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ATEL/ISM集成模型的隐性逃课影响因素分析

2021-11-03 20:08王秀红梁帅鹏韩光平邓阳
大学教育 2021年11期

王秀红 梁帅鹏 韩光平 邓阳

[摘 要]文章针对新形势下隐性逃课的特点,寻找关键影响因素及其解决路径,解决隐性逃课普遍和多发问题。采用系统观,构建影响隐性逃课的一轴三螺旋模型,确定隐性逃课影响因素。采用DEMATEL/ISM集成模型刻画因果关系及关联模型,确定导致隐性逃课的最关键因素、中间因素和外围因素,并给出了解决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隐性逃课;三螺旋模型;DEMATEL;ISM;关键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1-0093-03

隐性逃课是指在课堂上做与授课内容无关的活动[1]。据统计,所有的学生都存在过发呆或看手机浏览网页的隐性逃课行为,有些学生隐性逃课时间占上课时间的50%以上。隐性逃课虽自古存在,但在信息化时代,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行为,朱其志[2]通过针对高职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总结出90%以上同学的隐性逃课时间是在玩手机。引起隐性逃课行为的因素很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隐性逃课行为的诱因,王淑君、张书凤[3]从学生角度认为隐性逃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授课内容没有兴趣;何文东、王喜娟[4]从课堂角度将隐性逃课进一步理解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各行其是”和“虚假互动”;赵浩宇[5]从社会角度认为市场冲击与高校扩招引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导致大学生忙于应付各种考证。隐性逃课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具有行为多样、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因此,依据系统观,分析引起就隐性逃课影响因素,并找到最关键因素、中间因素和外围因素,能为解决新时期学生隐性逃课问题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隐性逃课一轴三螺旋模型构建

一轴——课堂:课堂作为隐性逃课的第一现场,集各因素合力于一身,所以课堂成为隐性逃课重要方面,是解决隐性逃课的核心。在课堂上解决隐性逃课问题高效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各环的加成作用。

螺旋1——教师与学生:各种作用力最终是施加到教师与学生身上,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是分析隐性逃课现状及解决隐性逃课行为的最为关键环节。螺旋2——家庭与学校:家庭与学校作为仅次于社会的学生生活大环境,对学生本身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对整个社会环境有着过滤和反馈的作用。螺旋3——社会:社会作为最终的服务对象,在宏观上起着对各服务者指引的作用。

一轴三螺旋模型在宏观层面生动形象展现了隐性逃课复杂影响因素的逻辑关系,在微观层面将各环的附属因素更加有条理的进行表达。采用一轴三螺旋模型共整理出21个影响因素,见表1。

二、DEMATEL-ISM集成方法模型

ISM是结构模型化技术的一种。其主要功能是对一些因素较多、错综复杂的系统进行因素分析,但不能表达因素间主要程度;DEMATEL,主要功能是评价系统中各因素间关系的强弱有无,最终筛选出复杂的主要因素,尤其对那些要素关系不确定的系统更有效。集成模型既可以在多因素复杂影响的系统中理出明确的层次结构,又能够推敲出层次结构里的问题关键因素。

1.确定隐性逃课影响因素直接影响矩阵[Rk]([Rk=[rkij]n×n])。其中[Rk]为第k位专家给[ri]因素对[rj]因素的直接影响程度(设置因素影响标度:4、3、2、1、0,分别表示强、较强、一般、弱、无)。为消除专家个体对评价结果的差异,对专家打分取平均值得直接影响均值矩阵R矩阵。

2.对隐形逃课因素直接影响均值矩阵R规范化为G,并计算综合影响矩阵T:

[T=G+G2+G3…+Gn=GI-Gn-1I-G=[tij]n×n]

3.计算隐形逃课中影响度[fi],T按行求和,为该行元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ei],T按列求和,为该列元素的被影响度;中心度[zi],为影响度和被影响度之和;两者之差为原因度[yi]。

4.绘制原因结果图。以中心度和原因度分别为笛卡尔坐标系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该坐标系中分析隐性逃课影响因素的重要度與属性。

5.设定阈值λ。对综合影响矩阵T,如果[tij>λ],则有[bij=1],否则取0值。得到可达矩阵C[=[cij]n×n]。按照ISM解释结构模型进行计算,规划出多层递阶结构集成模型。

三、隐性逃课影响因素结构分析

按照学校教职工及学生共计四万余人,抽取千之一约40人进行有偿问卷填写。按照因素影响标度:4、3、2、1、0分别表示强、较强、一般、弱、无五等级赋值进行因素间关系强弱的评判。共回收得到40份数据,取每个因素的平均值得到直接影响均值矩阵R,见表2所示,并计算综合影响矩阵T。影响度[fi],被影响度[ei],中心度[zi],与原因度[yi],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原因集合={学校管理,课程编排,年级差异,课堂管理,课程类型,授课技巧,目标规划,趣味动力,行为习惯,学习成绩,教师水平,专业认知,市场取向};结果集合={学校风气,教育适切性,家庭氛围,舍友督促,授课内容,学生意志,网络挑战,功利心理}。而中心度反映了影响因素本身对隐性逃课的重要程度,排序越靠前,影响程度越大,反映影响隐性逃课因素的重要度和属性。其中重要度较高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专业认知,学校管理,课程类型,趣味动力,课程编排,行为习惯,授课技巧,年级差异,课堂管理,网络挑战。在避免隐性逃课行为发生中,这几个重要度较高的关键因素是首要考虑项。

取阈值为3,构建递级结构如图1所示。递级结构一共分为四级。

由递阶结构找到影响隐性逃课的初始因素有目标规划,授课技巧,行为习惯,专业认知,趣味动力,年级差异,网络挑战,学校管理。这些因素的负向影响是导致学生隐性逃课的“始作俑者”。另外中间环节里[a1]-学校风气和[a5]-舍友督促是通路比较多的两个节点,所以通过外力措施促进这两个因素亦有助于避免隐形逃课。

四、结果分析

结合图1与表3综合考虑解决路径,表3中因素a3、a6、a7、a10、a11、a13、a14、a17、a19、a20的中心度较高,是影响主题目标(隐性逃课)的关键性因素,是完成主题目标的首要考虑,而图1是影响隐性逃课的外围因素与中间因素。比如表3显示最关键因素是[a17]专业认知,而专业认知又属于图1中的最初始先行因素,所以可判断专业认知是影响隐性逃课所有因素中的最重要因素。对学生专业知识、现状、前景等专业领域内的宣传是当下解决隐性逃课问题的最重要、最高效、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手段。

影响主题目标(隐性逃课)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中间因素和外围因素,中间因素水平受外围因素水平的影响,外围因素水平能促进中间因素水平。如图1中,[a4]-家庭氛围是相对于[a5]舍友督促的紧前因素、是相对于[a14]行为习惯的紧后因素,因为行为习惯是这三个因素的相对外围因素,所以在对学生行为习惯优化约束的同时,也对家庭氛围和舍友督促起到促进作用。所以通过适当水平的相对外围因素来衡量适当水平的相对中间因素,层层递进,最终可以使解决隐性逃课问题得到改善。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绕过外围因素直接作用于中间因素从而间接影响主题目标。如[a1]学校风气和[a5]舍友督促是整个因素逻辑关系网中通路最多的两个节点,也即这两个节点因素能够辐射到较多的因素,所以额外采用外部力量对这两个节点因素进行优化具有很大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建艳.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以教师教育课程为例[J].晋中学院学报,2016(6):71-74.

[2] 朱其志.手机依赖视角下高职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调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114-116.

[3] 王淑君,张书凤.在校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大学为例[J].科技风,2018(12):21-22.

[4] 何文栋,王喜娟.大学课堂生态的危机与消解[J].当代教育科学,2016(9):32-35.

[5] 赵浩宇.多维视角下的归因分析:透视高校课堂教学中的“隐性逃课”行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8):132-133.

[责任编辑:林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