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化之旅,传承红色基因

2021-11-04 10:44
旅游 2021年9期
关键词:奉天战犯战俘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这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的专题博物馆,馆内展陈痛揭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行,展示了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英勇壮举。

博物馆共设有7个展厅,展览照片800余幅,实物300余件,文献、档案资料近100件,大小型场景19组,雕塑4尊,油画、国画等20余幅,电脑触摸屏14台,大屏幕电视录像机2台。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配备有分区广播、中央空调、影视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脑系统及无线网络等设施。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辽宁省对台交流基地。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TIPS

地址: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 号

电话:024-88338981

时间:夏季:9 :00-17:00(16 :30 停止入馆)冬季:9 :00-16:30(16 :00 停止入馆)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1942年至1945年期间,日军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中心战俘营,时称“奉天俘虏收容所”,曾关押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法国6个国家的战俘共计2019人,平均年龄26岁,军级以上军官76人,248人长眠在这里。也是二战期间日本在本土及海外占领地设立的18座战俘营中保留最为完整的一座,被称为“东方奥斯维辛”。2008年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反映二战盟军战俘题材的专题博物馆。

旧址内专门辟出展区,用于展示盟军战俘的漫画。在当时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1475号战俘威廉·克里斯蒂·沃特克、438号战俘巴顿·富兰克林·品森和1658号战俘马康·弗蒂尔用铅笔创作了上百幅表现战俘劳作和生活的漫画,成为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珍贵见证。

TIPS

地址:沈阳市大东区地坛街30-3 号

营业时间:周二至周日 08:30-16:30公交:230、237、243、274 路至和睦路地壇街下车

沈阳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

沈阳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现为北陵电影院的一部分。展馆依托最高人民法院沈阳特别军事法庭1956年6月9日审判日本铃木启久等主要战犯时的旧址所设立,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以审判日本战犯为主题的博物馆。1956年6月9日至7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太原两地分别对涉及四个案件的铃木启久、富永顺太郎、城野宏、武部六藏等45名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1956年6月9日上午8时30分,沈阳特别军事法庭正式开庭,对日本前陆军中将师团长铃木启久等8名主要战犯进行审判。这是中国人民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由中国人担任审判官,不受任何外来干扰审判外国侵略者,是当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令世界瞩目的大事。

TIPS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黑龙江街77 号

时间:周二至周日 09:00-17:00

公交:106、280、281、290、292 路至审判法庭陈列馆下车

电话:024-86841108

东北陆军讲武堂

东北陆军讲武堂,在民国时期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列,为中国当时四大军官学校之一。1907年8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遵照清政府兵部奏定“各省应在省垣设立讲武堂,作为带兵者研究武学之所”,遂借用奉天陆军小学堂房舍(大北关老将军府院内)设立东三省讲武堂。后因辛亥革命爆发,办学一度中断。

1919年,时任东三省巡阅使的张作霖,重新办学,更名为东北讲武堂,旨在使其成为奉、吉、黑三省各地驻军中下级军官研究讲武之所。东北讲武堂分设步、骑、炮、工、辎五科,聘请来自全国的优秀军官担任教官,东北讲武堂在这一时期发展壮大。1926年6月改称东北陆军讲武堂。这里,走出了13位新中国开国将军。

《吕正操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载:1923年冬,张学良选送他进入东北讲武堂第五期步兵科学习,这期间吕正操严于律己,十分刻苦。自东北讲武堂毕业后,吕正操先后担任张学良的副官、秘书、同泽俱乐部干事、第16旅参谋处长、第16旅647团团长等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吕正操所在部队被改编,他担任新改编的第53军691团团长,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7年10月,吕正操率部在河北晋县小樵镇加入八路军,并担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分区司令员,创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他组织根据地军民开展游击战争,最著名的就是用“地道战”和“地雷战”打鬼子,他因此得了一个“地老鼠”的称号。新中国成立后,吕正操被授予上将军衔。

TIPS

地址: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5 号

公交:168、230、243 、275 、384 、385、386 路、观光一线至天江老龙口下车

北大營营房遗址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有感于奉天乃清朝“肇兴之地”,为加强对沈阳城(当时称奉天)的防务,倡导修建了北大营。1931年9月18日晚,北大营是九一八事变中日两军冲突最初开战地。北大营位于奉天北郊大约3公里处的一个村落,是东北军劲旅第七旅驻地,驻7000人左右,由于执行不抵抗政策,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就被七八百人的日军攻破。但是东北军中仍然有零星自发的抵抗,当时北大营驻军620团团长王铁汉就是其中一人,他冒着违抗军令的大罪,带领着士兵奋起反抗,打死打伤日军25人。在九一八博物馆有两张照片记录了日本关东军为进攻北大营中所阵亡的步兵班长新国六三修造木制灵位,泛黄的照片背后清晰印着“奉天北大营”炮弹印章和“昭和留念九月十八日进攻奉天北大营战迹纪念”,赤裸裸地反映出日本关东军的罪恶行径。

由于历史变迁,北大营的历史痕迹存留下的已经不是很多了,现存遗址建筑为三栋军营营房遗址,已被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TIPS

地址:沈阳市大东区柳林街4号

公交:151路至观泉路二台子街下车

猜你喜欢
奉天战犯战俘
影像志
什么是战俘?(答读者问)
清末移民对奉天地区粮价的影响
奉天讨罪
也门交战方两天内交换224名战俘
清末民初奉天地区女子教育问题的研究
以哈有望交换战俘
朝鲜战争交换战俘的真实场面
第一曲
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