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跨界视野下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2021-11-03 09:12陈蕾
启迪·中 2021年3期
关键词:林则徐家国情怀

陈蕾

摘要:林则徐,家喻户晓的名字,是清朝晚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正如范文澜教授所说:“这一伟大行动(指禁烟运动)是以林则徐为代表,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人民的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百余年来被贫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这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正是当代中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林则徐为例,从新的视角——文史跨界角度,尝试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关键词:林则徐   文史跨界   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重在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学科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思维,如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就与历史学科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接下来我们就以语文的审美鉴赏视角去品味林则徐身上家国情怀的历史味道。

一、以诗明志,心系国家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谪贬伊犁充军。他忍辱负重,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仍忧国忧民,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满腔愤怒写下两首诗作: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其一】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其二】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带领学生大声朗读这两首诗作,鉴赏每字每句的意境,运用语文的想象力还原当时离别的历史场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前路漫漫,归期无望,这些都不是重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果对国家有利,只要国家需要,即使牺牲生命,我也心甘情愿。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又是一种怎样的爱国精神?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首先考虑的仍是国家的利益,没有“国”何来“家”?林则徐那视死如归的伟大形象在学生心中渐渐形成,感染每一个人。

通过品读,引导学生感悟林则徐愿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爱国精神。诗作淳厚雍容、平和大度,也比较符合林则徐的性格特征。在语文和历史双重学科思维引领下,教育学生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家国情怀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行动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英雄为榜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四个自信”,国荣我荣,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前行。

二、为官以德,一心为民

林则徐从小家境贫寒,在其著文《先妣事略》中曾讲到,年幼的林则徐心疼母亲,想帮忙分担家务,却被母亲训斥:“男儿务为大者、远者,岂以是琐琐为孝耶!读书显扬,始不负吾苦心矣。”贫苦的童年和严格的家教,使他日后升至高官时都保持清俭的习惯和察民疾苦的作风。以下通过几则小故事,和学生分享林则徐为官以德,一心为民的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风范和情怀。

(1)治理黄河

林则徐任职期间,面对关系到河道民生重大问题,决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节,工固澜安”。为了治理黄河,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备用的几千个治水商梁秸进行检查,还查看沿河地势,水流情况。

(2)整顿吏治

林则徐任江苏按察使期间,澄清吏治,改革审判程序,亲自裁决案件。甚至黑夜潜行,明察暗访,在任四个月内,就把江苏积压案件处理十之八九,被当地人称颂为“林青天”。

(3)禁烟运动

1938年11月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入广州查处禁烟,他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和洋商斗智斗勇,严正声明:“若鴉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是“马革裹尸”的英雄气概。

(4)开眼看世界

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是技不熟也。”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的林则徐,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并没有“闭目塞听”,在全国人都做着“天朝上国”迷梦的时代实属不易。

通过以上四则史料的展示,让学生通过文学功底,鉴赏和理解林则徐的为人为官,以史论证,有理有据,情感传递,真切感受到一心为民中国士大夫的风范,这种胸怀恰恰是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家国情怀从来都不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而是近乎你我内心的精神归属。

本文通过借助文学作品,以文学开场,以史学收尾,前后呼应,从不同视角让学生感知林则徐的爱国情怀。他一生国家至上,以身相许。“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座右铭是他的一生的真实写照。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价值追求,在文史跨界的视角下,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参考文献:[1]张玉玲. 跨界创客陈泽民:追梦路上的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J]. 决策探索(上半月), 2018, 593(10):86-89.

[2]俞春晖. 跨界学习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 辽宁教育, 2019, 000(019):16-19.

猜你喜欢
林则徐家国情怀
林则徐奖“错”
听爷爷讲故事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
林则徐以烫回洋人凉
家乡的世界伟人
留钱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