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应更具使命感和责任心

2021-11-02 14:13耿春芳
旅游会展 2021年8期
关键词:会展经济会展业会展

耿春芳

后疫情时代需要什么样MICE人才?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泽炎,从“MICE人才培养”和“后疫情时代需要的MICE人才”这两个递进的层次谈了他的看法。

明晰MICE的政策界限

陈泽炎指出,2003年12月,在由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和中国经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中国会展经济论坛”上,上海会展资深人士王明亮先生首次向我国业界介绍和引入了MICE的概念。到现在,我国会展业界的普遍共识是,MICE可以称之为“大会展”,即包含着:会议、展览、节庆、演艺、赛事、奖励旅游等多种形式会展活动的总称。他认为从实际操作层面看,还存在着几个需要明晰的政策界限。即:奖励旅游是企业行为,其费用支出可以进入成本;其他一般不得使用公款组织消费性旅游活动;使用公款组织红色旅游和革命教育活动,是可以的;主办单位选择开会地点可以适当考虑当地旅游资源,但国家已明确规定在若干风景区内不得开会;公费参加会展活动后,个人可自费在当地进行旅游,但也会涉及到具体报销规定,尚存有一定模糊之處。

三方面看MICE人才的培养

陈泽炎认为,MICE人才培养涉及到“院校教育”、“在职培训”、“激励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陈泽炎介绍,在“院校教育”方面,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会展”是属于旅游管理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根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2020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2020年全国共有306所院校开设了与会展相关的专业,其中133所本科开设的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全国现有5个学校的会展专业获得全国“一流专业”称号,它们分属云南财经大学、浙江万里学院、中山大学、上海经贸大学、南开大学。在各相关院校开设的会展相关专业方向中,已经涉及到诸如:体育赛事、大型活动、婚庆策划等“大会展”的范围。在旅游管理的类别中,也有关于奖励旅游的学习内容与课程。

但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依然是,会展院校毕业生的水平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至少多年来双方的反映多是如此。其实,推动改进的最直接动力还是应当来自市场。截止到2020年底,全国已有14所学校的会展相关专业停办或停止招生。此外虽然连续多年来,会展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不低,但对口就业率不高,却也未对会展业的发展造成多么大的直接影响。这也说明其相关性存在一定的疏离。所以,下一步就更需要在市场的推动和促进之下,由供需关系、价值规律、利益驱动等方面的因素使相关矛盾予以缓和与解决。

在“在职培训”方面,近年来一直表现出较高的热度。譬如,美国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与中国贸促会合作举办的CEM在职培训就有着多年的历史与经验;一些专业会展培训机构也能够在培训市场中存活得很好;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组织的“会展集训营”多年来受到业界的欢迎和好评;由《中外会展》杂志组织的中、高级会展经理人培训班也坚持举办了几十届了。可以认为,今后会展在职培训依然是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这也将是助推MICE发展的有力手段。

在“激励机制”方面,情况表明,越是管理成熟的会展企业越能通过各种机制留住人才、奖励上进,增加活力。实际上,MICE人才的流动也正是在市场机制下必然存在的一种现象。这也有助于促进会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整个会展业水平的提升。

陈泽炎强调,当前的后疫情时代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值我国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大步迈进,正值我国开始“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时刻,我国会展业“搭建平台,服务大局”的任务和担当就更加突显出来。为此,会展(MICE)人才理应树立更大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提升技能水平,以适应后疫情时代会展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以我们的业务才能和积极贡献助力中国会展业的新发展和新提升。

猜你喜欢
会展经济会展业会展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全面透析欧洲会展业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中国会展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区域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关系探究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第九届年会在京召开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
会展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