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信息技术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021-11-03 14:54王美宽王荣庆潘玲珑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4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文/王美宽 王荣庆 潘玲珑

在高职院校的实际运行之中,比较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一般学生在进行专业的高职教育培养后,能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对培养人才的模式有着诸多的探索,比如学徒制度。学徒制度属于流传较为广泛且历史悠久的一项制度。现代的学徒制度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对高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研究,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知识、技能,而且能更快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一、关于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高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概述

在技术大爆发的背景下,社会正进行适应性的变革。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一项基于计算机技术开发出来的新技术,特别是在网络发达的当下,数量众多的信息数据不断涌现。这些呈指数级增长的数据不仅只是纸面上的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能够获取更多我们需要的信息。从海量的数据信息中挖掘出具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帮助相关行业的发展更进一步[1]。高职院校在其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利用新技术做出相应的变革[2]。

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主要是为土木工程提供专业性的工作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紧随土木工程发展的实际。当前的土木工程越来越庞大,在施工管理中,从建筑材料的采购、施工管理,乃至工程完工,这一过程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连接,需要处理的事务繁多,会有大量的信息数据产生,传统的施工、管理方式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建设效率。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遵循“三实”教学模式,从实际出发,通过施工现场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到如何使得土木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结合关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视频教学资料,利用信息技术来挖掘土木工程的内在价值,从而了解怎样在施工管理中完成成本控制,有效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有所欠缺

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当前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团队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较为缺乏,优秀教师资源流失严重,拥有较深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师数量非常少,新加入的教师的知识、技能不够纯熟,使得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教师团队亟需补充人才资源。不可否认,一些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较为陈旧,对现代土木工程行业没有深入地了解、认识,因而提升高职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最为主要的一点是缺少实训教师,实训课程的教育流于表面,学生很难学习到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能力[3]。

(二)实训基地建设不够成熟、完善

在职业教育中,实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是保障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技术能力提升的关键,但实际的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不够成熟和完善,不仅缺乏相关资金的支持,而且没有足够的供实训基地建设的场地,极大地制约了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随着高职院校其他专业的大受欢迎,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变得迟缓,甚至出现了倒退的现象,加上土木工程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不断降低,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加难以实现。

(三)学生校外的实习机会少

在社会经济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机会正在不断变少,一方面是由于相关的对口专业实习工作变得更少,很难找到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机会,另一方面是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不够深入,无法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实习岗位。同时,学生数量的增加使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变得更加形式化,学生很难得到技术能力的锻炼,而且实习的时间较短,大多数学生只能旁观,完全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四)产教融合不够深入,院校与企业之间存在脱节状况

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注重实际的用人需要,把服务地方、产业作为一个人才输出的基础,应该进一步加深产教融合、校企协作培养人才。现阶段,进行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时,企业的参与程度较低,使得人才培养标准、相关岗位的技术能力等方面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差距,致使人才培养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五)教学内容与土木工程实际运作存在差距

土木工程行业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对人才知识储备、技能等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关于知识、技术能力的培训常常落后于行业发展,教学的内容和土木工程实际运作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高职院校很难在短时间内依据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做出课程等方面的调整,这就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没有办法直接胜任相关岗位工作,需要企业再次进行培训。

三、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一)创新构建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的创新构建,应遵循“五个对接”“八个共同”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认知规律,结合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要有新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机制的建设。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组织要严格,教学环境要适宜,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要多样,创新构建“企业+院校”“双师制”培养机制,培养适合工程岗位需求的人才,这些原则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

(二)创新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

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的基础,学校物色区域内土木工程类专业龙头目标企业,引企入校,建立生产性学习型工厂,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工厂在独立经营的过程中,借助信息化手段,将试验检测和施工案例通过视频等形式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保证了教学的实用性、针对性,为此要强化校企合作,创新相关的融合机制,让企业参与到对于人才的培养中来,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输出专门的人才,使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有具体的支撑,可以顺利进行[4]。

(三)创新构建“三实”教学模式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实景、实操和实地教学的“三实”创新构建。首先,利用生产性学习型工厂平台,深入工程一线,为学生提供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场景,可进行现场实地教学,也可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对工程结构物施工质量进行现场检测,还可进行技能实操检测训练,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将现场教学过程录制成视频影像材料,作为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其次,工厂内的工程项目来样试验项目,企业工程师和教师共同制定试验教学方案,工程师的试验过程则通过安装在操作岗位的摄像等将影像视频传输到多功能教室,供学生同步观看,也可存储作为教学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到学生手机端供反复学习。待学生掌握试验要领后,再到校内专业实训室训练,直至完全掌握该项试验技能。土木工程“三实”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培养企业实用型人才实现“零距离”就业,广受企业欢迎。另外,高职院校应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课程设置标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实际课程设置过程中,应考虑到三个模块,它们分别是对学生的单项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技术岗位能力的培养课程。在设置的时候,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依据“由简到繁,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采用递进式的课程设置方式,并且要注重和实训方面的结合,考虑和企业共同探讨相关的课程设置,保证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企业的要求。如培养放线员,需要学习的课程有建筑CAD、工程测量,学生可以在机房绘制施工图,在施工现场参照施工图操作放线。

(四)创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网络平台为基础进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把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作为基础,这是因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需要网络,包括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之中产生的信息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以现代信息化的技术应用,会将这些数据中隐藏的价值挖掘出来,不仅仅可以来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库以及课程学习库的构建,还可以使得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以此作为依据,制定出更加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状况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起到促进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作用。而且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思维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可以从教学经验、改革方法以及学生的反馈,这三个方面来进行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经过系统性的研究、比对,那么就可以选取最符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实施方案。

四、构建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能力评价系统建设

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属于流传较为广泛,在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中都有实施的一套制度体系,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对人才培养进行有效评估的主要评价方式之一,在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建设,需要按照学生在毕业之后可能从事的岗位对于职业能力的要求,在实际的院校学习过程中形成对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等状况,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各个方面的评价内容,从而组成一个有着评价标准、评价实质、评价方式等多元因素构造的完善的评价系统。首先,需要明确具体的建设原则,在这一内容上,有四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评价的系统性。在职业能力评价中,需要兼顾多个方面,应构建出一个包含多个模块、多个层次以及多个方向的系统性评价标准,科学地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二是评价的可实施操作性。这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对评价方法与工具的合理运用,特别是不同指标的权重赋值,从相关的性质和数量来结合评价,有效地将信息数据进行转化,使评价结果简洁明了;三是评价的过程性。学生的职业能力体现并不仅是在学校中,还需要考虑到学生职业的潜在能力,以及其职业迁移能力的评价,职业能力的体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能简短而论;四是评价的科学性。这个方面要求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相关标准,应该参照国家的相关职业标准或行业与企业的职业能力评价标准,而且有关部门需要组织监督管理委员会,对相关的标准制定实施监管。

五、创新高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长远意义

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意义,特别是“三实”教学模式的创新意义,需要从三个部分进行相应的论述,首先,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不同的专业和技术群体来说,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力不同,这既包括理论知识方面的,也包括技术操作能力方面的。高职院校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通过实习工的身份在建筑企业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印证,两相结合下的学生学习能力获得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在实际的感知之中自主地完善了知识的框架,不仅提升了兴趣,而且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其次,建筑企业专业的技术工作人员“一对一”带领学生进行岗位的工作实习,能够使学生对工作过程产生整体的认知。带领学生的建筑企业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企业培养计划的施行,也可以在课堂之中进行专业技能的讲解,在工作之中实际操作练习。最后,使社会人力资源有了充分的流动,不仅为学生提供高强度的实训项目,而且传授了更为专业的知识理论,大量的专业人才共同参与,经验得到交流。在建筑施工现场实施教学,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学习的针对性,最终培养出的人才进入建筑企业,社会人才资源得到充分流动。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