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与相关因素的研究

2021-11-02 07:00桂艺维马天鹏林丹李俊玮王金川谢毅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7期
关键词:阴虚证型收缩压

桂艺维,马天鹏,林丹,李俊玮,王金川,谢毅强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海南 海口 571199)

0 引言

糖尿病是21世纪增长最快的全球健康突发事件之一。2019年,估计有4.63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这一数字到2030年将达到5.78亿,到2045年将达到7亿[1]。在我国,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作为糖尿病的主要发病类型,占该疾病的90%以上[2]。T2DM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肥胖、缺乏运动、家族史、高血压和年龄[3]。T2DM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疾病,如果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患者将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这些并发症最终会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4]。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治疗该病注重整体调节、辨证论治,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向来有缓解症状、毒副作用小等独特优势[5]。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海口地区T2DM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与一些相关因素的研究,探讨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这些因素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为指导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提供依据。

1 调查对象

调查海口地区部分医院的183例T2DM患者,其中海南省中医院82例、海南省人民医院60例、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36例、海口市中医院5例,调查患者中男90例(占49.2%),女93例(占50.8%),性别比为1:1.03,年龄为(62.94±12.57)岁,在调查过程中患者均行正常治疗。

1.1 诊断标准

T2DM的诊断参照ADA2020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①糖化血红蛋白HbA1c≥7%;②空腹血糖FPG≥7.0mmol/L。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11.1mmol/L;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mmol/L。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T2DM患者;②能配合调查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神志不清、痴呆、各种精神病患者及不愿意合作者;③非糖尿病引起的各种严重器官病变患者;④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感染者;⑥资料数据严重缺失者。

2 研究方法

2.1 量表的制订

参照2018年国家药监局《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关于“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确定的辨证标准,201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关于“消渴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2017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主要参阅近5年有关糖尿病的中医证治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自拟《T2DM中医分型积分量表》;阴虚燥热型:口渴引饮、易饥多食、心烦失眠、急躁易怒、心悸怔忡、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脉弦数;气阴两虚型: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面色苍白、心烦失眠、遗精早泄、舌质淡红少苔脉濡细数;阴阳两虚型:精神萎靡、形寒肢冷、大便泄泻、倦怠乏力、面目浮肿、腰酸耳鸣、舌淡苔白脉沉细。

2.2 调查过程

①开展调查前,对所有参与研究者进行统一的相关知识培训,并要求每一份资料的收集和录入均由至少两名研究者共同填写、核对完成;②初步筛选病例后联系患者,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对其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将其中临床症状部分按照自拟积分量表进行辨证分型并打分,积分量表满分为33分,大于18分者可以完全纳入,否则排除;③记录所有纳入患者的姓名、性别、体重、BMI、WHR、血压、总胆固醇。

2.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T2DM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由表1可知,T2DM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中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海口地区T2DM出现的证型主要为阴虚燥热型和气阴两虚型(占91.2%)。

表1 T2DM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2 T2DM中医证候分布与体重的关系

由表2可知,中医各证型之间体重分布有明显差异(P<0.05),以60-80kg体重患者为主体(占57.4%),不同体重各证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阴虚燥热型和气阴两虚型为主(<60kg占87.3%;60-80kg占93.3%;>80kg占100%)。

表2 T2DM中医证候分布与体重的关系

3.3 T2DM中医证候分布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

由表3可知,中医各证型之间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不同值段证型分布亦有差异(P<0.05)。

表3 T2DM中医证候分布与BMI的关系

3.4 T2DM中医证候分布与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的关系

由表4可知,中医各证型之间腰臀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臀比不同值段证型分布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T2DM中医证候分布与腰臀比的关系

3.5 T2DM中医证候分布与血压的关系

由表5表6可知证型之间舒张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舒张压段证型分布有所不同,其中60-90mmHg各证型分布有差异(P<0.05),>90mmHg各证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中医各证型之间收缩压分布有所不同,其中阴虚燥热型和气阴两虚型收缩压分布有差异(P<0.05),阴阳两虚型收缩压分布无差异(P>0.05),不同收缩压证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5 T2DM中医证候分布与舒张压的关系

表6 T2DM中医证候分布与收缩压的关系

3.6 T2DM中医证候分布与总胆固醇(TC)的关系

由表7可知,中医各证型之间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不同值段证型分布有所不同,其中TC<3.5mmol/L在各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C在3.5-6.1mmol/L和>6.1mmol/L时在各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7 T2DM中医证候分布与总胆固醇(TC)的关系

3.7 T2DM中医各证型之间T、BMI、WHR、BP、TC比较

由表8可知,各证型之间T、BMI、WHR、BP、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BMI值随着证型的加重呈现升高趋势,舒张压和TC呈现降低的趋势。

表8 T2DM中医各证型之间T、BMI、WHR、BP、TC比较(±s)

表8 T2DM中医各证型之间T、BMI、WHR、BP、TC比较(±s)

注:与阴虚燥热比较 * P<0.01 ** P<0.05;与气阴两虚比较 Δ P<0.01 ΔΔ P<0.05。

观测因素N 体重(kg) BMI(kg/m2) 腰臀比 血压(mmHg) TC(mmol/L)舒张压 收缩压阴虚燥热 87 65.01±20.01 23.45±3.96 0.92±0.04 79.00±11.50 139.16±19.45 5.28±1.29气阴两虚 80 66.39±14.97 24.38±4.12 0.91±0.03 76.63±11.60 135.06±21.07 4.88±1.15ΔΔ阴阳两虚 16 58.78±7.41 24.47±4.98 0.92±0.03 76.62±7.57 141.62±20.04 4.78±0.79证候分型

4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病程长、症状复杂、并发症多,致残率、致死率高。T2DM大大增加了世界的财政负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破坏胰岛素信号并导致胰岛素抵抗[6]。该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根据相关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主要有气阴两虚、阴虚燥热、痰湿中阻、肝郁脾虚、痰热内蕴、阴阳两虚等多种证型[7]。本研究结果证实了海口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部分客观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辨证分型中,以阴虚燥热型居多,其次为气阴两虚型,而阴阳两虚型最少,与艾为民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8]。

研究表明,超重、肥胖和T2DM密切相关[9]。肥胖与2型糖尿病有着直接关系,同时其也是独立危险因素,BMI每增加1kg/m2时,2型糖尿病发病率会增加12%[10]。杨帆等研究发现,40~59岁人群新诊T2DM患病发病风险会随着肥胖水平的增加而升高[11]。在常见衡量肥胖的指标中,BMI和WHR是临床评价体重的理想工具,还与T2DM有密切联系[12]。本研究显示中医各证型之间体重、BMI和WHR分布有明显差异,体重以60-80kg患者最多见,BMI以18.5-25患者为主体,绝大多数T2DM患者WHR偏高。体重和BMI的研究资料显示体重适中者占主体,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脾肾阳虚,脾虚而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则上不能蒸化水谷以润泽于身,不能固摄精微水液以司开合,造成水谷之气不能由脾达肺而直趋下源,精微不藏而泄,纳入的水谷精微不能充分吸收,营养较差,故表现为体重和BMI不偏高。二是可能与近年来糖尿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和糖尿病患者饮食合理有效的调理控制有关。

WHR的研究结论与传统所认为的消渴病机相一致。饮食失节,嗜食肥甘厚味为消渴病的主要外因[13]。《素问·奇病论》所言,“此肥美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现今随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患者多有饮食失节,过食肥甘或醇酒厚味,膏脂淤积而发肥胖,热盛阴伤而发为消渴[14]。对于肥胖型T2DM,谢绍锋[15]等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胃强脾弱。《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胃主收纳和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脾胃功能正常,则“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若脾胃功能紊乱,出现“胃强脾弱”,脾气散精的功能失常,导致精微物质不能在机体代谢和吸收利用,痰、浊、瘀内生,发为肥胖,进而导致消渴。正如清·林佩琴在《类证治裁·饮食证论治》中所云“胃强而脾弱,则消谷而便溏。”[16]。现代研究表明,通过改善脾气散精的功能,可以使机体能正常吸收和应用葡萄糖,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17]。郇鹏飞[18]等发现健脾方可促进脾虚患者肠道内有益菌增长,恢复肠道菌群稳态,进而增加患者体内SCF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并降低脂多糖水平,改善T2DM临床症状。

本研究显示,就血压而言,舒张压60-90mmHg为主,收缩压90-140mmHg为主,即中医各证型之间血压分布均以正常占主体。这与T2DM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增加,同时高血压患者更容易患T2DM[19]以及Sabuncu等研究得出的在T2DM人群中,三分之二(67.5%)的患者患有高血压的结论完全不符[20]。究其原因,可能与近年来我国糖尿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和糖尿病患者饮食科学调理以及血压稳定控制有关。

结果显示,就TC而言,中医各证型之间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多患者TC在3.5-6.1mmol/L,这与刘颖等[21]研究所证明的脂代谢紊乱为T2DM原发性病理生理事件,甚至为糖代谢紊乱的主要诱发因素,在T2DM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主导作用的结论不符。可能与近年来糖尿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和糖尿病患者饮食合理有效的调理控制有关。

总之,T2DM中医各证型之间T、BMI、WHR、BP、T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与中医相关文献结论不一致[22,23]。但研究发现海口地区T2DM患者BMI值随着证型的加重呈现升高趋势,舒张压和TC呈现降低的趋势,具体内在关联仍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本研究对海口地区T2DM发病情况的中医证候分布与相关因素进行了探析,与文献资料的结果略有差别,反映了海口地区地域气候、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的差异,同时探讨了这些因素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为指导海口地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由于本研究所采用的样本量偏少,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今后将进一步增加样本量,研究中医证候的规律,为临床提供更为详实有效的数据。

猜你喜欢
阴虚证型收缩压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2型糖尿病阴虚体质者的中医症状临床研究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17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及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