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极端天气降临城市该怎么办?

2021-11-05 19:41刘君言
知识就是力量 2021年11期
关键词:城市热岛热浪气候变化

刘君言

2021 年7 月,德国南部威斯特法伦地区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图片来源/ 绿色和平)

气候变化冲击城市安全

2021年,北半球各城市都经历了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事件。

5—6月的春夏之交,热穹顶效应(大量热空气在这片地区上空被高气压向下推,从而产生的高温现象)笼罩在北美上空,一些地区最高气温逼近破纪录的50摄氏度,约5000万居民面临高温炙烤。对于城市区域的居民来说,电力系统崩溃伴随着历史高温让生活更加艰难。在缺少有效的降温措施下,中暑可能引发的严重疾病甚至会导致死亡,成为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杀手”。

热穹顶效应原理(图片来源/BBC 资料中心)

7月,洪涝灾害成为全球各国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面临的问题。席卷西欧多地的洪水、泥石流灾害,导致数百人遇难,上千名居民失踪。洪水不仅冲垮了无数房屋、街道,也导致电力系统和饮用水供给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

而在600多毫米的超级暴雨落在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之前,鄭州的居民和城市管理者从未预想过这样极端的暴雨灾害,会降落在这座地处中原地带的城市。

这样的灾害结果显然是当前的气候模型难以推导出的极端情境。

城市缘何成为风暴中心?

为何我们原以为坚固、安全的城市,无法抵挡住灾害的侵袭?

其实,快速城市化进程推高了城市区域内能源消费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密度。用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道路、建筑等基础设施,高密度的交通,不断增加的能源消费,让城市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由于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更加显著,进而导致高温热浪和极端降水等事件,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发生频次和强度变化与城市外围相比更加显著。

在过去的60年里,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中国主要城市集群气候变化导致灾害风险等级显著上升。一方面,高温热浪和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强度在这3个区域都在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导致的不透水面积增加,城市排水管网密度下降,老龄人口等脆弱人群占比升高等,都让城市的暴露度和脆弱性快速上升。

这些脆弱因素正在成为城市面对气候变化危机的“短板”。然而,疾风骤雨只是气候变化的表层影响,深层的危机更令人害怕。

比如,席卷美国的超级飓风“艾达”暴露出脆弱人群恶劣的居住环境,也成为危害他们安全的一大因素。在印度,住在贫民窟的居民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在公共场所纳凉,对他们来说,高温热浪之下没有降温设备的房子已然成为绝望的牢笼。

城市该如何应对气候危机?

面对愈演愈烈的气候危机,我们是否束手无策?也许解决方案就蕴含在城市系统之中。

一方面,如果城市发展能够全面转向低碳、绿色、清洁的路径,也许可以尽快遏制全球温升的势头,让气候变化避免走向更差情境。

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城市有机会迈向一个更加智能和安全的未来。灾害事件预警预报逐渐成熟,城市基础设施面对灾害的灵活性和韧性得到有效提升。灾害来临时人员物资的应急响应也会在一次次灾害的大考下不断完善。

城市热岛效应: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力的家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城市需要正视气候变化带来的重重风险,我们相信在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完善的治理体系下,城市一定能成为更加安全、公平、有韧性,并充满活力的家园。

猜你喜欢
城市热岛热浪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基于CiteSpace的城市热岛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基于Modis数据的山东省夏季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分析
清凉一下
死海不“死”等
热浪侵袭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热情与热浪试比高 2017年8月三大电影排行榜及预告榜
“音乐诗人”李健福州掀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