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1-11-01 08:10李平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4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初中历史思维能力

李平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能够有效促进他们对教材中概念知识的理解,使其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看待问题,形成历史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能力。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历史思维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用历史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打好历史学习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能力;实践研究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近年来历史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只有具备一定程度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才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及其对应人物,进而通过不掺杂主观情感的分析和思考对其做出更真实、更科学的评价,最终在其影响下建立起更加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形成更正确的思想意识,将自身综合素养提升到新的层次。

一、歷史思维能力的含义

历史思维是一个抽象、综合的思维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通过学习和解释历史,重新认识过去和现今生活的一个思维过程,是客观认识古今社会的一种素养,是思考历史现象和社会活动的一种能力。它既是一个课程目标,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对此,全新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正确对待教科书

在初中历史教学和学习中,教科书是处于核心位置的教育资源,其内容丰富、信息充足,能够为学生带来稳定的学习支持,教会学生正确阅读理解教材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前提。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每课都由导言、正文、插图、历史事实、人物介绍、材料分析、导学问题、活动和拓展等内容构成,材料丰富,可读性强。以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为例,本课的导言部分节选自李白的《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其中,“秦王扫六合”特指秦国历史,与秦王统一六国的史实相关。教师可以由此设问:“秦王扫六合涉及的六个国家,是哪六个国家?”“在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建立了哪些政治制度?他又是如何运用这些制度巩固国家地位的?为巩固制度采取了其他哪些措施?”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课文旁设置的相关史事分别介绍了“秦王嬴政是如何用人的”“秦始皇是如何维护皇帝权威的”以及“秦朝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作为知识的补充和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秦为何能灭六国,以及如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本课主要围绕国家统一以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紧扣本课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材料研读为《世纪·秦始皇本纪》内容的节选,简单易懂,围绕历史文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课文后设有课后活动作为作业,“对比分析周、秦两朝的政治制度差异并绘制表格”“阐述对文字统一的理解和认识,分析其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的作用”,题型形式灵活,促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拓展作为本课延伸,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此外,课文中间还设有插图,“秦朝形势图”“秦始皇像”“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文字与货币的统一”“铜量”“铜权”“灵渠”等,配合课文内容叙述,相互印证,活化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初中阶段的教育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等的形成影响重大,故蕴含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的历史教育尤为重要。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有着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职责,要达到培养学生树立国家自信、历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的目的。以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为例,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体会明朝倭寇为患,东南沿海的百姓苦不堪言的生活。戚继光立志扫平倭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组建“戚家军”,扫平倭患,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让学生感受到戚继光爱国情怀和理想选择,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培养新时代学生爱国情怀。

(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学习历史知识,使用历史思维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是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合乎历史知识的古典音乐、脍炙人口的歌诀、有趣诙谐的历史故事、独具历史审美情趣的民谣等内容,巧妙设置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适宜的氛围,在教学中带给学生新体验、新感觉、新发现,使学生对历史学习长存兴致。比如,以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兴亡》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将杨贵妃与唐玄宗的故事作为引导,引发学生对唐朝由盛转衰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从国家、伦理、社会等层面分析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君王沉迷享乐对国家的危害等。在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故宫的视频,讲述迁都北京的故事,明朝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雄心壮志,吸引了学生对明朝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明朝废除丞相、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等制度在明朝的变迁展开自主探究。或者,在教学过程中与当代社会相结合,选择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历史事件,用现代思维分析历史事件,或者以历史思维讨论分析当代社会现象,锻炼学生分析能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历史资料,使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从而客观分析历史事件,以求还原历史事件的缘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事件等因素归纳教材内容,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并在整理过程中梳理、拓展、思考问题,从新的角度对知识产生新的观念和理解,从而锻炼历史思维,提高历史核心素养。

三、综上所述,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都是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历史教学的真正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对本民族、本国家的认同感,让他们学会正视历史、提升责任意识,形成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

参考文献

[1]赵恒烈.论历史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J].历史教学,1994(10):23-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初中历史思维能力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