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意愿度的现况研究

2021-11-02 07:00骆谷涵毛百微陈子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7期
关键词:基层医院家庭医生患病

骆谷涵,毛百微,陈子宁

(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0 引言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各年龄层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我国于2016年广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落实。然而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设立的“到2020年,让每个家庭拥有1名合格的家庭医生”的目标至今尚未实现[1]。本课题组通过开展实地调研,了解温州市洞头区及周边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实施现状、群众对其认知程度及签约意愿现状,并以统计学方式分析影响居民签约意愿度的因素,为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广与落实该制度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7至8月于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及周边地区,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该地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资料。

1.2 方法

研究采用现况调查设计,以分层抽样法进行抽样。将调查区域依据地理位置、经济状况进行分类,在各类或各层区域中选择街头、卫生服务中心及小区等人流量较大的若干调查点,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居民一般人口学资料以及签约意愿度。一般人口学资料主要包括居民性别、年龄、户籍、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负担等。问卷设计基于大量相关国家政策与文献资料,严格遵循六项基本原则,先后通过咨询专家意见、开展预实验与预调查等方式确保问卷内容的准确性与专业性。同时配备专人负责到调查点指导工作,并在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2]。共发出问卷700份,回收699份,回收率为99.86%。经过筛选,剔除未完整作答的样本、按某种规律作答的样本后,共得到有效样本数680份,有效率达97.28%。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Excel进行初步数据统计;采用SPSS 2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因变量签约意愿度为有序变量,故采用秩和检验;二分类自变量使用两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多分类自变量使用多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被调查居民人口学特征

680名被调查者中,男性328名,女性352名,分别占48.24%和51.76%;城镇户籍居民占63.97%,农村户籍居民占36.03%。其中20岁以下134人,占19.85%;20-59岁484人,占71.18%;60岁以上62人,占8.97%。居民文化程度分别为小学及以下占17.94%、初中占22.21%、高中占26.03%、大学本(专)科及以上占33.82%。

2.2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度

28.68%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愿意与家庭医生签约,53.97%持无所谓态度,而其余的17.35%则表示不愿意与家庭医生签约。

2.3 居民签约意愿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签约意愿度单因素分析

年龄、居住地、户籍、患病情况、基层医院医疗设施满意度、基层医院服务满意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负担、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医保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见表1。

表1 居民家庭医生制度签约意愿度单因素分析

2.3.2 签约意愿度多因素分析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变量赋值后,进一步实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5]。回归模型显示,年龄、不同患病情况是影响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意愿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与患病居民相比,不患病居民愿意与家庭医生签约的概率将减小54.3%(P<0.05);患病情况方面,以“60岁及以上”的居民为参照组,“50-59岁”的居民愿意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可能性为前者的2.639倍(P<0.05),“40-49岁”为3.219倍(P<0.05),“30-39岁”为2.704(P<0.05)。见表2。

表2 居民家庭医生制度签约意愿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出台、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完善、基层医疗保障机制日益健全,建立完整、高效、系统的家庭医生制度已成必然趋势。

本研究发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在温州市洞头区的普及与发展现状并不乐观,虽然该地区着实推出了区域特色项目以响应该制度的实施,但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区人口结构的限制,各基层医院发展依然参差不齐[6]。

首先,研究结果提示:居民年龄、居住地、户籍、患病情况、对基层医院医疗设施满意度、基层医院服务满意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程度差异等因素是影响“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意愿的主要因素,其中年龄、患病情况则是影响其签约意愿度的关键因素。

不同年龄段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制度的认知情况差距悬殊,如在外工作的年轻人以及老年人等人群对该政策的签约意愿度普遍偏低[7],这主要是因为社区基层医疗宣传力度不够大、居民对于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制度认知程度不足。

患有基础性疾病的居民的签约意愿度显著高于为患病居民,这是因为在就医过程中,居民能够或主动或被动地接触到基础医疗知识,相对于未患病居民,其签约可能性也相对更高。

文化程度是居民认识家庭医生服务的基础,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居民更容易接触和学习到预防医学知识[8];缴纳医保、赴医就诊是居民认识家庭医生的可靠途径,医护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向患者灌输疾病预防的概念,也能够提高居民的签约意愿;经济状况是其认识家庭医生的推动力,经济负担较轻的居民更加注重自身身体健康,这一部分人群定期体检、运动健身、营养咨询的频率更高,签约意愿率也更高;户籍与居民居住地两个因素也有其影响,而这主要取决于居民常住地基础医疗水平与户籍地的医保覆盖情况;群众对基层医院的就医倾向不仅是认识家庭医生服务制度的促进因素,而且对其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有多重影响。

综上所述,群众对家庭医生的认知程度和签约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针对不同的因素从多角度改进相关政策,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进一步落实。

4 具体措施

4.1 引入“家庭医生签约归属感”的新概念

此次调研采用“1+1=2”的多因素分析模型分析群众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态度,即群众“家庭医生签约归属感”包括“认知程度”与“签约意愿度”两方面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综合作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群众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态度,使得家庭医生签约更具人情[9]。

4.2 推行在职家庭医生的继续教育

实施家庭医生产科、麻醉、急诊、老年病、临终关怀、中医疗法以及普通外科等方面的额外技能培训,并定期考核学习效果以巩固全科医疗知识,从源头上解决家庭医生医学素养参差不齐的问题。一方面以期整体提高家庭医生甚至基层医疗诊疗水平,另一方面增强居民对于基础医疗的信任度和基础医院就诊选择率,为大三甲医院分流,稳固分级诊疗制度的发展基础[10]。

4.3 建立新型医疗互动模式

通过开展“线上+线下”联合咨询模式,使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联系方式更加多样化,患者不仅仅局限于面对面的“倾诉式”就诊法,而且还可以通过在社区云论坛上发帖求助、观看云平台的免费基础医学知识科普视频、与医生进行音视频通话等等,全面、实时解决自己的医疗困惑。

4.4 提升居民整体素质

借助专业团队的帮助录制针对性的家庭医学居民视频课程、举办社区全民健康科普知识宣讲会、专业人员定期走访宣传、地区电视台科普视频的播放……使群众认识到基础健康维护和预防疾病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以在全民心中建立起“防治未病”的概念为目标,提高社会总体医学素养。

猜你喜欢
基层医院家庭医生患病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对基层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分析和思考
家庭医生能破解“看病难”吗
新加坡逾六成基层医疗医生 成功注册为家庭医生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完形填空训练
三金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