系,从而迷失了评价过程,忽视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作用[1]。所以,完善落实现行评价体系是核心素养改革的方向之一。

三、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实施建议

(一)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中小学

通过对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他们更了解自己的喜好,明确自己未来的目标,引导学生对职业定位有所认识,并树立对职业、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获取的信心和意念,让学生从小建立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德,从而在自身的健康发展、未来目标定位中打下坚实基础。

管理者应该提高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让教师主动带领学生认清自己的职业生涯期望,指出学生未来发展的道路,推动中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应该联合企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培养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避免学生盲目随大流,帮助学生规划今后的人生道路。

(二)学校应当加强生活技能课程的应用

学校不仅应该开展学生对生活技能的学习,还要开设应用生活技能的相应课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校应该把生活技能课程的考核纳入学生最终学习成绩的考核范围之内,让学生像重视基础学科学习一样重视生活技能的学习,培养自理能力强的独立人格学生。

(三)学校应该重视学生差异性,因材施教

学校要开展一定的个别化教学法,在大班教学的同时,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强弱,不能强行将不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强加给他们。教师应该提高教学素质,做到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富有包容心,引导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主动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因材施教。

(四)建立并完善多维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核心素养要求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强调对跨学科、针对未来复杂情境的、可迁移素养的培育,因此要改变过去简单的学科知识评估,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强调对学生跨学科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复杂认知能力、品格道德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认知素养的评价。

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对核心因素的评价,把对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落实到测量和操作的指标体系中去。抽象性和非感知的核心素养应该运用多方面、多种评价的方法。同时,要以成绩评价和真实性评价为重点,向学生提供真实情况,测试学生的能力情况。

在具体的评价方式中,美国提出电子档案法、教师观察、谈话等。中国应运用核心素养评价方法多元化探索新的评价形式或综合评价,如计算机情境测验法、项目分析法、演讲法等。

(五)建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动态发展的数据库

国家教育部门应当建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动态发展的数据库,形成具有可比较性和操作性的分析报告,以此整合教育类资源,形成多维教育数据系统。这样可以完成核心素养多元化指标评价,获得完整的信息反馈,更全面地得到学生的综合教育评价,以及从学校到地方再上升到国家的教育评估系统。

这样累积下来的数据,有利于国家、地方、学校后续的课程改革。在不断探索和改善的过程中,确保学生学习的稳固,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四、结语

随着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各国竞争将由经济、军事竞争演变为人才竞争,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中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1]。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中国学生發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J].上海教育,2016(27):8-9.

(责任编辑:董维)

猜你喜欢
珠海广州北京
珠海 革命风云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编读往来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北京,北京
珠海之旅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广州车展展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