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发展研究

2021-11-03 20:08高静黄瑾
大学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高静 黄瑾

[摘 要]在旅游国际化背景下,培养高质量的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需求,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章首先从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四个方面分析了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条件,由此提出了旅游国际化背景下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定位;接着对浙江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发展实践进行了案例分析,总结了其中的经验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化发展的五大路径:科学规划,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理顺机制;以生为本,思政育人,锻造人才;加强交流,深化合作,汇聚资源;校际交流,推进合作,共同发展。

[关键词]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1-0106-04

近年来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迅猛,2018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次1.412亿,出境旅游人次达到1.497亿,稳居世界出境旅游的第一位,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庞大的出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消费量为世界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红利。在全球旅游发展格局中,我国旅游市场的体量、分量和质量愈发突出,成为影响全球旅游版图和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与旅游市场国际化程度加剧相伴的是旅游企业经营国际化特征的趋势日益显著。一方面,除了国际化特征原本就比较明显的酒店业外,近年来境外旅行公司纷纷涉足国内旅游行业,开展在华经营业务;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我国旅游企业实施国际化布局的脚步也越走越快,境内旅游企业跨国经营不断涌现。旅游国际化发展趋势要求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行业发展所需的高质量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在此背景下,国内许多本科院校在建立国际化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但从整体来看,这些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

从目前国内办学情况来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主要在以下几类高校中开设:一是财经类院校,以经济学为依托,形成具有明显经济特色的专业方向; 二是综合类大学,以地理、历史等学科为依托,形成具有地理、人文特色的专业方向;三是外语类院校,依托外语学科优势,形成与自身优势相结合的特色专业方向。与财经类院校和综合类大学相比,外语类院校在教育国际化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能够也应当在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独特贡献。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努力探寻符合行业发展所需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走出独具特色的专业发展之路。这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条件分析

目前,国内外语类高校主要包括9大传统外语类高校和7所新建外语类高校。9大传统外语类高校分别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7所新建外语类高校分别为: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安徽外国语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河北外国语学院 [1]。其中,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共11所,分别为: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安徽外国语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河北外国语学院,占外语类院校总数的69%。相较于其他类型院校,外语类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也存在劣势,在当前旅游国际化背景下,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一)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优势

1.多科多语种优势。在学科布局方面,外语类院校具有多科性、多语种的特點,其突破传统语言文学专业的限制,开设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 [2],在学科建设上已逐渐形成多学科格局。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拥有本科专业121个,开设101种外国语言,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西安外国语大学定位为以人文学科为主体,社会学科、管理学科和理学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外国语大学,开设56个本科专业,7个辅修专业,覆盖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完备的学科教育体系提供了旅游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交叉、融合的环境,为培养国际化复合型旅游专业人才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复合型人才培养经验优势。在教学上,国内许多外语类院校已制订并实施了复合型、复语型的高质量外语人才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已逐渐从过去的单纯语言型向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方向发展[3]。可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外语类院校已积累了大量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经验。这些宝贵经验为旅游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借鉴。

3.国际合作交流优势。在不同类型的院校之中,外语类院校的对外国际交流无疑是最积极的,许多外语类院校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成果丰硕,特别是在师生海外访学或游学、校际合作、设立孔子学院等方面表现突出。这为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极具优势的平台。

(二)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劣势

1.办学资金较为有限。传统外语类院校均为公立高校,经费渠道比较单一,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其办学资源有限;大多数新建外语类高校均为民办性质,其经费主要为自筹,获得的政府资助相对较少,办学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但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来看,外语类专业提倡小班教学和针对性培养,需要较多的培养经费,这无疑又增加了经费的紧张度,对于非外语专业的旅游管理专业而言,这意味着办学资金的有限性。

2.竞争力相对较弱。外语类院校中外语语言类学科专业占主体,非外语语言学科占少数,而大多数新兴非外语学科专业比较薄弱[4]。旅游管理专业由于其专业性质,在与其他外语类专业同时参与对外竞争的过程中,竞争力相对较弱[5]。例如,在招生方面,与外语类专业招生火爆的场面相比,很多高校不得不靠低分调剂来获得旅游专业的学生以维持专业的存续。

(三)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

1.行业对国际化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随着我国旅游业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业界越来越需要既熟悉中国国情,又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胸怀,熟悉国际旅游惯例和规则,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旅游国际化知识和技能的旅游专业人才。

2.高等教育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国际化已然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我国政府始终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赶超世界科技水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手段,出台了诸多支持政策,这为旅游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机遇。

(四)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挑战

1.外语语种选择未形成差异化。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虽然大多数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都强调对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但在语种的选择上,基本集中在英语,较少涉及其他语种,未形成差异化人才培养格局。

2.专业建设离国际化还有一定距离。许多外语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主要还是针对国内旅游业,没有真正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系统的解构与重建,师资队伍、国际合作等方面离真正的国际化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旅游国际化背景下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定位

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定位应以学校的办学定位为参照,同时考虑与其他类型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形成差异化。目前,国内外语类院校的办学定位大多以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服务国家战略和地区发展、培养复合型、复语型人才等为核心。在此基础上,笔者综合考虑旅游国际化背景下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发展条件,提出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定位:秉承“中外人文交流”使命,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区发展为己任,坚持内涵发展,强化与外语专业的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多语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人才培养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国际化。主要体现在是否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较强的国际语言能力。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胸怀,熟练掌握旅游国际化知识和技能,熟悉国际旅游惯例和规则,具有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2.复合型。主要体现在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方面。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要培养具有旅游专业技能,并在外语方面有特长的复合型人才。

3.多语种。主要体现在对外语语言的掌握和应用上。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多语种优势,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并熟练掌握另一门外语,即能熟练使用至少两门外语语种的旅游人才。

三、外語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发展实践

本文以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对该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发展实践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其中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一)浙江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概况

浙江外国语学院作为浙江省唯一一所公办外语类院校,具有多年的旅游人才培养经验。该校旅游管理专业1999年正式招收全日制专业生, 2011年正式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13年开设旅游管理国际西班牙语方向;2016年开设旅游管理全英方向;2017年获批教育部西班牙语专业(旅游管理方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是国内首例获批的此类办学项目。浙江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以“融入国家战略、对接区域发展、凸显外语特色”为宗旨,在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是小语种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经过多年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积累了明显的优势,成为浙江省“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浙江省“十三五”省级优势专业。

(二)相关经验总结

1.清晰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指导下,旅游管理专业确定了“以外语交际能力为特色、以国际化应用型为导向、以全球就业为目标”的专业定位。立足服务浙江省和长三角旅游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能力,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及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旅游管理专门人才。

2.旅游与外语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旅游管理专业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探索与外语专业的融合,尤其是与英语之外其他语种专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旅游+外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学校已开设了旅游管理西班牙语方向、旅游管理全英教学方向、旅游管理德语方向、西班牙语旅游管理方向,后续将考虑与更多语种专业的融合。

3.旅游与外语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外语教学平台课程不采用一般的大学英语课程,而是根据所融合外语语种,置换成相应的外语语种专业课程,并提高外语教学平台课程总学分;专业教育平台课程采用全英授课或相应语种的双语授课。

4.注重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学校大力推进以年轻教师为核心的专业师资团队国际化水平提升建设,积极支持教师到境外知名高校旅游管理院系访学、交流,鼓励教师参与各种高规格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等,聘请具有丰富教学和科学研究经验的国际旅游知名专家,从事各种长期、短期教学。

5.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以众多的国际交流项目为依托,逐步建立起一套“走出去、请进来”的国际交流模式:选派优秀、有意愿的学生在本科四年期间赴国外高校进行一年期的留学或短期带薪实习;本科毕业后出国留学深造;对外招收留学生,与本国学生同堂同修。

(三)现有问题的反思

1.跨专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由于在行政管理上与外语专业隶属不同的学院,教学资源相互分割,因此,在与外语专业融合的过程中,遇到了学院之间协调不畅、外语语种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安排难等问题,导致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2.人才培养方向需要与时俱进。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广泛运用,旅游业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这意味着旅游从业人员各方面的技能、能力、素质等也需要与时俱进。体现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需结合行业实际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但目前的人才培养方向尚未能及时调整。

3.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需进一步深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但当前尚停留在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水平,需进一步推动深度合作,在打造稳定的行业兼职教师队伍、合作开发课程、联合授课、指导学生等方面进一步深入。

4.国际交流与合作空间可进一步拓展。在深化與海外若干院校的长期合作、引进海外教师来校授课、开拓海外实习基地、提高留学生招生比例等方面都可以进一步努力。

四、推进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发展的主要路径

综合考虑旅游国际化背景下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定位以及浙江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发展实践,笔者认为,要推进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发展,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科学规划,明确定位,突出特色

为了达成国际化复合型多语种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必要对接国家与区域需求,考虑学校办学历史、优势特色,坚持前瞻性、国际化与特色性原则,在顶层设计、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订本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专业定位、中长期建设目标、重点任务与举措等;并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彰显学校传统与学科布局、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的特色,以便与同类院校相同专业形成差异化发展。例如,浙江外国语学院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该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中便突出应用型特色。

(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理顺机制

对外语类院校而言,把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有机结合,既能凸显外语特色,又能促进非外语专业的蓬勃发展,这样学校才能不断获得生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方应秉承改革、创新精神,统一发展理念,自上而下,通力合作,突破院系、专业的限制,整合资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理顺体制机制。例如,学校层面应做好顶层设计,通过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相关政策,促进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间的合作,尝试建立校级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机构,鼓励院系为跨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以生为本,思政育人,锻造人才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切实贯彻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尤其是在跨学科跨专业的各项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更需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在专业方向定位上,要考虑到学生长期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育人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德才兼备的国际化旅游人才。

(四)加强交流,深化合作,汇聚资源

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要彰显国际化特色,充分发挥外语类院校在多语种和国际化方面的优秀传统,加强国际合作,汇聚各方资源,提高师资和学生的双向国际化程度,深化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学生交换、联合培养、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等,吸引不同国家、区域的留学生,特别是吸引学位留学生进入校园学习,引进国外优质专业或者学术团队;同时,借助海外孔子学院、国际合作研究机构等平台,推动本校的专业、课程、师资“走出去”,提升国际认可度。

(五)校际交流,推进合作,共同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各外语类院校在办学理念、学科布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共性,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上也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如果能够加强合作交流,有助于互相借鉴,共同发展。

五、结语

外语类院校是中外人文交流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当前旅游国际化背景下,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无疑具有自身的优势和机遇,各外语类院校作为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需要科学规划、稳步发展。本文在分析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条件的基础上,从定位、实践案例与发展路径等方面为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发展提出建议,涉及专业规划、体制机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校际交流等不同层面,以期为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李茂林.国内外语类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新趋势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4(2):23-25.

[2] 王雪梅.从对接国家战略视角探索外语类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思路[J].外国语文,2014(2):162-167.

[3] 龚波,汤哲远.我国外语院校高教所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40-43.

[4] 孙玉华.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对外语院校进一步发展的几点思考[J].语言教育,2013(1):5-8.

[5] 蒲欣.历史与走向:我国外语类院校的发展战略研究:以西安外国语大学为例[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训课教学研究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实践教学协同创新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施
旅游管理专业“3+3”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