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1-11-03 14:13马乐燕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6期
关键词:育人心理健康学科

马乐燕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一些发达国家对自己国家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提出的,它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逐步走向规范化,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今天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了学校德育工作和德育课程中。

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了大量调查,发现我国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调查发现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酗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在大量的农村中小学还存在着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根据有关研究和调查发现,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包括学习、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是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表现形式的主要方面,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面来看,目前还有许多地区的中小学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淡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够重视等问题。总的看来,心理健康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最近几年,社会和教育界逐渐认识到了对中小学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994年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在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生活的能力。”1999年8月,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2002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室和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校都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之间的渗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各科的教学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在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新的教育系统工程,目前虽然处于启动阶段,但其广泛而锐利的触角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功效。所谓学科渗透,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将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自觉地体现于学科教学之中;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科知识结构中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因素的促进作用。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单凭心理教师还远远不够,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走好学科渗透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操作层面看,“学科渗透”在目标设定上应符合学科及其教材的内在规定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在课堂管理上应选择适当的课堂管理模式,形成有效的课堂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在教学策略上应讲究有机渗透、适度渗透和灵活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要注意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任教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实施此种教育的修养和技能。作为一个现代教师,他应该懂得现代教学是以整体育人为目的的。所谓“教书育人”,“育人”是目的,“教书”只是手段。而要“育人”,首先必须“育心”。这样看来,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育人的过程,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为此,各学科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心理保健医生”角色意识,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现象不要单一地作政治、思想、道德、能力方面的评价,而要更多地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角度去考察,着力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发掘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主体,让他们自觉、主动、积极、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二是学科任教教师本身必须有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大的示范性和感染性,学生有近乎本能的向师性,教师作为“心理保健医生”具有显著的优势。“打铁先要自身硬”,一个高明的心理保健医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美国學者瑟普曾经指出:“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人格。心理失调的教师不但在学习上不能建设性地帮助学生学习好,并且对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的发展起着刺激作用。”因此,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健全自己的人格是教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一要义。

通过学科渗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具有潜移默化效果,这比心理健康教育课及专题活动更为经济有效。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学科渗透式教育,则在不增加人力、物力及时间要求的条件下实现目标,符合课堂经济学的要求。

通过学科渗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各科教学本身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各学科的魅力,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心理,易为学生所接纳;学科渗透也大大拓展了学科课程的功能与目标,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学生则从中获得了全面发展。

三、总结

早在九十年代,我国有关部门就已经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德育工作中,并下发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总的看来,心理健康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尚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这些问题包括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以及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教师专业素质也不断提高。这些都显示出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发展势头。学科课程及其教学中蕴涵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因此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这一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猜你喜欢
育人心理健康学科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