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吉他”成为音乐课的“多面手”

2021-11-03 12:49徐斌达
启迪·中 2021年3期
关键词:音乐课吉他

徐斌达

【摘要】:吉他是一件具有悠久历史的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造型美观、节奏性强、演奏形式多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音乐性,而且极富时尚性,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它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乐器之一。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迫使音乐老师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模式,从课堂气氛及教学效果上将音乐课的教学提上一个新的高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本文将以《Do Re Mi》一课为例,从吉他是激发兴趣的“高手”、 老师教学辅助的“帮手”、 触动情感的“妙手”、和声感培养的“好手”四方面来阐述吉他在小学音乐课上的优势。

【关键词】:吉他   音乐课   多面手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个微视屏,一位小学音乐老师在音乐课上拿着一把吉他,与学生合作演唱《我相信》,虽然学生的歌声并不那么悦耳,甚至有点粗糙,但学生的纵情歌唱和真情流露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在提高音乐素养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反观当下的音乐教学课堂模式,以歌唱教学为例,一课一歌,一张光盘、一架钢琴、一本书贯穿整节课,单一的教学模式,漫无目的、机械式地反复演唱,轻描淡写的课堂评价,最终造成了下列现状:

1.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心态倦怠。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已经能够对音乐产生本能的反射,就已经反应出孩子对音乐的喜爱。但部分老师枯燥乏味的教学手段,机械式地教学模式,久而久之渐渐地造成了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的现状。

2.目标定位浅层,音乐技能停滞。歌唱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唱会歌”是最简单、最基础的目标,通过反复聆听、跟唱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唱,根本不需要老师。后面两个目标“唱好歌”、“会唱歌”是需要老师进行点拨和方法指导才能获得的,而老师碍于只能在钢琴面前活动,无法准确的捕捉和发现学生的问题进行精准的指导,导致了跑调、喊唱、无唱歌状态的学生比比皆是,老师放任自流,只停留在浅层的教学目标。

3.讲解式教学,难获情感共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每一首曲子都是作曲家情感输出的方式。歌唱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歌曲进行讲解分析力争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努力地用语言“再开心点”、“声音再跳跃一点”激发学生表现音乐。配合的学生会努力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但一定不是发自内心的,不配合的学生依旧是毫无情感的演唱,归于学生无法获得情感共鸣感,无法真正体会到作曲家的用情、用意。

回顾音乐教学改革之路,从最初的“双基”先导,到之后的“三维目标”建立,再到如今的核心素养深入,音乐教育促使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参与音乐实践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很多中小学音乐教师都尝试着转变教学课堂模式、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在近年的音乐教学之路上,本人也是不断摸索,不断探究,尝试着把吉他作为主要教学工具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现以《Do Re Mi》一课为例阐述吉他在小学音乐课上的诸多优势。

一、吉他是激发兴趣的“高手”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产生兴趣,一切都将变得简单。平日里教师的苦口婆心,谆谆教导,学生已经麻木不仁,充其量也就是左耳进、右耳出,理论知识对于他们更是无异于天方夜谭,这样的结果便是学生们昏昏欲睡,毫无学习热情可言。然而拥有吉他做为老师的辅助用具之后,其独特的音乐魅力,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首先,从视觉效果上,让学生产生了一种审美好奇,平常的音乐课通常都是一架钢琴至始至终,学生已经审美疲劳了,偶尔穿插一些打击乐器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但对学生来说吸引力并不大,而吉他的出现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其次,从听觉效果上,吉他音色优雅、清脆,表現力丰富,不同的演奏技法可以弹奏出不同的音响效果,具备钢琴的富丽堂皇和小提琴的优雅婉转,所以可以刺激学生的听觉感知。如本人执教《do re mi》的时候,当我一拿出吉他,学生们一个个都喜形于色,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我手中的这把吉他上,甚至有些学生惊叹到:“哇!吉他!”当我问到:“谁想来弹一弹吉他”时,一个个都跃跃欲试,因此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被激发了,且无需任何的言语刺激。

二、吉他是教学辅助的“帮手”

从乐器本身来看,吉他和钢琴同属于和声乐器,它们既能演奏独奏曲目,同时也能为声乐或器乐伴奏。但钢琴相对来说体积庞大,移动不变,它只能固定在教室的某一位置,老师也只能在钢琴边上进行弹奏,如此一来老师无法时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演唱、音色、音准等。较钢琴而言,吉他具有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外形特点,老师能够带着吉他随意走动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因而老师能随时关注到学生在演唱时出现的问题。如本人在执教《do re mi》时,指导学生演唱1234567i八个音符以及变化音这个环节,我一边拿着吉他弹奏出每一个音,一边可以清楚的看见每一个学生的演唱,清晰的近距离听见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因此我可随时调整学生的坐姿、发声位置,尤其是发现音准问题时,我可以立即在吉他上弹奏出这个音,随时进行调整,再也不用跑到钢琴上进行校准。同时吉他让音乐课的场地不受限制,电影《音乐之声》中的玛利亚正是带着一把吉他在草坪上、马车上、城墙上教孩子们学会了唱歌,而且孩子们的歌声是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只要一把吉他,我们也可以带着孩子们在任何地方教学,且孩子们是非常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

三、吉他是触动情感的“妙手”

音乐是饱含情感的艺术, 每一首歌曲,或者每一首乐曲,他们都是作者为情感表达而作的,有的热情奔放,有的优美抒情、有的欢快跳跃、有的悲惨伤感,都包含着词曲作者的心声和寄托,唱歌仿佛是与词曲作者的对话,歌者只有真正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理解歌曲内涵。但歌曲的情感可能需要生活的阅历、音乐素养的积累和一定的音乐能力才能产生情感共鸣,那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理解和体会歌曲的情感呢?有的老师可能会通过歌词的解析、歌曲的创作背景介绍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音乐本身的体验,而音乐本身又非常复杂, 由旋律、节奏、调试、色彩等诸多要素组成,那么最直接的方式还是老师的弹奏和范唱。吉他的伴奏型丰富多彩,伴奏型奏法有:分解和弦型、持续和弦型和扫击和弦型三类,每类的效果、表情、风格是不同的。分解和弦型则优雅、抒情,种类无计其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持续和弦型则雄浑热情,扫击和弦型则激奋、奔放,更具有舞蹈性。《do re mi》这首歌曲在旋律上运用了模进等手法和灵活的句幅变化,显得既简单清新,又丰富多彩,郎朗上口,饶具儿童情趣,因此我选用了一种轻快、跳跃的击扫和弦型伴奏,当我的吉他声一起,同学们的头已经不自觉地跟着点起来了,我的歌声一加入,再加上身体轻松、自在的状态,学生都情不自禁的摆动起身体,完全沉静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在歌曲的最后呈现中,我没有过多阐述性的言语,也没有指令性的言语,我只是说:“音乐就是那样美妙,在音乐的世界当中,人就是自由自在,你就像翱翔在音乐之中的精灵,你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释放出你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的那种由衷的喜爱和享受,美好的感觉传递出来给老师,我们一起来分享好吗?” 于是同学们就像一个个小明星,跟着我的吉他摆动着身体,自由自在的在音乐中遨游。

四、吉他是和声感培养的“好手”

合唱教学是我们宁波市这几年力推的音乐课堂教学研究项目,省特级教师黄老师在2010年就提出:“每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小的合唱队”、“每节歌唱课就必须是合唱教学课”的教学理念。众所周知,合唱一直是音乐教学中最难解决的一个疑难问题,每一节的歌唱课都从发声、音准,音程练习入手,似乎都只为了学会一首合唱歌曲而努力,可是每节课之间的内容和能力又是割裂的,所以学生永远无法形成良好的合唱能力。因此我们要打破以学会一首歌曲为目标的传统方式,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和声感”为合唱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从“听”、“唱”、“即兴”三个层面入手,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使学生的合唱能力有效的形成。音乐家贝多芬曾说:“一把吉他,就是—个小小的交响乐团”,吉他是和声乐器,能演奏多声部音乐,能较完善地演奏各种和弦,诸如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以及变化和弦的原位、转位都可以在吉他各把位上弹出。通过三根低音弦和三根高音弦与九个音柱的巧妙组合可以产生变化多端的和弦指法,约有九千多种和弦,在吉他上能弹出的和弦音响效果可谓是千变万化。我为《do re mi》编配了C、F、G、E等和弦,通过分析和听辨这几个和弦初步让学生了解这几个和弦的特点和音效,再让学生唱一唱每个和弦的根音,为之后得合唱教学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一些音乐基础差的班级和长期没有和声训练的学生来说,让学生直接用耳朵听辨出每个和弦难度比较大,吉他可以给学生视觉上的提示,因为每个和弦在吉他上的把位和指法都不一样,所以我在转变和弦的时候不仅有听觉的变化,而且还有视觉的变化,有助于学生和声感的培养。

总之,吉他作为一种和声性弹拨乐器,在音乐教学方面呈现出独特的优势,将有着其他乐器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可行性显著,可以为本已绚丽缤纷的音乐教学增添一抹更绚丽的色彩,成为教师不可多得的教学“多面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 201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文   《论吉他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的运用》  《大舞台》2012(6):192-193

[3]. 刘思   《浅析小学音乐课堂开展吉它教学的可行性》  《啟迪·教育教学》2015年第01期

猜你喜欢
音乐课吉他
喜欢的课
我的吉他之路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小提琴
自己做吉他
旧吉他
英国音乐课濒临“灭绝”
众生相
今天的“音乐课”
自己做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