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刍议

2021-11-02 08:11贾增岁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

[摘要]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本文从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相结合视域出发,提出了高校推进文化育人工程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育人;政治方向

[作者简介]贾增岁(1963-),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基础部主任,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基础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D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10-0067-0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①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全新认识,极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涵。高等学校担负着文化育人的职责,理应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深入推动文化育人工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时期。1938年,毛泽东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主要是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回答了当时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怎样革命,革命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以及革命胜利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被写进了党章,主要回答了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仅立足中國,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还放眼世界,为解决人类发展的世界性难题贡献着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什么时候如果不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犯“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二、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习近平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⑤这“四个讲清楚”概括起来就是要“讲清楚中国的历史和国情、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就是要讲清楚中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⑥他与“四个自信”是一脉相承的,是党伟大实践的高度总结。

习近平的这四个讲清楚,既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又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明确了路径。⑦

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表明,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和成功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成功弘扬者。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从而更好地把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寓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中,也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寓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

三、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工程。高等学校担负着培根铸魂,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高校作为负责传统文化精粹课的教学管理部门,要以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引,发挥文化育人的职责和使命,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修订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将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内容作为重要的思政元素纳入课程思政内容,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认真落实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要求,结合巡视整改工作和党史学习教育,在教材修订和编写过程中,及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融入教材之中,全面提升课程教材铸魂育人功能,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强国志、爱国情、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之中。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高校培根铸魂的基础,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开足开好包括中国文化精粹在内的人文素养课程、美育课程,使广大青年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持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戏曲进校园、非遗传承项目进校园的活动,增强广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知和传承自觉。

将高校第二课堂作为文化育人的有效载体,充分利用美术、书法、音乐等艺术社团,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专长。以大学生艺术团、黄蜂微视等校园艺术社团为依托,组织校园歌曲、舞蹈、舞台剧、影视作品、学生景观设计作品、实习写生作品的创作、展览、展演,组织举办校园书画大赛、经典诵读大赛、校园歌舞大赛、心理剧展演大赛,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充分利用学院特聘艺术教授的资源,开展大师文化育人工程,开展书法绘画的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注释]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2.

②③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④邓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实践历程及基本经验[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21(4).

⑤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光明日报,2013-08-21(1).

⑥杨增岽.“四个讲清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着力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1).

⑦王海霞.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9.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技术文化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