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

2021-11-03 01:13李萌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12期
关键词:风险管控内部审计大数据

李萌

摘要:目前我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运行。而就企业的内部审计而言,大数据时代在为企业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针对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为企业解决信息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内部审计;风险管控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带来了深远影响。而在商业领域,管理者的决策不仅仅只是基于经验和直觉,数据和分析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必经之路。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在为企业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因为数据自身具有体量巨大、种类繁多以及价值密度相对较低等特点,也为企业内部审计带来了极大挑战。

我国审计信息化进程尚处于发展阶段,相较于传统的内部审计而言,目前我学术界较少对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补充相关体系,促进多元化内部审计体系的形成。与此同时,本文对大数据环境对企业内部审计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进一步分析,为企业解决信息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为企业进一步构建内部审计平台提供了保证。

二、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審计的影响

(一)抽样审计向全面审计的转变

在技术缺乏和数据限制的背景下,审计工作人员通过抽样来评估财务报表在重大方面的合规性,在有限的时间利用有限的条件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审计人员进行重点审计的对象是企业所有财务数据中存在较高风险的领域,再根据样本错报推断整体错报。在这一情况下,基于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判断的事项较多,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审计误差。但是现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大数据的发展为解决这一缺陷提供了方向与可能。

(二)现场审计模式向远程审计模式的转变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远程审计的执行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现场审计不再是唯一的审计模式。远程审计在技术条件和管理理念较为现金的企业中尤为适用,这些企业根据风险防控的目标或者管理目标,创新出了具备企业特色的数字化远程审计平台。企业内部或者外部的审计人员可以利用网络化的环境进行沟通与交流,采用与现场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满足内部审计的需求,提升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三)定期监控审计模式向连续审计模式的转变

定期监控的审计模式下严重依赖年度财务报表,而这一事后审计只是对过去期间的生产经营成果的评估,提供的信息并不能对企业的经济决策产生较为明显的积极作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逐步发生转型,连续审计不再是难以实现的事情,审计人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整合,实现审计人员与数据的实时对接,弥补了定期监控审计模式下的不足,使审计工作可以及时有效的处理,保证了工作的时效性。

三、大数据环境给企业内部审计所带来的挑战

(一)企业审计信息系统建设不足

在大多数企业中的信息化子系统并未有效的联合在一起,信息数据的传递存在着“孤岛”现象,这一缺陷不利于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在内部审计中发挥作用,也不利于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构建,为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阻碍。审计信息系统的重新构建不容忽视,将相互独立的财务系统、业务系统和审计系统数据连接起来至关重要。另外,随着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原有的内部审计系统可能不足以承担骤然增加的工作量,审计软件的进一步开发与更新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问题

企业在建设信息化系统时期,通常是将纸质版的历史数据录入到信息系统中,而在人工录入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操作失误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或者资料的不慎丢失造成数据的完整性。审计人员对于信息系统的不熟悉和知识储备不足,信息技术运用不灵活,必然会带来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将收集的电子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和储存,这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以电子形式储存的审计数据所面临的泄露风险也随之加剧。

(三)缺乏复合型审计人员

审计业务环境及模式的变化,使得审计业务难度相应加大。在传统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仅需要根据企业内部审计需求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采集,数据类型和体量上对审计人员要求相对较低。当前审计人员培养不足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企业在进行招聘审计人员时通常考虑财会专业背景,对于非财会背景比如计算机领域的人才考虑相对较少,缺乏较为系统的培训模式,使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发展相对滞后,不利于内部审计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审计人员结构优化较慢,部分企业内审人员存在老龄化问题,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慢,如果企业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来加以应对,很难培养出复合型的审计人员。

四、大数据背景下对企业内部审计的优化与完善

(一)构建完善的审计信息系统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首先要对审计人员的思想观念进行转变,打破传统的审计思维模式,将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进行贯彻和落实。其次,建立大数据内部审计分析系统,并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帮助内部审计人员突破传统审计时空上的限制,有序的实施各项审计工作。可以通过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利用和分析评估,借助计算机的辅助和使用,在有效的节省人力资源的同时,有限的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在传统审计中利用经验和判断来进行预测,而利用信息技术使大数据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带来的贡献。最后,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方面,为了降低研究开发成本,在构建之初可以将软件涉及的部分采用业务外包的方式。将其外包给专业的信息技术服务商,利用其专业技能上的优势,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对平台的质量水平提供了保障。对于涉及公司商业机密和核心信息的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可以采取内部外包的方式,将其交由企业的技术部门负责。

(二)完善信息化风险管理机制

创造安全的网络环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内部审计涉及到企业大量的财务和业务数据,创造安全的网络环境是是内部审计科学管理的发展需求。为使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审计更加合理,企业应当尽可能降低信息系统的分析风险。首先,信息系统的安全取决于自身的硬件水平,企业可以利用专业杀毒软件或者防火墙等来加强信息系统的防护措施,以保证运行的平稳性。其次,为了强化审计系统的信息化和应用管理,需要加强对企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在信息化的应用过程中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和发展,可以为整个内部审计系统的发展提供良好保证,有效降低数据的安全风险和流失风险。

(三)注重复合型审计人员的培养

大数据发展时期是企业内部审计也迎来了创新改革的重要阶段,相关审计人员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机遇。企业应当抓住发展机遇,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首先,需要树立信息化审计的新概念,转变员工传统的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内部审计观念。其次,在招聘审计人员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放宽专业限制,向计算机、金融等多元化专业的人才抛出橄榄枝,优化审计人员结构。最后,为审计人员开展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以便其掌握工作必备的计算机技术,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来激发审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建立适合企业的内部审计队伍。

参考文献:

[1]周福萍.基于云平台的内部审计信息化流程设计[J].财会通讯,2018(13).

[2]侯紫媛,陶智南.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优化探讨[J].审计与理财,2021(5).

[3]張倩倩.大数据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及相关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20(18).

[4]郑伟,张立民.试析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式审计模式[J].审计研究,2016(4)

[5]兰文.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20.

[6]刘杰.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构建研究[J].财会月刊,2014(17).

[7]张欣欣.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探讨[J].合作经济技,2020(18).

[8]谢菲.大数据模式下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经界,2019(25).

猜你喜欢
风险管控内部审计大数据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风险考量与管控
浅谈集中监控开关实传试验的“三步控制法”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控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