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舞新出路:国标艺术表演舞中“中国元素”运用现象分析

2021-11-04 13:11陈丽霞高晓颖
山东体育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国元素

陈丽霞 高晓颖

摘 要:国标舞本身的开放性及包容性使其在中国的发展不可能是简单地克隆,中国元素为国标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充满中国特色的艺术表演舞更加符合国人审美,也必然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观察法,以国标艺术表演舞为研究对象,结合“桃李杯”“黑池舞蹈节”等比赛中包括中国元素的艺术表演舞实例,分析中国元素融入国标艺术表演舞的途径及其意义。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国标艺术表演舞具有属于自己的独有特征,其通过运用中国传统的音乐、民族性的服饰和妆容、独特的故事情境和主题、丰富的动作创新多种形式进行编排。艺术表演舞在编排中融入“中国元素”对国标舞注入新的内涵,为国标舞进入中国主流舞蹈圈、形成中国风格的国标舞以及宣传中国文化开辟新的思路奠定一定基础。

关键词:国标艺术表演舞;中国元素;运用案例分析;运用理论分析

中图分类号:G8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21)04-0031-07

A new way for ballroom danc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element" in art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 dance

CHEN lixia,GAO xiaoying

(School of P.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19, Shaanxi, China)

Abstract:The 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 of ballroom dance itself make its development in China impossible to be simply cloned. Chinese elements infuse new life into ballroom dance. The artistic performance dance full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more in line with Chinese aesthetic standard, and bound to be a trend and norm.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logic analysis and observa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dance examples in Tao Li Cup dance contest and Blackpool Dance Festival,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Chinese element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art performance dance as well as its significa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 art performance dance has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arranged in various forms by using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national dress and makeup, unique story situation and theme, rich action and innov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lements" into the choreography of artistic performance dance infuses new connotations into ballroom dance, which lays foundation for ballroom dance to enter the mainstream dance circle of China, form Chinese style and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national standard performing dance; chinese element; case study; theory analysis

收稿日期:2020-12-21

作者简介:陈丽霞(1974- ),女,安徽淮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文化和女性体育。

1998年在全国的国标舞锦标赛中首次出现了艺术表演舞,随后艺术表演舞进入“桃李杯”舞蹈比赛、“CCTV电视舞蹈大赛”等比赛中,在此之前中国主流舞蹈圈的比赛中并没有国标舞的身影,国标舞凭借艺术表演舞快速进入主流舞蹈圈。我国国标艺术表演舞的魅力就在于其充分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挖掘我们民族的、个性化的创造精神和独具的感染力,比如对特有的传统音乐、民族服饰和文化背景等的充分展示。通过查阅视频和资料发现,现在很多的国标艺术表演舞中都加入了中国元素,中国国标艺术表演舞开启了民族性创作的成功探索。

国标舞在不断“中国化”的演进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国标舞文化。有研究认为艺术表演舞中的中国元素应用并不科学,也有学者认为加入中国元素是国标舞发展的大势所趋。那么“中国元素”的运用情况究竟如何,本文以“国标舞”“中国”等为关键词检索了相关文献和专著并结合观看国标艺术表演舞作品,对中国国标艺术表演舞运用中国元素进行了实例和理论的探索分析。

1 国标艺术表演舞及“中国元素”

1.1 国标艺术表演舞概述

国标艺术表演舞是以国标舞的动作和节奏为基准,在此基础上融入不同元素的音乐、主题、动作编排成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它是国标舞发展过程中逐渐衍生出的一个分支。在国际或在国内各项锦标赛上,关于国标艺术表演舞的定位趋于一致: 都是從表现形式上进行艺术化的提升,被共同认定为大赛中的一个比赛项目。同时,艺术表演舞在国际比赛中必须是以舞蹈作品作为主要评定的依据,有双人舞和群舞两种体裁,时间严格规定,主题突出,不再需要按照国标舞的技术套路完成。

20世纪30年代国标舞以交谊舞的形式传入我国,这一时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表演舞,国标舞的表演也只是简单地对国外的模仿,舞蹈种类不全、舞步简单、音乐不规范、没有固定规则,主要是在舞厅传播和表演。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标舞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国标舞逐渐与国际接轨,开始朝竞技化发展,邀请国外著名舞者来华授课,学习有关国标舞的科学知识,有着规定的音乐和舞步,这个阶段的国标艺术表演舞不再是简单地模仿。当前我国国标舞的发展正处于强盛的阶段。当前阶段我国的国标舞结构稳固,成绩不断有所突破。从上升阶段对竞技化的追求到如今的注重艺术化探寻,我国业界人士开始重视舞蹈的艺术创作,我国的国标舞以及国标艺术表演舞正在不断地创新和突破。

1.2 “中国元素”概述

2007年由文化部及人文系列活动组委会对“中国元素”的概念做了统一阐述: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中国元素是凸显中华民族特色的有形的物质符号和无形的精神内容的总称,既包括语言文字、民族风俗这种外显文化,也包括中国传统的审美、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这种内在精神文化。

中国元素的分类大致有两大种。第一种分为:现代著名建筑及伟大成就;著名历史人文景观;重大发明创造;民俗节日、食物;传统戏曲、乐器;重要学术思想;著名历史人物;著名自然景观;动、植物;著名城市、企业。第二种分为中国固有元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中国现代文化元素。

中国元素融入国标艺术表演舞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著名的历史和现代建筑等可以作为表演的主题和背景;传统乐器和中文歌曲可以作为表演的音乐;传统戏曲、武术可以作为表演的动作、造型;京剧的脸谱也可以作为表演的妆容甚至某个物件如一柄长剑、一把折扇都可以作为道具融入到国标艺术表演舞中。

2 国标艺术表演舞融入“中国元素”的实例分析

2.1 国标艺术表演舞中运用“中国元素”的实例

国标舞在我国经历了从技术简单模仿到竞技赛场初露头角,中国舞者在技术与创编能力上都有了质的飞跃。现在无论是竞技赛场还是舞台展演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用国标舞元素演绎中国故事,融入中国音乐、服饰妆容、动作造型的国标艺术表演舞也是屡见不鲜。

国标艺术表演舞具有代表性的比赛包括“CBDF国标艺术表演舞”“黑池舞蹈节”“桃李杯”舞蹈比赛、“CCTV舞蹈大赛”等,笔者通过收集近五届比赛中含有中国元素的15部优秀舞蹈作品作为本文分析的实例。

2.2 国标艺术表演舞中“中国元素”的具体运用分析

2.2.1 国标艺术表演舞中“中国音乐元素”运用分析

国标舞与其他舞蹈和体育运动形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其身体审美所追求的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即以真为美,以健康为美,来判定身体之美。体育讲求“公平、公正、公开”国标舞评审也要求舞者外在动作与内在情感融为一体,紧跟音乐节拍,尽情绽放自己的身体,以达到赏心悦目之审美诉求。艺术表演舞融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前提是不能丢弃竞技国标舞的音乐节奏,但是中国传统的音乐与西方音乐之间不仅有风格的差异,表现方式和审美也有所不同。斗牛舞起源于西班牙斗牛,西方的斗牛舞曲澎湃激昂、放浪不羁,给人的感觉是无所畏惧和勇敢自由。在《十面埋伏》中创编者在遵循斗牛舞曲的要求之下,以琵琶为主旋律,表现出古代军人的飒爽风姿和侠骨柔情,演绎出乱世英雄的决绝和从容。

在融入中国音乐元素的13部作品中,有10部都含有中国民族音乐和乐器,包括戏曲、方言等。传统乐器中“鼓”运用频率最高,这是因为鼓的节奏点十分鲜明,这与西方竞技国标舞音乐的特点相一致。部分艺术表演舞的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结合,《如梦令》将戏曲的唱腔、重金属摇滚音乐、爵士和钢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两头是极具现代感的重金属音乐,慢板音乐有宋词般幽怨委婉的节奏形式,中间部分则穿插着戏曲的唱腔,具有浓烈的中国风韵。部分作品的音乐全部是中国元素,《十面埋伏》中的音乐就是全部运用中国传统乐器,还穿插了古代沙场的一些声音如马的嘶吼声、利剑出鞘声。

国标舞的音乐之美有助于舞蹈意境的展现,国标舞中的音乐既可成为舞蹈者吐露情思的主线 ,又可感染观众共同投入到舞蹈表现的意境之中, 令人心驰神往、遐想万千,尤其能够充分表达那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微妙情感。优秀的艺术表演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得裁判员和观众的青睐,不仅仅因为舞者娴熟的技术、高质量的动作,更因为他们能融入音乐之中, 充分利用音乐来展现自我,音乐和形态相得益彰,从而达到表演者与观众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国标艺术表演舞的编排是以音乐为准则,每一次的队形变换、情绪起伏都伴随着音乐旋律的变换。音乐的轻重缓急、快慢交替、强弱变化对舞蹈编排者都有一定的启发,一段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可以帮助舞者进入表演状态,有利于观众沉浸到表演情境中。

表演作品《游园惊梦》中的音乐运用了昆曲作品“牡丹亭”里“游园惊梦”的唱腔选段,从最一开始就把观众拉入了满园浪漫的春色中,好像感受到了杜丽娘的感慨和忧愁。这段表演是一段双人的伦巴舞表演,在音乐中舞者缓缓起舞表现着一对爱人之间的悲欢离合,在表演结束后两名舞者仍沉浸在最后的旋律中。

2.2.2 国标艺术表演舞中“中国服装道具、妆容元素”的运用分析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民族特色。西方人以人体线条为美,拉丁舞中女舞者服装多露背、高开叉以亮片、珠管、流苏作为装饰,充分展现女性的身体曲线和力量,竞技国标舞的妆容也有着自己的特色,为体现健美,在竞技场上女选手要在全身涂满棕油,眼妆以烟熏妆为主。从中国古代服装可以看出,中国服饰藏而不漏,体现的是含蓄、内敛的美,传统的妆容也是体现女性的柔美,以粉、黄等暖色调作为化妆的主要色彩。但是中国传统服饰过于繁琐,在舞蹈表演中多有不便,舞台的灯光会淡化妆容效果,因此艺术表演舞中的服饰、妆容大多是改良过的。作品《游园惊梦》中女舞者身着白-粉的渐变长衫,上身借鉴了传统服饰中的盘扣和中式领,裙擺过膝,但为了便于舞者的发挥,上半身修身,裙摆也分割成了四片开叉至大腿根部。男舞者的服装是白-蓝的渐变长衫、长裤,长衫也是两侧开叉,男舞者的妆容采用了戏曲中的“吊眉”经过简化后既有戏曲妆容的感觉又不会破坏整体效果。

舞蹈服饰作为舞蹈构成的延伸材料,既能展示舞蹈演员的形体,还能传达舞蹈作品的象征性,更好地发挥其特有的艺术功能,同时,舞蹈服饰作为舞蹈的一种标识,还能表现特有的情绪内涵和时代特征。15部作品中全部都对中国服饰元素有所应用,通过服饰道具、妆容表达出作品里的时代特征。《青花》中以青花瓷瓶作为帽饰,在服装中也加入了蓝白相间的青花图案,明朝宣德年间青花瓷的制造工艺达到了巅峰,青花瓷体现了中华民族对高尚生活情趣的追求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如梦令》服饰设计借鉴汉服和戏曲元素,以红黑两色为基本色调,头冠上插上“翎子”,突出浓墨重彩的古风和古韵,男舞者里上衣采用汉服斜襟款式,外着黑色长袍,长袍下摆分剪成长条形状,下着黑色长裤,头顶雀翎;女舞者服飾上面具有典型的汉服特点,运用翘袖,用汉代的图纹修边,群摆则是摩登舞的大摆款式。

艺术表演舞的服饰和道具是分不开的,道具和服饰是互助的作用。《姻缘》中女舞者内穿绿色打底长裙外罩浅棕灯笼袖纱衣,男士以白色对襟长袖中长袍、黑长裤为主。这种服装的风格跟整部作品并没有明显的联系,但是男舞者胸前佩戴一朵大红花,两人直接用一跟牵红联系起来,观众瞬间明白这部作品跟婚姻有关,女舞者并不太鲜亮的衣服也帮助观众理解这并不是一段你情我愿的婚事。

2.2.3 国标艺术表演舞中“中国主题、背景元素”的运用分析

国标艺术表演舞的基本特征是以摩登舞或拉丁舞的本体语言为主体,适度吸纳其他元素创作出的多种题材、多样形式的国标舞艺术作品。它与其他舞蹈类的作品有着相同的文化功能,作品基本上是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社会现象和人的心理活动。

艺术源于生活,优秀作品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创编舞蹈的过程中最好的生活素材是传统艺术, 创编舞蹈的基础离不开生活中的点滴。竞技国标舞的重心是展现技术,根据舞种创编比赛套路,创编时主题、背景几乎不占比重,在艺术表演舞中表演占了很大比重,表演的主题和背景是整个表演的依托和线索,然后有思想的舞者运用曼妙的肢体语汇把舞蹈的主题艺术展演得淋漓尽致,与观众产生共鸣。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民俗都可作为表演题材。15部作品中有13部都以中国元素为主题和背景。《海河红帆》根据著名作家刘誉的《锋刃》改编,以上世纪三十年代天津海河边那道不曾磨灭的红色信念为背景,塑造我党地下工作者为理想和信仰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为主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员初心如磐、牢记使命的革命精神。《胡同映象》是以老北京胡同里百姓轻松诙谐生活为背景,描述出玩鸟笼、剪纸、皮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把老北京人的形象表现得丰富立体。

竞技国标舞是两个人之间的互动,舞蹈风格是浪漫、激情,这就使得部分艺术表演舞脱离不开男女之间的爱恨纠葛。《霸王别姬》是以垓下之战为背景,以项羽和虞姬最后的决别为主题。开头是男舞者捧着剑,氛围凄凉,表现出霸王面对战局的无力感,女舞者出现后向男舞者行礼,仿佛真地看到了项羽虞姬在乌江见的最后一面,最后以虞姬自刎乌江畔结束整个表演。现在的艺术表演舞,尤其是团体舞在主题和背景的选择上逐渐脱离了爱情。《飞天》以中国佛教石窟壁画中能歌善舞的香音女神为人物主线,描述了神话中天宫神殿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表现的是人们对佛教的尊崇,对神话中天宫神殿的向往。

2.2.4 国标艺术表演舞中“中国动作、造型元素”的运用分析

舞蹈是以肢体语言叙述故事的艺术表现形式,以人体为主,用动作、造型将现实情境、内心纠葛、生活百态通过提炼总结在舞蹈中,在舞台上呈现出来。中国国标艺术表演舞运用中国的动作、造型元素主要来源是中国的民族民间舞、古典舞、武术、戏曲。

“武舞同源”。经学者们考证:中国宋代以后消失的古典舞,某些动作仍在武术中得到了保存,这也充分说明了舞蹈与武术之间的关系何等密切。有的放矢地汲取中国传统武术动作对艺术表演舞的发展大有帮助。作品《弟子规》在表演开始和结束都行了武术的抱拳礼,在表演的前半段运用了大量的太极动作,包括“野马分鬃”“单鞭”“白鹤亮翅”等,动作整齐震撼,表演期间观众掌声不断,在表演结束舞者退场后又返场向所有裁判员和观众行叩拜礼,表现了他们对全场人员的尊敬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悌忠义。

作品《丝路·行》中舞者上半身保持敦煌舞的姿态,脚下是拉丁的舞步动作,舞者用拈花手和佛手位代替了国标舞中的传统手位,敦煌舞中体态下沉、出胯、冲身形成三道弯,与拉丁舞中胯部扭动的动作较为相似,因此在表演中融入了大量敦煌舞的动作。表演中的一大动作亮点也就是表演开始的托举也充分融入了中国传统舞蹈元素,男舞者在托举女舞者的同时快速旋转,动作来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戏曲有基本功,也有属于“生、旦、净、末、丑”自己的造型动作。五种行当中每个行当又可以分为不同角色,如“旦”可以分为“青衣”“刀马旦”“花衫”等,每个角色的造型动作又不尽相同,在艺术表演舞中融入戏曲元素的方式多样。作品《游园惊梦》中女舞者扮演的杜丽娘属于昆曲旦角中的“闺门旦”,表达的是女主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在表演中有许多动作都是女主向远处延伸,满怀期待。

3 国标艺术表演舞融入“中国元素”的理论分析

3.1 国标艺术表演舞融入“中国元素”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3.1.1 中国具有内在文化优势

中国民族民间舞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不同地区和民族对于美学不同认识的表达。中国拥有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先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古典舞蹈,这些舞蹈无论是内涵还是动作、造型,乃至舞者的一颦一笑,呼吸吐纳都有着丰富的经验。我国的戏曲历史源远流长,戏曲有360多个曲种,其中京剧、昆曲、川剧最为古老和出名,传统乐器数不胜数,古琴是中国古老的乐器之一,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

国标舞流入我国不过百年时间,与中国的历史长河相比它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孩子。促进国标舞的本土化发展,要借鉴中国古代“和而不同”的思想,要在不改变国标舞规则的要求下,合理地融入中国元素,丰富的中国文化给艺术表演舞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国标舞融入中国有重要意义。

3.1.2 “中国元素”的取材更加合理

艺术表演舞最初对中国元素的选取集中在中文歌曲和一些加入传统图案的服饰上。如今对中国元素的应用更加广泛和科学。

在上文对中国元素的分类中,中国元素包括:(1)现代著名建筑及伟大成就,如国家鸟巢、中国高铁。(2)著名的历史人文景观,如敦煌的莫高窟,作品《飞天》的灵感就来源于此,莫高窟至今已经有了1654年的历史,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3)重大发明创造,如中国的四大发明、瓷器,明、清时期青花瓷的发展达到巅峰,官窑和民窑协同发展,在作品《青花》中就是描绘工人制作青花瓷的场景。(4)民俗节日、食物,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每个節日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传说,不同的节日也会吃不同的食物,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如春节放鞭炮、吃饺子。(5)传统的戏曲和乐器,中国有九大传统乐器包括埙、编钟、琵琶等,戏曲中,每个曲种从行当的划分、服饰的样式到妆容动作各不相同。(6)重要的人文思想,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这些文化发展到今天依然是许多人的信仰,作品《弟子规》就是以道家文化为主题进行的创编。(7)著名自然景观,如中国的五岳、长江、黄河,这些景观是大自然的馈赠,作品《海河红帆》中表达的就是海河儿女的红色信仰,有些城市就像是一种符号,代表的就是一种精神,如延安等。

合理运用中国元素可以有效避免对中国元素的滥用,在运用过程中认真学习中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舞蹈自身的特点,锦上添花。

3.1.3 为宣传中国文化开辟了新的思路

文化对于人们的心理作用被称为是文化认同,它包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来文化的接受,中国元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把它融入到外来的国标舞中,是一种文化融合,把这种融合再带出国门,对于中国文化的宣传开辟了新的途径。

多年来,我国始终保持与世界国标舞组织的紧密交流与合作,多次承办世界国标舞顶级赛事,如WDSF世界国标舞大奖赛 、WDSF世界国标舞精英赛 、WDSF世界职业拉丁舞锦标赛、WDSF拉丁舞/标准舞世界杯赛、WDSF 世界表演舞锦标赛等。作为连续承办世界国标舞大奖赛总决赛的国标舞圣地——上海卢湾,前世界国标舞联合会主席卡洛斯更是称其为“东方的麦加”“亚洲的发动机”,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对进一步扩大中国国标舞国际影响力和提升我国话语权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的国标舞早已不是“小透明”,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一席之地。国标舞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把中国文化带出国门,但作为一项规范的竞技运动对,它对动作、音乐有着规范的要求,相比之下以国标舞为本体语言的艺术表演舞有更大的创编自由。中国黑池举办的团体舞比赛中连续多年拿金拿银,而在这些节目中从音乐到妆容都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极大地宣传了中国文化。

通过这种宣传,国外的很多舞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国际国标舞联盟(IDSF)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的国际标准舞大赛的决赛中,摩尔多瓦代表队用了9首中文歌曲作为舞蹈的背景音乐。摩尔多瓦代表团从教练到成员都是摩尔多瓦人,对中国文化了解甚少,因此他们曾派人专门来到中国学习,这支舞的编排耗费了3年的时间。

3.2 国标艺术表演舞融入“中国元素”与中国国标舞发展的关系

3.2.1 推动国标舞进入中国主流舞蹈圈

国标舞从服饰到动作和表情都十分夸张和开放,刚传入我国时对我国的文化认识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虽然国标舞的“社交”功能被淡化,但其以社交为核心的审美功能,却早已隐匿在身体动作之中,成为国标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表演娱乐和社交休闲是国标舞早期不断传播发展的主要动力,其最大的特色,即为带有明显的世俗情结和生活情趣,也正是这些世俗情结挥之不去,使得人们对国标舞抱有种种历史成见。这种成见严重阻碍了国标舞在中国的发展,使得人们觉得国标舞没有内涵,国标舞长期不能出现在主流舞蹈圈里。

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舞蹈文化,有着非常完整的体系,从民族民间舞到古典舞,每一种都可以作为一种“符号”代表着中国的舞蹈文化。国标舞作为一个外来舞种,融入中国主流舞蹈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像“CCTV舞蹈大赛” “桃李杯”舞蹈比赛这些国家主流舞蹈比赛中,上个世纪一直都没有国标舞的身影,直到国标艺术表演舞的出现。现在“CCTV舞蹈大赛”“桃李杯”舞蹈比赛中都有专门为艺术表演舞设的国标舞专场,这些比赛的水平很高,舞者来自全国,但是在这些比赛中仍然没有关于竞技国标舞的安排。艺术表演舞的发展对于国标舞在全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2.2 促进国标舞中国风格的形成

国标舞的发展也是融合各个国家自己的风格特点而逐渐丰满起来的,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有着自己的文化特点,礼仪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讲究含蓄、中庸,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也有一些影响。在中国国标艺术表演舞中简单粗暴的“男女动作”几乎没有,即使是双人表演舞也蕴含着丰富的背景和内涵,群体舞中所表达的意义和精神更是丰富多样。

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创新,国标舞在中国的发展也不能固步自封,一味地模仿,必须注入新鲜的血液。中国的舞者对国标舞前期大多是模仿,由于国人自身条件(外形、轮廓)上的差异在国际大赛上夺冠的寥寥无几,但在艺术表演舞中,国人在规则的允许下,创编出符合自己外形特点、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舞蹈表演,已经在许许多多的国际大赛中获得优异奖项。

3.2.3 带动国标舞行业的发展

国标舞的发展依靠的不仅仅是国家的力量,很大一部分是社会力量的推动,随着艺术表演舞的发展,服务于艺术表演舞的人才被广泛需要。1997年北京舞蹈学院开始招生国际标准舞专业学生,开启了高等院校国标舞本科教育的里程碑,培养国际标准舞“高、精、尖”人才, 2001 年,体育院校也开始招生国标舞方向学生,培养 “教、训、表、编、管”于一体的一专多能、复合应用型。目前开设国标舞专业的院校有近100所,主要是体育类院校、艺术类院校和部分综合类。除此之外,还诞生了很多专门服务于国标舞行业的培训学校,这些院校不仅为中国国标舞培养和输送了数以千计的优秀舞蹈选手,还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国内外大赛。

协会规划艺术表演舞竞赛,制定比赛措施,建立保障制度,这些举措使我国艺术表演舞管理机构的阶梯性、竞赛的制度化和运动技术的规范性等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加快了我国艺术表演舞发展的步伐。艺术表演舞中加入“中国元素”拓宽了行业从业群体,也出现很多跨行业的人才,国标舞跟戏曲、武术等行业的联系更加密切,在艺术表演舞的排练过程中为了更加科学的理解和运用这些元素,很多团队都会临时外聘专业指导员。

3.2.4 国标舞的发展有利于国标艺术表演舞融入“中国元素”

早期的国标舞在我国就是简单地模仿,国标舞的编排完全依赖于西方,在技术技巧及组合等方面的编排模仿西方选手,这个时期的国标舞还没有成型更不要说创新。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开设国标舞专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选手和舞蹈编导,随着国标舞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与国标舞项目的锻炼中,国标舞需要不断地突破和创新,融入中国元素成为很好的创新手段。融入中国元素,创编出适合中国人情感、中国人外形特点、也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完成的动作。

在全球化的今天,频繁的国家交流与合作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为国家形象的塑造增加了更多内涵,我国舞者在国际比赛中的行为和表现都是一种“符号”,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比赛充当的是媒介的作用,每一次国际的比赛都是舞者展示自己实力的机会,也提供了宣传中国文化的机会,而在国标舞中融入中国元素是最好的文化交流的方式,使国家形象的传播更具有穿透力。国标舞发展得越好,踏入更高舞台表演的机会越多,国标舞的快速发展对于艺术表演舞中加入“中国元素”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4 结 论

4.1 艺术表演舞“中国元素”的运用日趋成熟

國标舞是欧美舞蹈和运动精髓的展示,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中国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能够为国标舞提供丰富的艺术元素。国内一些研究认为中国国标舞融入中国元素有着“对中国元素理解不深刻”、“元素融入过于碎片化”“没有对中国元素经过科学选取”,但在对15支作品进行分析之后发现艺术表演舞的创编已经日趋成熟。15支作品中对中国元素的应用都经过深刻探讨和认真学习,表演中中国元素作为一种符号代表的是中国精神、中国民俗、中国艺术,它是以国标舞本体语言进行的创编,并不是脱离开一切束缚形成的全新舞种。如今艺术表演舞对“中国元素”的运用虽然不能说是完美无瑕的,但是它从选材到运用形式都逐渐科学化,慢慢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未来一定会有更深层次的提高。

4.2 艺术表演舞运用“中国元素”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表演舞中运用“中国元素”对中国文化的宣传开辟了新的途径,对中国国标舞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国际的表演舞台是展现中国文化的良好途径,中国文化是艺术表演舞融入中国元素的源泉,中国历史悠久,中国元素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国标艺术表演舞是在不断变革发展的社会中逐渐地丰盈起来,国标舞作为一个“舶来品”它的表演要符合国人的审美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在艺术表演舞中合理科学地融入中国元素是国标舞进入中国主流舞蹈圈的直接途径。不破不立,国标舞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它的编排需要不断创新,因此国标舞的快速发展可以帮助艺术表演舞创新科学地融入“中国元素”。

参考文献:

[1]石琳.试论国标舞中艺术表演舞的审美特征及其本土化[J].国际舞研究专栏,2016(5):39-42.

[2]何跃春,等.国标舞审美特征探析[J].体育学刊,2015,22(1):58-61.

[3]吴东方,等.论国标舞音乐的作用及美感的要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103-105.

[4]刘阳,等.国标舞服饰“中国化”论析[J].体育学刊,2012,19(6):62-64.

[5]薛元骏.试论国际标准舞的情感表现[D].北京:北京舞蹈学院,2014.

[6]安琪.艺术融合视域下国标舞引入中国元素的分析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7,38(2):116-119.

[7]宋娟,等.新时代国标舞的本土化: 价值、困境与出路[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0,37(4):444-448.

猜你喜欢
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在室内陈设中的应用
中国元素在室内陈设中的应用
中国元素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日本动漫中的中国元素及对中国动漫文化产业发展启示
《大鱼海棠》《大圣归来》的成功对动画基础教学的几点启示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风”
服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