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视域下广西钦州港发展研究

2021-11-05 02:42侯名芬
中国西部 2021年5期

[摘要]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我国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广西钦州港是我国西部地区最近的出海口,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的关键节点、交通枢纽,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格局中被定位为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视域下,钦州港必须依托“港”的资源,做好“海”的文章,锚定“道”的目标,加大互联互通,推进设施配套;发展港口经济,形成临港集群;搭建平台网络,降低物流成本;完善协同机制,扩大良性互动;强化科技支撑,落实保障措施,为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港口经济;海铁联运;开放发展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21)05-0049-07

[作者] 侯名芬 讲师 中共钦州市委党校经济学与文史教研室 钦州 535099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我国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广西钦州港位于北部湾最顶端,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我国西部地区最近的出海口,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的关键节点与交通枢纽。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格局中,钦州港被定位为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广西钦州港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对于高水平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我国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与广西钦州港的发展态势

1.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对广西钦州港的规划定位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我国西部省市区与新加坡合作打造的一条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以重庆市为运营中心,以广西、贵州、四川、甘肃、青海等西部其他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海南省为关键节点,采用海铁联运的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北部湾港通达新加坡及世界各地。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9年8月2日印发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发改基础[2019] 1333号),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由地方探索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西部地区开放开发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按照《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三条西部陆海贸易“主通道”将加快建设:重庆 贵阳 南宁 北部湾、重庆 怀化 柳州北部湾、成都泸州(宜宾) 百色北部湾,形成重庆、成都、北部湾港等主要陆海通道枢纽[1]:。这三条“出海”路线,哪一条都绕不开以钦州港为核心的广西北部湾港。

钦州港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位置,是北部湾区域的交通枢纽(广西北部湾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三港”中的核心港),也是中国 东盟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现今,钦州港是广西沿海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中国家级开放开发平台最为集中的城市港口,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钦州保税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等就落户在钦州港区。《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指出:“钦州港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支持钦州港建设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集装箱泊位”[2]。进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西部陆海新通道迎米了高质量建设的新格局。2021年8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发改基础[2021]1197号)再次指出:“对标国际一流港口,优化港区资源整合与功能布局,提升码头、航道设施能力及智能化水平,建设智慧港口”[3]。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要求的深入贯彻,广西钦州港迎来了历史性的重大發展机遇。

2.广西钦州港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是政策支持强劲有力。钦州港所在的钦州市委、市政府很早就组建了西部陆海新通道(原南向通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与国家以及广西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北部湾港、沿海铁路、海洋等相关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国家、广西加大对钦州港发展的支持力度。在专题研究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的基础上,钦州市先后制定出台了《“一带一路”两部陆海新通道钦州市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钦州港现代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9 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并协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中马钦州产业园、钦州保税港、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个国家级开放平台协同发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基础条件逐步改善。钦州港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尤其重视“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集装箱泊位建设。目前,钦州港已建成大小码头泊位8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10万吨级泊位8个;建设航道项目6个,包括30万吨级进港航道、10万吨级东航道、1万吨级西航道及金鼓江5000-50000吨级航道、30万吨级进港支航道,全港航道总长达106.4公里。钦州港建成了全国唯一一个位于非省会、非计划单列市的集装箱中心站,还开工建设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即将建成全国唯一一个从港口卸船到中转全程自动化的物流基地。

三是临港产业迅速聚集。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钦州港以发展绿色石化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构建高质量的临港产业集群。近年来,钦州港成功引进了上海华谊、浙江桐昆、浙江恒逸等一批化工龙头企业,初步建成“油、煤、气、盐”四头并进的多元化绿色石化产业体系,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与此同时,钦州港进一步夯实港口经济基础,大力发展包括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广西沿海地区重要的修造船、能源保障、粮油加工和林浆纸基地。

四是通关效率不断提升。钦州港探索开辟西部陆海新通道通关通检和港口服务“绿色通道”,构建智慧物流和通关体系,推动实施集成企业公共平台服务和“一票制、一口价”联运服务模式。全程海铁联运“一口价”线路增至45条,综合物流成本降低36%,中介服务收费下降40%。2020年,钦州港进口通关效率排名全国第5位,出口通关效率排名全国第18位。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颁布实施为新的起点,广西钦州港实现了从相对封闭走向开放前沿的巨大转变。目前,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朋友圈”的不断扩大,钦州港正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贸易、产业、信息等全方位要素集聚的重要枢纽。2020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主要港口的吞吐量整体表现欠佳,但是以钦州港为核心的广西北部湾港表现却令人刮目相看。整个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全年完成505万标箱,同比增长32.2%,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中增速位居首位。货物吞吐量全年完成2. 96亿吨,同比增长15.6%,增速位列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2位。其中,钦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95. 04万标箱,同比增长31%,连续5年位居广西北部湾“三港”之首。货物吞吐量完成1.01亿吨,同比增长l9%。随着“渝桂新”“陇桂新”“蓉欧+”等海铁联运班列相继开通,越来越多西部地区货物选择从钦州港进出。凭借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机遇,钦州港先后与7个西部城市开展陆海战略合作,与4个东盟国家港口缔结国际姊妹港,至此中国 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成员达到39個。

二、广西钦州港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区经济总量偏低,临港产业规模不够

尽管近几年来广西钦州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规模还是比较低。2020年,钦州市GDP仅为1388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钦州港片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1亿元。近年来,钦州港引进了中石油、中船、国投、华谊等大型企业,但产业结构上过分偏重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而大型物流、金融保险、信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这导致产业链发展不成熟、上下游不配套,西部陆海新通道货源不足。

2.港口设施基础薄弱,互联互通能力有限

钦州港目前建成投入使用的泊位有80个,但集装箱泊位较少,目前只有2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6个7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和2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用于集装箱装卸作业。石化园区配套码头和中大型散杂货、件杂货码头均显不足。目前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1-8号泊位已具备靠泊1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能力,但现有东航道虽满足10万吨级散货船和油船进出港,但不能满足1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进出港。

3.企业物流成本偏高,营商环境有待改善

虽然钦州港已经实现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陆无缝对接,海铁联运与江海联运物流成本基本持平而且具备时间优势,但在陆海上行和下行过程中还存在货物运输落空的现象,物流成本仍较高。目前,钦州港还没有一家大型物流龙头企业,也未形成大型物流园。由于未能及时形成规模优势、行政手段推动不可持续以及市场环境脆弱,钦州港物流成本降低存在较大困难。

4.人才匮乏,信息服务明显不足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港口竞争力的关键。但由于种种原因,钦州港人才队伍建设与其枢纽港发展定位、临港产业发展不相匹配,高端人才吸引不来、基础人才留不住,人才出现结构性短缺。钦州港信息化程度还不高,“信息孤岛”现象比较明显,信息服务能力较为薄弱。

5.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投资发展意愿不强

目前,北部湾港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三港距离较近,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港口服务价格上不去,港口企业竞争乏力,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航运低迷大环境的影响,航运企业在不断高涨的燃油、人力资源成本下也面临巨大压力。近年来,由于国家、广西对钦州港项目和资金等支持力度的减弱,钦州港项目储备不足,投资下降幅度较大。

三、广西钦州港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的对策建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沿线更多地区和城市的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已成为带动我国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新引擎。广西钦州港要坚定依托“港”的资源,做好“海”的文章,锚定“道”的发展方向,进一步突破码头、航道、集疏运体系、产业、物流、信息自动化、人才等瓶颈,加快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

l.强基础:加大互联互通,推进设施配套

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互联互通是关键。广西钦州港要统筹推进通道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港口集疏运体系,重点打通铁路、公路运输干线,畅通瓶颈路段,构筑海铁联运、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

一是加强港口码头泊位建设。在实现钦州30万吨级油码头及航道全面投入运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钦州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及其配套航道工程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钦州港西航道扩建工程、三墩作业区及大宗散货码头建设。加快推进钦州保税港6-8号泊位的“散改集”建设,规划建设钦州港大型专业化锚地。

二是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完善陆海联动货运大通道,加快建设钦州东站至三墩铁路、海棠至勒沟高速公路等疏港铁路、高速公路项目,完善三墩、大榄坪等作业区铁路支线,打通港口“最后一公里”铁路、公路运输瓶颈,实现货物快速集散。加快金鼓江疏港(钦海)大道建设,开工建设钦州港进港公路改造提升工程、鹰岭作业区疏港道路,建成金鼓大街改扩建(路面改造)工程。完善钦州港东站至大榄坪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铁路专用线的建设。

三是加强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建设。重点抓好大型集装箱码头建设,高度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码头业务流程的全自动化,自动完成装卸生产全过程。尽快完成钦州大榄坪南作业区7-8号泊位自动化升级改造。尽快新建大榄坪南作业区9—10号自动化集装箱泊位。

2.壮产业:发展港口经济,形成临港集群

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产业发展是根本。广西钦州港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发挥港口这个最大优势,把临港产业、港口经济这篇文章做大做强,打造临港“产业航母”,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壮大物流供给,活跃贸易通道。

一是快速形成高质量临港产业集群。根据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自贸区钦州港片区58.19平方公里,主要规划港航物流、国际贸易、绿色化工、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七大产业布局[4]。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两个千亿元产业为核心,大力延伸上下游产业链,规划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等更多产业集聚平台,形成“1十4+N”千百亿产业格局,推动“三千亿级”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二是以“飞地经济”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地区[2017] 922号),钦州港要大力实施以园招商、以商招商、招大引强,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新型“飞地”经济。结合“飞出地”在产业、资本、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合作建设“无水港”、临港产业园和物流园,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双方合作共赢。

三是促进临港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港城一体、产城融合”,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手段,以完善城市功能为依托,形成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模式。加快钦州石化产业园区提质升级.打造国家级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园区新标杆。立足现有重化工业基础,大力发展临港金融、临港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港口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还要尽量避免与北海、防城港左右两座城市同质化、低水平、重复性竞争,实现错位发展、创新驱动。

3.优环境:搭建平台网络,降低物流成本

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营商环境是核心。广西钦州港应紧紧抓住营商环境这个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放改服”改革,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和通关效率,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发展大型物流企业龙头,加快形成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

一是搭建优质高效的口岸营商环境。继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完善港口物流枢纽设施,引进大型国内外优质航运和物流企业落户钦州港,提升钦州港集装箱的货运量,推进口岸的高效率、低成本、便利化。在现有“五定”(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班列的基础上,全面推行集裝箱全生命周期管理、海铁联运、一单制、一口价等创新改革办法。进一步规范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为,配套金融延伸服务,适当调降进出口集装箱装卸费、拆装箱等港口作业费用,降低港口船务及中介代理等收费,进一步规范各类中介服务收费行为。

二是搭建陆海联动的港航物流网络。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要求,加强与各运营主体的战略合作,服务渝桂、川桂、滇桂等重点线路,尽快实现双向“天天班”,柳州、桂林、百色等区内城市至钦州港的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加强与中远海集团等大型航运企业合作,加快集装箱航线网络市场的培育,适时开通、加密欧美等地区远洋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规划建设北部湾航运服务集聚区,尽快实现北部湾航运交易所挂牌运营,全面运营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构建现代化港航服务业体系。

三是搭建统一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整合港口线下服务窗口,建设基于数据驱动的港口物联网信息平台。依托信息平台,与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以及仓储、配送、码头、堆场等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对接,实现港口与港口相关物流服务企业的无缝连接。打通船公司、船代、货代、货主、海关等物流参与方的信息孤岛,积极引导供应链各方参与平台建设。

4.紧合作:完善协同机制,扩大良性互动

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合作共赢是动力。由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涉及诸多国家和地区,应突出对内对外合作,完善通道建设和运营的长效合作机制,平衡各方利益,推动多方面、深层次、紧密型合作。

一是促进钦州港国家级开放开发平台更好发挥作用。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要围绕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港口经济集聚区和中国一东盟合作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更加“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创造更多“钦州经验”,建成西部陆海合作示范区。最大限度地发挥中马产业园、钦州保税港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平台的功能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形成发展合力,共同建设连接中国与东盟时间最短、效益最高、价格最优的国际贸易大通道。

二是促进钦州港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的分工合作。立足钦州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枢纽港的定位,强化钦州与沿线节点城市的分工与合作,加快布局一批符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需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制造服务中心、物流运输中心和交通、产业、集镇走廊,加快提升新通道建设和营运水平。

三是促进钦州港与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良性互动。拓展以东盟为重点的对外合作区域,着力搭建“钦州平台”。把握东盟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RCEP即将生效的新契机,打造电子信息、汽车、纺织等加工贸易集群,拓展钦州特色农产品对外加工贸易,建设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利用中国一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纽带,在港航、产业、物流、信息、人文等多领域开展合作,营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建设氛围。

5.重人才:强化科技支撑,落实保障措施

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人才体系是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尤其需要大批交通、产业、物流、金融、商贸、服务等方面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钦州港要尽快建立一套强有力的创新创业人才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快高质量人才要素汇聚。

一是注重创新创业创造人才的引进与使用。按照《钦州市建设“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城市人才支撑若干措施》以及《钦州市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培育计划实施办法(试行)》,《钦州市人才研发飞地奖补实施细则(试行)》等配套政策,重点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紧迫需要,实施领军型人才团队引进培育计划,以高质量的人才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注重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激励。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支持他们在钦州港大胆进行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对产业关联度高、便于应用转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项目,要在财政经费安排上予以倾斜。科研成果转让收益要切实保障科研人才获得与付出相匹配的劳动所得。

三是注重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关心人才生活,及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便捷、更贴心、更高效的服务,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生态。通过设立人才服务站、开通服务热线等形式,探索增加“网上服务”功能,及时协调解决人才住房、子女就业等各类问题,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做大用。

参考文献:

[1][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通知[EB/OL].(2019-0802). www. ndrc. gov. cn/fggz/zcssfz/zcgh/201908/t20190815—1145787. html? code=&Jstate=123.

[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21-08-17). https: //www. ndrc. gov. cn/xxgk/zcfb/tz/202109/t20210902—1295952.html? code=&_state=123.

[4]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Z]. 2019.

(责任编辑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