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评价的策略探寻

2021-11-03 13:40孟艳娟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42期
关键词:教者素养内容

孟艳娟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关注学生的考分,对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形成障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要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将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能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评价标准具有多样性,教师如果过于追求“统一”“标准”,而忽略了学生间的差异,会使评价的激励功能受到制约。评价具有多元性,口头评价能促进情感的感染、语言的交流,能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书面评价能使评价更深入,教师将两者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采用分层评价,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愉悦。

一、教学评价要走向互动化、多元化

课堂评价的主体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家长,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他们的表达交流,能学习他人之长处,及时修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评价要具有互动性,要加强多元评价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让他们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背景、家庭状况,为有效的评价奠定基础。

如在学习统编本五下《景阳冈》一课内容时,教者让学生阅读第6、7自然段,找出描写武松初遇猛虎的内容,说说出现了几次“闪”。让他们体会动词的精妙。在学生回答后,教者留时于生,让他们对这位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其他学生从语言的组织、回答的准确性、情感的投入等方面进行评价。教者引导学生评价,体会文本的情感,再引导学生研读句子,感受大虫的凶猛。

二、关注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对于他们的情感态度、能力培养等视而不见,结果出现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等功能,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如果只关注眼前,而不重视学生的发展,不引导学生反思,就难以发现他们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不能及时地予以调整,就会影响他们的长远发展。

如在学习统编本五下《清贫》一课内容时,教师最后让学生总结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大部分学生会简述内容,教者让学生反思文本,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方志敏“清”而不“贫”?在现在和平盛世,人们还需要保持“清贫”的品质吗?通过问题的引导,能让学生感受到方志敏同志虽然物质上清贫,但精神上是富有的。在和平时期,我们还要保持克己奉公、朴素的“清贫观”。学生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将清贫的思想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让课堂所学的知识向课后拓展延伸。

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考试是成为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教师往往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指标。他们为了提高学生的考分,让学生枯燥记忆内容、机械训练,影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素养提升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學习潜能,引领学生参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引领他们在活动中交流、评价,使他们能更全面、更科学地掌握内容。教师要引领学生参与多元的活动,为他们提供表达、评价、反思的空间,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对他们进行分层评价,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教师要因生而评,为学生提供评价标准,让他们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借助于延迟评价,引领学生去思考不足,能促进自学自悟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多元的评价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为他们提供自评、他评的空间,让他们学会反思、学会调整,从而能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教者素养内容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