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解析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赏析

2021-11-03 19:31高贺清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位线化简斜率

高贺清

[摘  要] 文章对一道解析几何探索性题目的解法,从同构式、曲线系、设点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究,并对问题进行了推广和引申.

[关鍵词] 解析几何;斜率;探索性问题

[?]试题呈现

题目:(2021年深圳市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是坐标原点,P是直线x=-2上的动点,过P作两条相异直线l和l,其中l与抛物线C:y2=4x交于A,B两点,l与C交于M,N两点,记l,l和直线OP的斜率分别为k,k和k.

(1)当P在x轴上,且A为PB中点时,求

k

.

(2)当AM为△PBN的中位线时,请问是否存在常数μ,使得+=μk?若存在,求出μ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试题以直线与抛物线为载体,以其几何关系为背景,利用设而不求、方程思想等来解决问题,坐标法贯穿始终,主要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及探索性问题,考查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及思辨能力. 虽说是学生非常熟知的探究性问题,且入口宽,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少了固有的套路,能真正考查学生临场应变能力,可以真实反映出学生对解析几何的思想、运算、翻译等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解法探究

(1)

k

=,答案从略.

(2)解法1:设P(-2,t),B

,y

,N

,y

,显然y≠y.

则k=,k=,k=-.

由AM为△PBN的中位线,知A

,M

.

因为A,B都在抛物线C上,所以

2

=4×①

2

=4×②

①-②得=,化简得到y+y=2t,即y=2t-y.

所以+=+=-===t=-2k.

故存在常数μ=-2,使得+=μk恒成立.

评注:此法类似“点差法”,以设点的坐标为突破口,回避了“联立方程组”这一处理直线和曲线位置关系的常规思路,另辟蹊径,大大简化了运算.

解法2:设P(-2,-2k),A(x,y),B(x,y),M(x,y),N(x,y).

则k===,同理k=,所以+=.

因为AM为△PBN的中位线,所以A,M分别为PB,PN中点,所以2y=y-2k,2y=y-2k,两式相加得2(y+y)=(y+y)-4k①.

由MA∥NB,知(x-x)(y-y)=(y-y)(x-x),化简得y+y=y+y②.

由①②可得y+y=y+y=-4k,所以+=-2k.

故存在常数μ=-2,使得+=μk恒成立.

评注:该法与解法1相似,从“设点的坐标”出发,先利用点A,B在抛物线上,对斜率k和k进行化简,最后利用整体代换的思想,运算简便快捷,令人耳目一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解法3:设P(-2,-2k),A(x,y),B(x,y),M(x,y),N(x,y).

设l的方程为y=k(x+2)-2k,把x=代入得ky2-4y+8(k-k)=0.

则y+y=①,yy=②.

因为AM为△PBN的中位线,所以A为PB中点,所以2y=y-2k③.

由①③可解得

y

=

-k

y

=

+k

,代入②中

-k

·

+k

=.

化简得8

2+16k·-k-18=0,同理可得8

2+16k·-k-18=0,这表明,为方程8k2+16k·k-k-18=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事实上该方程的判别式Δ>0,故关于k的上述方程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所以+=-=-2k,故存在常数μ=-2,使得+=μk恒成立.

评注:该解法有两个关键点,其一,对③式的处理,这是一个非对称的韦达定理关系,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一般是把③式与①式(即两根之和)联立方程组,求出两个根y,y,再利用②式(即两根之积)得到需要的关系式;或者,利用韦达定理得到yy与y+y的关系后,再结合相关的式子进行化简处理.这两种方法均可解决2020年全国Ⅰ卷理科数学的第20题. 其二,构造同构式,使得,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进一步体现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的典型思想,这种方法与蒙日圆的求解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法4:设P(-2,-2k),设l,l,BN的方程分别为y=k(x+2)-2k,y=k(x+2)-2k,x+by+2c=0,则过点P且与直线BN平行的直线为x+by+2+2bk=0.

因为AM为△PBN的中位线,所以直线AM的方程为x+by+c+bk+1=0.

所以过A,B,N,M四点的曲线系为(kx-y+2k-2k)(kx-y+2k-2k)+λ(x+by+2c)(x+by+c+bk+1)=0(*).

其中,x2的系数为kk+λ,xy的系数为-k-k+2λb,y的系数为4k-2(k+k)+λb(3c+bk+1),y2的系数为1+λb2,x的系数为4kk-2k(k+k)+λ(3c+bk+1).

由于A,B,N,M四点又在抛物线C上,对比(*)式与y2-4x=0的各项系数知

kk+λ=0①,

-k-k+2λb=0②,

4k-2(k+k)+λb(3c+bk+1)=0③,

=④,

由①②③得kk=-λ,k+k=2λb,bλ(3c+bk+1)=2(k+k)-4k⑤.

把⑤带入④并化简得b(1+λb2)=(1+λb2)k.

由①②知+==-2b,若1+λb2=0,则1+(-kk)·

2=0,即(k-k)2=0,也就是k=k,显然不成立.

从而必有b=k,所以+=-2k.

故存在常数μ=-2,使得+=μk恒成立.

评注:由于本题涉及的点较多,正好符合二次曲线系方法处理问题的主要特征[1]. 在本题中利用此法的一个难点是,如何“翻译”中位线这一条件,“中位线”有两个特征,一是平行,利用平行直线系不难处理,但AM=BN如何“翻译”呢?笔者通过求“过点P且与直线BN平行的直线方程”,得到了直线AM的方程.可以看到,该法运算量较大,参数较多,关系复杂,而且“消元”过程具有一定的技巧.

解法5:设P(-2,-2k),A(x,y),B(x,y),M(x,y),N(x,y),则=(x-x,y-y),=(x-x,y-y).

因为AM为△PBN的中位线,所以∥,从而(x-x)(y-y)=(y-y)·(x-x).

又x-x==,x-x==,且y≠y,y≠y,所以y+y=y+y,即y-y=y-y.

兩边同时平方,可以得到(y+y)2-4yy=(y+y)2-4yy(*).

设l的方程为y=k(x+2)-2k,把x=代入得ky2-4y+8(k-k)=0.

则y+y=,yy=①.

同理可得y+y=,yy=②.

把①和②代入(*)式可得+= -2k.

故存在常数μ=-2,使得+=μk恒成立.

评注:审视该解法的过程发现,我们只用到了“平行”这一条件便得到了答案,并未使用AM=BN,这是不是意味着只要满足AM∥BN,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呢?再者,P的位置能否一般化?条件和结论能否互换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结论推广

将上述问题一般化,不难得到如下结论,限于篇幅,证明从略.

结论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是坐标原点,P是直线x=my+t上的动点,过P作两条相异直线l和l,其中l与抛物线C:y2=2px(p>0)交于A,B两点,l与C交于M,N两点,记l,l和直线OP的斜率分别为k,k和k,则当AM∥BN时,+=恒成立.

结论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是坐标原点,P是直线x=my+t上的动点,过P作两条相异直线l和l,其中l与抛物线C:y2=2px(p>0)交于A,B两点,l与C交于M,N两点,记l,l和直线OP的斜率分别为k,k和k,则当+=恒成立时,AM∥BN.

结论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是坐标原点,过P作两条相异直线l和l,其中l与抛物线C:y2=2px(p>0)交于A,B两点,l与C交于M,N两点,记l,l和直线OP的斜率分别为k,k和k,则当AM∥BN,且+=(a,b为常数,且a≠0)恒成立时,点P在直线2x-2by-pa=0上.

通过对该题解法的剖析,我们得到了处理此类问题的几种巧妙新颖的方法,并对问题进行了拓展,得到了几个优美的结论.椭圆和双曲线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结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尝试一下,不再赘述.

[?]解题反思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之一,承载着落实和提升直观想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的功能,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学好解析几何,必须过三关,即“审题关”“翻译关”“运算关”.其中,“翻译”非常关键.我们知道,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是把几何问题代数化,即根据对几何图形的分析,用代数语言把几何问题转化(即“翻译”)为代数问题,运用代数方法得到结论,那么选择何种工具进行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合理的翻译,不仅可以大大简化运算,还可以产生一些新颖独特的解法,通过上述几种解法的对比可见一斑.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觉分析”[2],即对解题过程进行自觉反思,使理解进入深层结构,通过分析“怎样解题”而领悟“怎样学会解题”,不仅要反思计算是否准确、推理是否合理、解法是否还有更多更简单的途径、能否进行相应的引申和拓展等,还要提炼怎样解题和怎样学会解题的理论启示,进而形成并强化新的认知结构,达到完善解法、优化过程、陈题新解、难题简解、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等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  刘诗熊. 奥数教程[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罗增儒. 数学解题学引论[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位线化简斜率
妙用中位线
灵活区分 正确化简
巧构中位线解题
物理图像斜率的变化探讨
巧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
的化简及其变式
判断分式,且慢化简
“一分为二”巧化简
求斜率型分式的取值范围
基于子孔径斜率离散采样的波前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