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温灸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

2021-11-01 05:55孟凡颖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5期
关键词:艾绒施灸马氏

万 颖 孟凡颖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 102300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的临床常见病,指行经期间或经行前后存在周期性下腹部疼痛,可伴有腰骶椎酸痛或其他不适,不存在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痛感明显,给女性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影响。西医认为原发性痛经主要与月经时期前列腺素分泌增高有关[1],目前临床对该病的西医治疗多以口服激素类或止痛药为主,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胃肠道反应及机体内分泌紊乱等不良反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2]。中医多采用口服中药、针灸、中药熏蒸、耳穴压丸等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3]。本研究探讨马氏温灸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1月于门头沟区中医院就诊的40 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6~38 岁,平均(28.15±5.37)岁;病程3~24 个月,平均(13.75±6.19)个月。观察组患者年龄18~39 岁,平均(27.75±5.34)岁;病程3~26 个月,平均(10.20±5.99)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4]的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妇女在行经前后1 周内或月经期间出现的、与月经周期相关的下腹疼痛,连续3 个月经周期及以上,可伴有其他症状,经检查未发现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者;②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学校规划教材(第10 版)《中医妇科学》 中关于寒凝血瘀型痛经的辨证诊断标准[5]: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紫黯有块,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脉沉紧;③患者年龄16~40 岁;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者;②继发性痛经者;③存在心、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功能障碍者;④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⑤同时使用其他治疗方法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月经来潮前1 周开始施灸,1 次/d,每个月经周期连续艾灸7 d,共治疗3 个月经周期。具体操作如下: 对照组患者采用艾灸盒艾灸八髎穴,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充分暴露八髎穴,在木制的六柱艾灸盒内放置1.7 cm×2.7 cm 的五年陈艾艾柱,点燃后放置于患者八髎穴上,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注意调整灸盒温度,避免烫伤;观察组患者使用马氏温灸法,包括马氏特制铁质温灸器、马氏灸药、马氏配穴组方(每日施灸穴位见表1)及马氏独创的循环灸法,根据施灸穴位及患者个人情况选取合适体位及马氏温灸器,充分暴露施灸部位,将艾绒与艾药装进马氏温灸器的内筒里,一层艾绒一层艾药,共三层,使艾绒与口沿相平,将艾绒点燃后,静待1~2 min,保证艾绒在扣盖后不会熄灭。用布包裹马氏温灸器,放置于穴位处,艾灸温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表1 马氏温灸取穴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治疗效果。①VAS 评分[6]。向患者出示VAS 评分卡片,卡片上标出长为10 cm的直线。向患者解释直线意思:0 分为无痛,1~3 分为轻度疼痛,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4~6 分为中度疼痛,即对生活、工作造成一定困扰,睡眠受到轻度影响;7~10 分为重度疼痛,即不能正常生活、工作,睡眠受到严重影响。在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2、3 次后,分别对该次月经周期中的痛经程度做出评分。②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治愈:痛经消失,VAS 评分为0 分;显效:痛经明显好转,VAS 评分较治疗前改善>60%;有效:痛经症状好转,VAS 评分较治疗前改善30%~60%;无效:痛经基本无变化,VAS 评分较治疗前改善<3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满足正态性且两组方差齐的资料采用t检验,其中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满足正态性但方差不齐的资料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不齐者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的比较

治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次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的比较(分,±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 治疗前治疗1 次后治疗2 次后治疗3 次后 F 值 P 值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20 20 7.25±0.84 6.80±1.16 2.01 0.164 4.39±0.67b 5.45±1.22 11.43 0.002 3.23±0.77b 4.29±1.06 13.29 0.001 1.60±1.52ab 2.50±1.52a 9.52 0.004 39.13 34.74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例)

3 讨论

中医认为痛经病位在胞宫,有寒热虚实之分,与冲、任二脉及肝、肾关系密切。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多因经期前后感受寒邪,如久居寒湿之地、过食生冷、冒风淋雨等,使寒邪客于胞宫,气血瘀阻,冲任不畅,“不通则痛”。灸法指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等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作用于人体的经络腧穴,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根据“寒则热之”的原则,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使用灸法,可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活血行气的功效,使瘀阻的经络气血运行通畅,对痛经产生缓解及治疗的作用。李革飞等[8]从多方面阐述了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曹桂英等[9]采用艾灸配合暖宫贴、姜梅等[10]使用长蛇灸、韩善明[11]使用蕲春大灸法、朱小燕等[12]使用针刺配合混元灸对寒凝血瘀型痛经进行临床干预及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潘路平等[13]对隔药饼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其能有效缓解痛经疼痛程度,减少痛经的复发。

灸法的刺激量与疗效有密切关系[14-15],包括艾绒燃烧时产生的温度、施灸时间的长短及艾灸的形式等。张伟等[16]通过比较普通悬灸、热敏灸及不同艾灸时长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灸时长短及穴位对艾热的吸收是影响艾灸疗效的重要因素。马氏温灸法[17]是马少群先生在众多传统艾灸法和温灸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所创新发明的新式温灸法,主要包括马氏配方组穴、马氏温灸器、马氏灸药、循环灸。其中马氏配穴组方每日选取少量穴位,连续多天灸不同的穴组,兼顾多脏腑及多经络。马氏温灸法还加入了特制的灸药,是马少群先生通过70多年的临床试验及经验总结而拟定的配方,有利于提高施灸效果。马氏温灸器为金属质地的双层结构,导热效果好,能防止艾灰外散,避免烫伤。马氏温灸法独创的循环灸,是一种以时间为轴,定期循环的灸法,即连续多天选取不同穴组进行施灸,保证每个穴位达到灸量的同时保持穴位敏感性。马氏温灸法以诊、方、器、药为核心,通过合理搭配,使艾灸操作高效、安全、方便,适宜各类人群使用。马氏温灸在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中做到了灸量充足,保证穴位对灸热的吸收及敏感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马氏温灸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重视调理脾胃、培补元气,使用多组穴位配合长期循环灸进行治疗,重视人体整体功能的调整,通过增强人体体质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18]。

综上所述,马氏温灸法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艾绒施灸马氏
旋转的钢铁厂
艾灸疗法原材料艾绒的燃烧热值测定研究
基于含末率和微观粉碎度的艾绒质量评价
中暑
艾绒提取物对蚕丝织物的染色和抗紫外性能研究
《封神演义》中马氏形象的另类解读
露马脚
艾灸后那些奇怪的反应
抱琴
艾灸的烟气对人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