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实践和成效研究

2021-11-03 15:36何晓滨李圣杰宋绚丽冯晓英
中国医院 2021年10期
关键词:供应物品消毒

何晓滨 李圣杰 宋绚丽 冯晓英

消毒供应中心主要职责是对医院各科室医疗器械及物品开展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向各科室供应各种无菌物品,在医院中占有重要地位[1]。如果在消毒过程中存在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等不良现象,则极易引发医院感染,对患者身体健康、医院运行产生极大负面影响[2]。因此,对消毒供应中心开展持续质量管理,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对于维护患者安全、保障医院正常运行有重要现实意义[3]。南部战区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以持续质量改进为指导理念,对质量管理措施进行优化,取得了明显效果。本研究对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的实践和成效进行探究,为进一步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一定纳入标准,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36人。纳入标准:(1)年龄为25~48岁;(2)具有2~5年工作经验;(3)依从性高;(4)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5)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将36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人,男2人,女16人;年龄25~47岁,平均年龄为(36.0±1.7)岁;教育程度为高中4人、大专9人、本科及以上5人。研究组18人,男3人,女15人;年龄为25~48岁,平均年龄为(36.5±1.6)岁;教育程度为高中3人、大专10人、本科及以上5人。两组人员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工作人员分别在研究期间消毒物品10500件。为排除其他因素干扰,两组消毒物品的种类、规格和各规格物品数量相近。

1.2 质量改进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工作人员接受常规质量管理。要求该组工作人员严格遵循医院灭菌消毒、包装、穿着、考勤等工作制度和流程。1.2.2 研究组。该组工作人员在接受常规质量管理基础上,加入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具体内容:(1)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遵循护士长-组长-组员三级管理模式开展工作。其中,护士长作为全部工作的负责人,依据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管理和协调,负责调动、激发小组成员积极性;组长和组员一起负责物品回收、清洗和灭菌等具体工作。(2)不断收集、总结工作中的问题。护士长、组长、组员对目前消毒供应中心物品发放、器械交接等基本情况进行收集、整合,总结在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如器械交接记录不全、收发器械数量不符、无菌包破损、清洗不合格等。(3)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第一,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完善,规范物品清洗、消毒和发放等操作流程;强化制度和流程落实情况的监督,采取必要的奖惩措施促使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第二,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组织专家讲座、参与专业培训、线上经验分享和视频学习等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巧。依据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课程,在持续提高工作人员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不断提升工作人员消毒等专业操作技能水平,形成规范、科学的工作习惯。针对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和“久攻不下”的老问题,通过集体讨论和向其他科室甚至院外同行请教的方式找寻最佳解决途径,在实践验证其有效性后加以本土化、流程化、制度化,使之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而不断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第三,回收器械管理。在开展器械回收工作过程中,严格落实核对要求,对器械规格、数量、是否破损等情况进行核实并记录其详细信息,在提高清洗、消毒质量的同时保证器械数量正确、功能完善和规格齐全,避免出现遗漏、丢失等不良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物品消毒与数量核查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在研究期间消毒的10 500件消毒品消毒合格率明显更高(P<0.05),物品数量核查准确率更高,即丢失率更低(P<0.05,表1)。

表1 物品消毒情况

2.2 质量管理满意度情况

10500件物品消毒完成后,针对质量管理情况对两组人员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表2)。

表2 对于质量管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2.3 专业知识掌握情况

105 00件物品消毒完成后,对两组人员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摸底测试。测试形式和内容完全相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更好(P<0.05,表3)。

表3 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测试结果

3 讨论

3.1 消毒供应中心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势在必行

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医院不同科室提供无菌物品的重要部门,其工作质量与临床医疗活动息息相关,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将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4]。在消毒供应中心常规质量管理下存在多种影响质量的因素,如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工作能力有待提升,工作中表现在对器械结构不了解,导致消毒不彻底、质量不达标,以及器械损坏[5];消毒灭菌工作流程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6];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不足、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出现划伤等意外事件,严重者甚至出现感染[7]等。因此,亟需通过系统、持续的质量改进来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水平,提升工作质量,为医院向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3.2 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工作质量和职工满意度

由表1、表2可知,研究组在研究期间消毒的10500件消毒物品消毒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消毒物品数量核查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消毒质量,减少消毒物品丢失情况的发生。持续质量改进从制度、流程、职工工作能力、各环节监督管理、考核和反馈等全方位提升管理力度,注重职工专业能力培训,树立规范化工作意识,通过监督和绩效考核保障各项制度和举措落到实处,通过阶段性工作总结和集体讨论,发现现有问题,群策群力寻找解决策略和改进重点,为下一阶段的质量改进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可行的路径,进而让质量改进持续起来,不断推动工作质量迈上新台阶。工作效果的显现有效改变了职工的精神风貌,激发了职工提升自我、改进工作的斗志和积极性,使研究组的工作氛围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职工对持续质量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显著高于常规质量管理下的对照组。较高的满意度反映出研究组职工有较好的认同感和依从性,这为质量改进措施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全面铺开和落实打好了群众基础。

3.3 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使职工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显著提升

专业知识测试结果反映出研究组职工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职工,而消毒工作质量优于对照组的事实又反映出实验组职工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可见,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有效提升了职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这将使消毒供应中心和职工本身长期收益。科室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通过持续质量管理使职工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为消毒供应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而消毒供应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又为职工的职业发展和能力展示提供了平台。这样良性循环的形成使两者相互影响、共同进步、互利双赢,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持续优化,最终使医院和患者共同受益。

猜你喜欢
供应物品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称物品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