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党史认知现状的研究
——以四川省高职院校为例

2021-11-03 02:54贺桂祯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党史中国共产党院校

贺桂祯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组织部,四川 遂宁 629000)

一、问题的提出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1]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高职院校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政治职责,更是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手段。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的光辉历史是高职院校在新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源泉,学好党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知识学习不系统,尚存在一系列认知问题。探讨当前四川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党史的认知情况,深入了解四川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当前的思想意识动态,对增强党史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党史认知现状的分析

(一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为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党史认知的状况,“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党史认知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四川省高职院校为例”课题组采取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包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及对党史的认知情况、动机、认知途径等,20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课题组采用问卷星形式,5月6日—5月20日,四川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共填问卷1900份,回收问卷1900份,有效问卷19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调查对象为四川省内高职院校大学生,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兼顾,男女生兼顾,专业涉及文史、理工、艺术及其他,同时考虑性别差异、政治面貌、民族差异、专业差异等因素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党史认知的影响。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35(17.63%)1230(64.74%)335(17.63%)1223(64.37%)677(35.63%)527(27.74%)613(32.26%)280(14.74%)480(25.26%)政治面貌民族专业类型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共青团员其他汉族少数民族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其他

(二 )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党史认知现状的分析

1.对党史常识认知较高,微观具体认知较低

问卷调查显示,四川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认知呈现出对常识认知较高、微观具体认知较低的特点,表现出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常识、重大理论等常识内容认知水平较高,但对微观具体的内容认知水平较低。如,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84.58%的学生选择了“1921年”;67.37%的大学生知道“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为“1935年1月”;72.32%的大学生知道南昌起义的重要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的重大事件等知晓程度不够,如对“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哪里建立的”,只有53.74%的大学生选择了“上海”;对于“中共七大是在哪里召开的”,只有59.42%的大学生选择了“延安”;对于“‘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是周恩来在什么背景下写的”一题,仅有37.42%的大学生选择了“皖南事变”。

2.大学生党员对党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党在新时代新生骨干力量的重要来源,是党的新鲜血液,是党的干部队伍的后备力量,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但从问卷调查数据交叉分析来看(见图1、图2),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这题,仅有71.04%的大学生党员选择“1921年”;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哪里建立的”一题,仅有44.48%的党员选择了“上海”。显然,作为大学生党员,对党史基本知识掌握不够,这不符合党员先进性原则的要求。调研中反映出来的相关问题,也说明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入门教育,更要重视后期的教育管理,党员的培养教育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图1 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的知晓情况

图2 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最早组织建立地点的知晓情况

3.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党史的了解程度不深

问卷调查显示,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党史有一定的了解,但程度不够,如,问卷中“您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发展过程的了解程度”,77%的大学生选择了“一般”;“您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基本路线等的了解程度”,仅20.89%的大学生选择“很熟悉,很全面”,77.32%选择“不太全面,比较模糊”;“您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等的了解程度”,37.16%选择“只是听过,了解很少”,53.58%选择“基本了解”。通过走访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了解到,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党史不系统,目前学校没有专门设置党史课程,很多学生还在吃高中的老本,部分学生通过思政课的部分学习内容了解党史,导致对党史学的不深不透。

4.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党史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认识深刻,但学习主动性不强

问卷调查显示,对于“您认为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现状有必要吗”,76.79%选择“有必要,因为可以提升修养,有助于自身发展”;对于“您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否重要”,40.05%选择“非常重要”,50.89%选择“重要”。这反映出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党史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问卷调查显示,对于“如果不是必须,您会自主学习党史吗”,8.74%选择“经常”,46.42%选择“时常”,41.47%选择“很少”,3.37%选择“不会”,这说明大学生虽然能够认识到学习党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到真正参与学习党史时,又表现出一定的惰性,主动学习意识不强。

5.少数民族大学生了解党史的程度略低于汉族大学生

问卷调查显示,对于“您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发展过程的了解程度”、“您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基本路线等的了解程度”两题,相对而言,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党史的了解程度略低于汉族大学生(见图3、图4)。

图3 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发展过程的了解程度情况

图4 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国产党的性质、宗旨、基本路线等的了解程度情况

6.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略显单一,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于党史学习教育方式的选择,56.84%的大学生选择“放映电影”,25.84%选择了“参观革命根据地”。不难发现,大学生对于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有着各种各样的想法,普遍选择了实践型的方式,当然,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并不全都具有可操纵性,但是从侧面可以反映出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方式单一,走访中,大学生们普遍反应党史学习教育过多地采取课堂讲授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00后”大学生的需求。

表2 大学生最感兴趣的党史学习教育方式

三、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认知的策略

(一 )坚守课堂主阵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开展大学生党史认知教育的主渠道[2]。坚守课堂主阵地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素质。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中历史专业教师队伍人才匮乏问题,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与教师自身的学习,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党史专业化程度。同时,要让教师坚定信仰,要让有信仰的教师讲信仰,信仰的力量才能更加深厚。

二是精准设计党史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目前开设的思政课程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尚未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因此,高职院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需要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在课程设置上,高职院校的党史学习教育要把党史学习教育的四本必读书目《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有效融合到思政课教学中,除此之外,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结合职业教育实际,在选择权威教材的同时,组织团队编写针对性较强的校本党史教材,将教材内容转化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使他们全面、系统学习掌握党史知识。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将中共党史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展教学。

三是积极推行课程思政。高职院校要根据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打造一批与专业结合的思政课程内容。为了有效实现将党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专业课教师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积极挖掘专业课程包含的党史元素,课上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课后要将党史元素融入到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去,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使大学生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

(二 )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

四川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种类涵盖了四川尤其是川陕苏区时期政治、军事、文化、宣传以及红军生活、战斗的各个方面[3]。高职院校要深入挖掘四川省特别是当地红色资源的历史内涵和价值,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组织大学生参观伟人故居、革命旧址、红色圣地等,让广大学生生动、鲜活、深刻地学习红色历史;组织大学生“爬雪山、过草地、重走长征路”,在实践参与中受到洗礼;邀请党史专家、学者、老红军、老干部、重大事件的亲历者等人员来校为大学生做讲座,讲好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讲好黄大年、黄文秀等新时代先进模范故事,使学生在灵魂上有所触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历史担当,切实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 )制定多元化教育方案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源多元化,既有普高生、中职生,又有退伍军人、新型农民,四川省高职院校尚有部分彝藏民族“9+3”学生,高职院校应根据生源差异性,采取多样性的党史教育方式方法。

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专门制定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方案,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党史中加深对党的初心使命的感悟,做到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维护民族团结,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另一方面,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知识储备存在短板的现象,需要采取多样性的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如对党史具有一定基础的大学生,需要较为系统地将党史知识讲深讲透;对党史基础薄弱的大学生,需要从基础性党史知识讲起;对于在校时间较少的大学生,思政课教师可以系统地录制一些党史视频,放于学校专题网站,以便他们线上学习。

(四 )丰富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到社区、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发挥自身优势参与乡村振兴,使大学生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情怀,促使他们坚定社会主义立场,永远跟党走。

一是用教育仪式感悟党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高职院校要以建党节、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重大节日为契机,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纪念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如党史知识竞赛、红色经典著作诵读、观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比赛、讲红色故事等大学生红色传统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国家的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自觉承担历史使命。

二是创意实践活动。高职院校二级院(系)要充分发挥不同专业学生的优势,综合运用讲、诵、演、唱等形式,演绎经典红色故事,让学生们沉浸在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中,通过创意实践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三是助力乡村振兴。高职院校应发挥职教优势,可以成立乡村振兴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心,着眼于满足当前群众的实际需求,围绕乡村振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主要从事义修家电、创作墙绘、保护环境、基础教育、服务三农、农村社会治理等活动。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既能发挥所长、学以致用,又能感受乡村发生的巨变,从而能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为服务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真正实现“学史力行”。

四、结语

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重大课题、长期任务。在党史学习教育安排上,既要有短期目标,又要有长远打算。高职院校应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党史认知存在的新问题,针对生源多元化,要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教育方式,以便有效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史认知水平。

猜你喜欢
党史中国共产党院校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第一次学党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