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2021-11-05 02:21姜兴国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外资企业教师队伍信息化

姜兴国

9月15日,郑州外资企业管理学校的一堂职教直播课借助腾讯网快速传播,这不仅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尚未返校的本校学生受益匪浅,还创造了近年来该校线上直播课最高收视纪录。

作为一所民办中职学校,为何要把课堂搬到线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郑州外资企业管理学校在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上又有哪些创新和突破?笔者结合学校实际,从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发展、助力教师成长的角度进行思考。

一、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

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的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同时,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郑州外资企业管理学校创办伊始,学校领导班子就十分重视新技术在教学管理上的应用,并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特别是要把新技术运用到课堂上、实训车间及毕业生的就业跟踪服务等环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等深度融合。学校2018年被认定为河南省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单位后,就致力于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教学思维、推动信息化应用在教师队伍中的规范和普及。同时,学校积极寻求突破口、创新点,让教师在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

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

(一)定向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专业素养

要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信息素养是关键。郑州外资企业管理学校采用培训与量化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拟订具体的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并采用集中授课、线上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多种培训形式,确保每个教师每月不少于6课时的培训时间。平时的随堂听课跟踪、单项技能测评、学期末量化考评,让教师逐渐养成信息化思维。他们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思维转换成互联网思维,不断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元化课程,让学生的学习不受课堂局限

课程学习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郑州外资企业管理学校各个班级都配置了新一代电子白板,通畅的网络、充足的资源为各专业进行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保障。语文课上,学生可以聆听名家朗诵;历史课上,丰富的视听资料让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变得生动起来;专业课上,学生有机会听到专家学者和行业大咖的精彩讲述……随着省市职业教育资源和应用平台的日益充实,目前,教师已经在尝试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前和课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积极响应上级教育部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教师虽身在各地,但通过线上为学生推送课前学习资源,及时跟踪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做到课前、课中、课后的即時反馈与互动,实现教与学方式的重大转变,展现了教学新气象。

(三)学分制试点,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

郑州外资企业管理学校是郑州市教育局推行的中职学校学分制首批试点单位。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学校与浙江一家公司合作,开发了一款基于中职学生日常学习和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将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量化记录下来。针对中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成熟的特点,学校将学生参加竞赛、社团活动、公益劳动等情况纳入学分制,让学校的各种活动参与度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在推行学分制的过程中,学分换算和认证仍需要学校继续优化和完善学分制管理信息平台,提升教师对信息获取、分析、使用和反馈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精细化管理,保障学生实习就业全服务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长期以来,郑州外资企业管理学校的工作重点就是解决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安置。然而这项工作由于涉及人多、涉及面广,学生和企业的需求千差万别,往往是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效果却不甚明显。郑州外资企业管理学校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了顶岗实习学生(毕业生)、实习(就业)单位的数据库,将双方的意向需求、岗位动态化调整过程等展示出来,大大减轻了教师的人工统计负担。学校还依托不断扩大的资源数据库,不仅实现了校园与企业的精准对接,为学生提供了更具有针对性的实习(就业)岗位,还使学校提出的终身就业跟踪服务承诺落到实处。

三、切实保障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创新中的应用

基于社会变革、科技发展及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的影响,郑州外资企业管理学校在全力开展河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了包括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内的发展规划,切实保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助力教师队伍成长、加快教育教学创新上的应用。

一是鼓励教师应用新技术教学。学校根据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需要,制订学校新技术应用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并纳入学校三年发展总规划,统筹调度。特别是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健全完善新技术应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新技术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二是建设新技术应用实训基地。为满足社会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与腾讯、字节跳动等公司开展产教融合深度合作,共建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实训基地,既保障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激发了中职学生学习和实训的兴趣。三是参与大数据人才培养计划。学校积极参加郑州市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人才培养“码农计划”。一方面,学校大力引进相关专业“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学校与政府、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为郑州市大数据产业储备人才,助力全市大数据产业发展。

信息化建设和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郑州外资企业管理学校将以全新的视角、开放的心态,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逐步实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外资企业教师队伍信息化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新时期浙江省外资企业转型升级探究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
我为园区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