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推动疫情常态化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探析
——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为例

2021-11-03 14:54蒋婷婷吴功成于清海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4期
关键词:台账三全育人毕业生

文/蒋婷婷 吴功成 于清海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多种问题,制约着就业指导工作的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为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原有的就业模式和秩序发生改变,毕业生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就业难度增大,因此急需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应对这些问题。

为切实做好学院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就业工作的不利影响,笔者所在学院积极调整思路,以推动学生就业创业和服务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把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落实到疫情新常态背景下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转变方式方法,细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指导,整合拓宽就业信息渠道资源,多措并举,迎难而上,全力保障疫情常态化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凝聚全员育人合力

(一)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组织领导

笔者所在学院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学院工作的突出位置,并贯穿于学院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项具体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就业工作,学院建立了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制订了“学院推进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十条办法”“学院学生就业工作日程表”等。以专业为单位,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与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签订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各教研室也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本教研室的就业工作方案。多次召开就业专题党政联席会,动态研讨就业情况,并及时给予精准指导,同时确立就业指导例会制度,学院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毕业生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各分管领导参加,研判当前就业形势,统筹解决就业问题,保障学院就业工作稳步推进。针对将要毕业的研究生,制定了导师就业工作责任制度,将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与助推研究生就业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密切关注名下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全面推动研究生就业创业工作。

(二)凝聚全院合力,推动全员参与

为更好地分析就业形势、了解就业现状,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各教研室调研,分别召开就业工作协调会,分析目前工作进展,协商解决就业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共同探讨下一步工作方案。各教研室、党支部召开就业专题视频会议,层层传达工作精神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方案,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积极性,推动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学院内基本实现“就业教师宣传就业政策,深挖就业信息,畅通就业手续办理渠道;辅导员关注学生心理动态,稳定学生情绪;班主任负责信息采集,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生导师多渠道指导学生论文,以学业促就业”的良好局面。学院将教研室作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每个教研室多次开会研讨专业学生情况及各导师学生情况,将各专业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任务分配给本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导师,明确每位教师的责任,及时反馈所指导的毕业生就业实时动态,重点把握不就业、难就业毕业生的具体情况,为学院助推毕业生就业提供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详细的就业台账,并按照台账和研究成果实施就业工作。

(三)多方联动沟通,动态研判推进

为了及时解决前期就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院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提早预判,提前行动。各教研室严格落实学校发布的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定期梳理工作台账统计表,争取做到“一生一册”“一人一案”,开展一对一辅导,制定个性化方案,切实解决毕业生困难的问题,满足毕业生需求,持续跟踪学生就业动向。同时,由学院学工组牵头制定就业推进工作方案,增强辅导员、班主任和研究生导师的联系,加强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在全员搜集可靠就业岗位信息的同时,形成人人关注就业、人人服务就业、人人参与就业、人人推动就业的就业联动体系,增强包括毕业生在内的所有相关人员的就业参与感,发挥每个人在就业过程中的作用。为此,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更新一次就业信息,并在每次就业工作台账更新后开展数据对比分析,与往年同时期就业情况进行对比、与当年上一阶段就业情况进行对比,并把分析结果及时传达给全体教师,共同交流查找存在的问题,为就业工作研判提供依据,切实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落实[1]。

二、打造全过程育人体系

(一)突出思想引领,树立正确就业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结合疫情形势下学生可能出现的思想变化、心理波动等,辅导员通过线上主题动员班会,解读当前就业形势和环境,引导毕业生合理设定毕业预期,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鼓励学生加强自身求职技能的学习,提升自身竞争力,引导毕业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调整求职的方式。同时,加强就业政策宣讲,因势利导,培养毕业生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精神,以思想政治教育拓宽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把眼光放到西部、基层以及需要青年人的地方,鼓励他们投身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岗位。引导毕业生“危”中求“机”,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进行创业,或者引导毕业生能更准确、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自我,更好地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灵活多元的就业观念。

(二)关注思想动态,精准摸排底数

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重点关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的心理和思想状况。疫情期间,就业市场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竞争程度、岗位数量和性质、疫情背景下的生活需求与压力等,都对就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学院教师要密切关注毕业生状况,主动联系毕业生了解其思想动态,引导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在大四上学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建立毕业生就业意向台账,及时了解学生最新情况,跟进台账更新,确保底数清、台账明、数据准,尤其针对就业意向不明确的毕业生要进行跟进指导,帮助他们明确目标和方向,鼓励他们多渠道就业。

(三)加强服务指导,开展精准帮扶

要加大人性化管理与服务,让就业工作更具“温度”。要加强辅导员、导师与毕业生的联系,与学生一起研讨择业、就业、面试问题,帮助学生和家长明确就业目标,全程提供详细的就业问题咨询和就业材料指导签发服务,解决毕业生在签约前、签约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利用学校、学院的优势资源,面向全体毕业生开展就业规划指导和就业答疑解惑工作,动员辅导员进行线上求职诊断指导帮扶活动以及线下组织开展模拟面试等活动,帮助毕业生迅速认清求职环境、熟悉面试环节,提升就业面试竞争力。对毕业生进行分类、分层帮助,对特殊毕业生群体重点关注,尤其对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有难度的同学要一对一沟通联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信息推荐、简历修改、面试技巧和心理疏导等工作,为其定向推荐岗位,加强对毕业生的关怀和心理疏导。针对考研复试的同学,可以邀请班主任教师和上一级考研同学进行线上经验交流分享,为即将复试的同学答疑解惑,保证同学们保持良好心态,助力顺利升研[2]。

三、搭建全方位育人平台

(一)整合学院资源,拓宽就业渠道

学院要积极动员专业课教师、研究生指导教师、班主任以及优秀校友,汇聚院内优势资源,挖掘更多更多的岗位招聘信息,提供更多就业渠道。学院要积极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共同建立产学研基地,并将其作为示范单位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科研、就业的平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拓展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辅导员要整理分类各位教师提供的招聘信息,做好各教研室信息发布台账,同时将汇总的就业岗位信息及时传达给毕业生,有针对性地匹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情况,做好毕业生精准就业推荐工作,真正践行“学院党政领导齐抓共管,辅导员导师双线指导,网格管理精准帮扶”的工作机制。此外,学院要大力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开展座谈会、宣讲会等,优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对有创新思路、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加强指导,帮助有条件的学生实现创业项目落地。

(二)转变工作方式,实现“互联网+就业”

为落实疫情防控政策,可以通过“互联网+就业”推动毕业生顺利就业。要充分利用学校就业网站、微信公众号、年级QQ群、微信群等平台,把优质就业信息及时传达给毕业生,包括公务员考试、军队文职招聘、企事业单位招聘及五百强企业招聘信息等毕业生意向较强的就业信息,努力把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跟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实际情况精准对接,帮助毕业生尽快找到适合的工作和岗位。除了利用互联网加大就业信息的宣传,也可以通过学院官方公众号发布致校友的一封信和企业招聘邀请函,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并建立企业台账,扩宽招聘来源。在多方联系用人单位、确保参与单位、岗位真实有效的基础上,学院可组织开展网络专场双选会,利用互联网优势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为招聘单位和毕业生互动搭建有效平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就业信息整合与流动,让学生在线参与度不断得到提升[3]。

(三)招生、培养和就业形成联动

学院要把学生就业状况作为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将其作为本科大类招生各专业分流、研究生导师招生数量等重要参考因素,明确全院教职工在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学院秉承着“将更好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宗旨,将优质就业作为招生纳贤的招牌”的理念,在招生、培养、就业三方联动下,以实现学生最终需求为导向,着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落实,形成从招生到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到推动就业,再从推动就业到做好校友联系工作的联动机制。要注重做好毕业生就业意向、就业情况调研,认真开展毕业校友跟踪调研,收集用人单位信息和意见,利用推荐优秀毕业生和转发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等方式,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在推动就业工作的同时,通过意见反馈督促学院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保证毕业生的顺利就业[4]。

四、疫情常态化下开展就业工作的思考

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就业岗位减少、高校就业体系面临严峻考验。同时,疫情影响了有出国计划的毕业生出国深造,对考研失利的春季求职毕业生以及计划创业的毕业生造成了不利影响,增加了高校开展就业工作的难度。此种情况下,应充分调动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就业。在全社会共同抗击疫情、努力发展经济期间,国有企业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实习机会。同时,党政机关、各级各类学校、其他事业单位等也应积极拓展就业空间,为“稳就业”奠定基础。

就业是人才培养的最终归宿,尤其是以材料学科为代表的研究型领域,带动专业人才更好就业也是推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落地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就业工作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前,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引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课程等提升学生创业水平,同时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体验活动,加强专业实习活动质量,从入学起即做好就业规划,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引导毕业生积极求职、自主择业。学院要把就业工作纳入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环,重视就业工作推进的方式、效率、工作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以育人促进就业,以就业推进育人”,明确毕业生未来发展需求。教师应该将就业政策措施传达到位,发挥全员合力,收集更多就业资源和信息,开展就业推介,切实帮助困难就业群体。不仅如此,学院还要做好跟踪、服务和引导督促工作,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引导疏导,在管理和服务中传递关爱和温暖,达到多重育人目标[5]。

五、结语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理念,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三全育人”落实的重要载体,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必须秉承全员育人理念,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进一步将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等融入就业工作,达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目标,切实推进就业工作的顺利落实,引导和鼓励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台账三全育人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
靖边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韩雪峰的“台账”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