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四对关系与议题式教学渐行渐近

2021-11-03 02:01徐蓉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10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教学案例

徐蓉

本期话题:新课标下议题式教学的探索

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活动型教学,以活动为基础,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围绕议题展开活动设计。议题式教学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形式,在思想政治课堂如何开展议题式教学,是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摘 要]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建议,“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应运而生的议题式教学将新课标的倡导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笔者在教学实践、观摩交流的基础上,尝试总结议题式教学中“近与远”“动与静”“多与少”“异与同”四对关系,以期与议题式教学渐行渐近,更好地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贯彻新课标理念。

[关键词] 议题式教学;四对关系;教学案例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议题式教学推动教师改变课堂、改进教学。笔者结合“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案例,透析议题式教学中蕴蓄的“近与远”“动与静”“多与少”“异与同”这四对关系,以期与议题式教学渐行渐近,更好地实施议题式教学,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贯彻新课标理念。

一、“近”处入手,“远”处着眼

议题式教学以议题方式呈现问题、借助情境展开议题,议题引领课堂教学方向,情境是辅助议题展开的载体。教师在引入议题、创设情境时,要走近学生生活,从“近”处入手。关注学生生活中的真事、小事、新事,引入源头活水,用有温度的议题、真实的情境去触动学生心弦,引起学生共鸣。呈现的议题、创设的情境与学生越“近”,学生越能更好地进行议学,去发现问题、搜集资料、交流经验。走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契合学生原有认知,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能理解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议题、设计的活动、布置的任务我感兴趣、想参与、能完成。

议题式教学以核心素养为旨归,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从“远”处着眼,立意高“远”、高瞻“远”瞩。不仅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习得,更突破拘囿,引导学生在探究、辨析中达成共识,在反思、感悟中审视自己,在情境体验、议题商讨中逐步涵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政治认同”,培养“科学精神”,触发“公共参与”,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

教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教者设计了总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新兴职业和高中生涯规划。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美好生活”群众方阵的游行片段开篇,以“快递小哥”这个新职业群体切入,介绍了2019年4月人社部发布的包括电子竞技员和电子竞技运营师在内的13个新职业。快递小哥是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高中生也不乏电竞爱好者,教者从“近”处入手,利用真实、亲切的情境将学生成功“引入门”,学生很容易关注到“新兴职业”一词。

教者充满新意的设计不止于知识的习得,更从“远”处着眼,将学科素养的培育寓于教学活动中,通过职业理想的分享带领学生置身于高中生涯规划。创设情境、组织活动,达成对相关方法论要求的认同,涵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在高中生涯规划中明确自己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增强主动学习、增强责任担当,进而触发学生的公共参与。

二、“动静”相宜,万般生机

议题式教学下的思想政治课堂,“动静”相宜,万般生机。教师调整教学节奏,学会“安静”的等待、巧妙地引导,让学生在商议、争议、建议等“活动”中进行议学,在议学中内化知识、外显应用、提高能力、培育素养。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用心做好教学预设,着眼不同学生需求,尊重个体差异,设置梯度问题,将课堂还给学生。用教师的“静”成就学生的“动”,引导学生在议学活动中将知识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商议中调动原有知识,生成新知识,围绕议题,层层深入展开议程,使议学活动成为提升学科素养的有效路径。

议题式教学要求知识内容要依托活动,以活动的方式进行议学、以活动的方式培育素养并在活动过程中提升素养。基于此,教师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讨论、分享、成长。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机会,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更有“动态”生成,给教师预设之外的惊喜。教师细致地捕捉课堂动态,读懂学生的思想状态,灵动教学,让预设变得更有“弹性”,使知识习得、素养提升在“动态”中得以实现。

教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教者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课本剧、交流会、评价朋友圈回复、帮同学支招等。课本剧《新兴职业那些事儿》,活化了情境材料呈现方式,使学生在多感官参与中理性思考新兴职业的命运。《新兴职业背景下的高中生涯规划交流会》引导学生进入“高中生涯规划”的角色,冷静、理智、客观地分析,继而深层思考自己的定位和作为。模拟微信朋友圈,组织学生分组探讨,辨析朋友圈回复的建议,使学生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习得“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知识,认同“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的方法论要求,最终引导学生自觉地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高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

三、“多”说乐学,“少”说精备

议题式教学中的多与少,指的是学生的“多”说乐学和教师的“少”说精备。

如何让学生“多”说乐学。这需要教师在选择议题、创设情境、梯度设问时,要走近学生生活;在组织活动、布置任务时,明确要求,组织学生自学、互学,变课堂为学堂;适时点评和肯定,关注学生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巧妙点拨和启发,引领学生走出思维困境,智慧分享。在这过程中,学生是积极的情境体验者、活动参与者、知识生成者、思想交流者。

教师“少”说,是否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降低了?相反,教师“少”说,对“什么时候说”和“说什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教师更精心准备,把握说的时机和说的智慧,着眼学生素养培育,收集整合教学资源,巧妙设计互动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如此的“多”与“少”,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教师善教,学生爱学,师生和谐共生,增益彼此。

教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教者在子议题“新兴职业命运几何”中设置了互动话题:运用事物发展途径的知识,说明电子竞技员等新职业的命运及原因?并给出方法论指导。在子议题“生涯规划如何实现”中设置互动话题:如果是你,你选择13个新兴职业中的哪一个呢,抑或是其他选择?请拿出课前布置大家完成的《高中生涯规划目标图》,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未来想从事的理想职业吧!

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未来想从事的理想职业、想报考的大學及专业、为此做了哪些准备。在对话中,学生乐于分享,畅谈自己的高中生涯规划。在对话中,教师善于捕捉学生在预设外的反应和表达,予以回应和引导。

四、包容“异”见,引领认“同”

在沟通和对话中,既有认同、共识和分享,也会有冲突、异议和碰撞。议题式教学中的异与同,指的是包容“异”见,引领认“同”。与传统教学相比,议题式教学更有思辨“议味”,更能激发学生的质疑和辩论。

教师要能包容“异”见,期待学生采取不同思路、允许学生表达不同见解、理解学生有不同视角、不惧怕学生和教师预设出现分歧。当然,营造“议”境不是为了让学生争论,更不是追求热闹、放任不管。面对“异”见,教师应时刻心中有数,不能自乱阵脚。教师要找准契机,引领认“同”,坚持正确的价值引导,让知识习得、价值认同、素养落地在分析和思辨中实现。

教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教者组织学生模拟学校的“高中生涯规划”活动中心,举办了一次《新兴职业背景下的高中生涯规划交流会》。学生现场模拟学生、家长、教师、电子竞技从业人员等角色,根据不同身份参与讨论,阐述对包括电子竞技员在内的新职业的命运的不同看法。“各方代表”从不同视角综合分析,观点明确、论证充足,有抱悲观看法的,也有持乐观态度的。教者在思路各异的对话交流基础上,给予正面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在观点交锋中做出理性选择,理解“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哲学道理,感悟“对未来充满信心、做好准备迎接困难”的方法论要求。

学无止境,教亦无终点。思想政治教师要以学习者的姿态、保持“空杯心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进行有益的教学实践探索。在实施应用议题式教学中,透析四对关系,进一步深刻理解议题式教学的内涵,充分挖掘和释放议题式教学的价值,与议题式教学渐行渐近,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沈学春,顾爱勤.议题式课堂教学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教学案例
为议题式教学的三种“议”境喝彩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拨云见日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