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传统之俗与现代之雅的共融

2021-11-05 22:30朱淑瑶
文学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四世同堂老舍

朱淑瑶

内容摘要:《四世同堂》具备雅俗共赏的文学特性。老舍借鉴传统通俗文学的创作方式,塑造带有侠义精神的人物,并对他们包含现代人文关怀;他创作时具有强烈的市民意识,继承与发扬五四时期启蒙主义精神,通过运用大众能普遍接受的“惩恶扬善”的价值伦理观,传达现代文学思想观念,将国家与民族的观念循序渐进地传达给民众。《四世同堂》将传统之俗与现代之雅相融合,打破历时性的文学发展观,将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进行一定的交融。

关键词:老舍 《四世同堂》 雅俗共赏

老舍的小说《四世同堂》以雅为骨、以俗为形,借鉴中国传统通俗文学的创作方式又融入现代文学思想,为广大民众所能普遍接受并喜爱。老舍塑造具有侠义精神的勇士形象,并给予他们现代人文关怀;情节设置上顺应市民传统的“惩恶扬善”的价值伦理观,结合人物真挚地情感流露与思想转变,将反帝爱国主义以朴素的方式传达给民众,符合五四启蒙主义精神。雅俗共赏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重要发展潮流,从五四以来,创作者们一直在探讨如何扩大文学的接受群体,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文艺作品的雅俗共赏性。

一.侠义精神与人文关怀

老舍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文本通俗化,使其更易阅读,他讲求文字清浅,认为自己曾写过的几部小说,比《三国演义》还更容易读一些[1]。老舍曾经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研究传统民间创作形式,想通过旧文学来传达新思想,他曾“写了旧形式新内容的戏剧,写了大鼓书,写了河南坠子,写了数来宝[2]”。由于新旧形式难以调和,旧文学无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作收效甚微,老舍也很快放弃了这样的创作方式,认为创作还是要依据“五四”以来的文艺道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舍对于传统民间文艺的放弃,他在创作中或多或少会对旧形式进行借鉴,并且糅合现代思想,使作品在通俗化的同时具有更深层的思想内涵。老舍受中国古代传统通俗文学的影响非常深,他阅读了大量原著,例如《三侠五义》《水浒传》《施公传》等,还喜好听评书、相声,并结交各路拳师学习武功[3]。老舍在创作《四世同堂》时借鉴了传统通俗文学中对人物的塑造方法,“小羊圈”里的不少人都带有侠义精神,江湖虽然早已不再,但是义气还是留在人们的心中。老舍通过刻画这些具有侠肝义胆的人物,一方面是为了让市民阶层的读者在阅读时带有熟悉感,另一方面是通过这些具有侠义精神的人来传达自己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这些人身上能看出老舍对他们给予的深厚的现代人文关怀。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了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便是“小羊圈”里的钱默吟老人。钱默吟是老舍想象出来的完美人物,他无需任何人指引,便形成了完善的反帝爱国主义价值观,他是老舍本人思想的直接传达者,这位老人如同智者一般引领众人寻找真理。钱默吟的身上寄托了老舍的终极理想,他痛恨侵略者,摒弃原先的人道主义观念,认为只有暴力才能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在日本投降之后又展现其人文关怀,从人性的角度出发,选择化解仇恨。钱默吟原本过着几乎避世的生活,日本的侵华战争打破了他构建出的世外桃源,钱默吟的二儿子怀着热忱的爱国之心,载着车上的日本兵一起摔下山涧,钱默吟因此受牵连被抓受刑,逃出来后投入地下反日组织。钱默吟在这之后由隐士变为了战士,他的行踪充满神秘感,仿佛一位神出鬼没的侠客,对泯灭人性的日本侵略者实行处罚,他身上带有古代文人墨客的清高,但是在危难关头又有着赤诚的爱国之心,他是老舍心中理想化的市民形象。钱默吟受中国儒释道精神影响,心胸开阔,在受日本人迫害与妻儿相继去世之后,依旧怀有坚韧的内心并且敢于反抗日本人,他俨然成为小羊圈普通民众心中的精神信仰,他是一盏飘忽不定的明灯,总会突然出现给迷茫的人们指引前进的方向。老舍通过对传统通俗文学中救国救民、心怀天下的侠士形象的借鉴,塑造了一位现代社会中的地下战士形象,但是钱默吟身上不可避免带有过多的美化成分,“他被塑造成了一个自动上十字架的神秘人物,对他作了不少缺乏实际生活内容的、来无影、去无踪的超凡入圣式的描绘”[4]。从写实角度来说,钱默吟的形象存在一定的缺陷,缺乏真实感,但是从民间艺术来看,老舍借鉴传统通俗文学中的侠士形象,与现代思想相结合,创造出了这位独具特色的老人形象。钱默吟在行事风格上带有“侠”氣,他的思想变化体现了老舍本人对于战争的复杂情感。钱默吟在祁瑞宣出狱之后与他展开一段思想交流,这时的钱默吟怀有对日本侵略者刻骨的恨意,他摒弃了原先遵循的人道主义精神,主张要拼劲全力杀死日本人,并且还鼓动身边的人都要去反抗侵略者,但是在日本投降后,钱默吟将给孙子的名字由“钱仇”改为了“钱善”,“善”取义于《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体现了钱默吟的宽广胸怀,也体现了老舍本人的终极关怀。战争带来人性的抹灭,但是在战争之后,思考更多的是人性中的善,无法释怀的仇恨带来的是永远无法摆脱的精神束缚,钱默吟在战后选择释怀,对孙子教导的是“人性本善”的道理,他以悲悯的情怀来对世间万物投以关怀,他在战争中否定人道主义,但是在战争结束之后又回归他对人性的寄托。钱默吟是传统民间形象与现代人文思想的结合,他不是传统的古板式的旧文人形象,他的思想比所有人都要开明且有远见,是一位思想启蒙者,老舍并不拘泥于将启蒙者的形象一味塑造成接受了新式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而是通过钱默吟这样的老人,给大家传递新思想与希望。钱默吟的“侠士”形象,使小说更加世俗化,让文本能够更容易被市民阶层所接受,但是这一世俗并不是对传统通俗文学的模仿,老舍是在通过对民间文艺的借鉴,来表达他的现代人文思想,钱默吟在形象塑造上有着不完善的部分,但是其传奇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市民意识与启蒙主义

老舍曾多次参加与抗战相关的文艺活动,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且担任重要职务,他发表过很多与“抗战文艺”相关的文学评论,探讨如何在当时特殊的时代环境中来进行文艺活动。老舍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如何体现抗战以及怎样将文学作品通俗化,从而将作品中的思想传达给更广大的民众。老舍以北平为创作中心,人物大多以市民阶层为主,行文中加入大量北平风俗人情与地方性口语,力图将文学作品更易被人们阅读,从而使受众更广,传播范围更大。

老舍小说之所以受城市居民的喜爱,较大的原因在于其小说符合市民阶层的伦理观,老舍在创作作品时有着强烈的市民意识,他在人物塑造以及情节设置上讲求惩恶扬善,《四世同堂》整部作品的道德伦理观简单清晰,善恶分明。惩恶扬善来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例如《左转》辞令中便传达了善与恶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一个民族基于外部世界的基本理解而产生的意义判定原则[5]。随着时代发展,这一价值取向俨然已经成为民众所廣泛接受的道德伦理观,老舍将市民阶层的情感价值观与五四以来的启蒙主义相结合,在小说中以劝诫的形式,给普通群众予以思想指导。老舍笔下的恶人道德败坏,自私自利且毫无廉耻,冠晓荷在日本入侵北平之后,他没有任何的民族意识,反而认为这是获取利益的大好时机,他在其夫人大赤包的帮助下,极力巴结日本人,为谋取官职去告发邻里钱默吟,导致钱家家破人亡,之后不惜让女儿招弟出卖色相也要和高官攀上关系。老舍对于冠晓荷这类恶人极尽厌弃,将他们形容为苍蝇,毕生的精力就是在到处寻找屎,从中捞取到一点蝇头小利,小说中这类人的结局也大多凄惨,冠晓荷被日军活埋,大赤包被抓入狱后精神失常而亡,蓝东阳去日本后被原子弹炸死,招弟被暗杀。《四世同堂》中的恶人身上没有一处能体现人性的光辉,他们平日里作威作福,甚至在死亡的那一刻人们对他们的情感不是同情,而是坏人被惩罚之后的扬眉吐气,老舍通过丑化这些没有国家意识、出卖尊严且磨灭人性的日本走狗的形象,让人们对汉奸充满厌弃与抵触,这些人在欺下媚上、丧尽天良、做尽坏事之后,个个都沦落到凄惨的境地,读者在解气的同时也传达出了老舍对“善”的追求,与这些恶人相比,老舍对《四世同堂》中心怀善念的人则充满了同情与关怀。这些好人历经磨难,他们虽饱受欺凌,但是拥有赤诚的心与纯净的灵魂,李四爷作为小羊圈的里长,他善良淳朴,热心帮邻里解决生活困难,但他还是遭到日本宪兵的毒打,受伤过重离世。李四爷是一位普通的小人物,但他身上有着道德的光辉,他在日本侵略者的高压统治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维护着小羊圈居民的日常生活,他的离世含着悲愤与屈辱。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一直想要传达对帝国主义的反抗意识,他并没有通过机械化的规训与教导来对人们进行思想灌输,而是通过对民众最真实的情感流露的描写来表现家国情怀。老舍继承了五四以来的启蒙主义思想内涵,并意图以通俗化的方式将反帝思想传达给大众,在创作中,他特意选取了广大的市民阶层为描写对象,通过对这些普通百姓在侵略战争中的生存境况的描绘,传达出他对战争的思考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在创作时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将五四以来的打倒帝国主义的思想通过最平实的故事传达出来,是对五四以来启蒙主义的继承与发扬。

三.“雅俗共赏”的现代性展望

老舍在创作《四世同堂》时,有意识将传统的俗文化与现代的雅文化融合,从而使作品具有现代意义。老舍作品的“雅俗共赏性”打破了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壁垒,让中国文学具有延续性。《四世同堂》借鉴传统通俗文学的创作方式,兼具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传奇性与现代文学的民族主义与国家意识,钱默吟作为众人的指路明灯,将以往人们模糊的爱国心转化为坚定的爱国主义。老舍在小说创作时将目光集中在市民阶层,通过描绘这一阶层小人物的日常生活来表现其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注重吸收民间文艺的创作技巧,力图让广大群众能够更容易接受自己的作品。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古代文学具有一定的“断裂”,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大多以“新文化”和“旧文化”来分割文学,大力引进西方文学的同时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批驳,诚然这是由当时的时代环境所造成的,但在某种程度上将中国古代文学视为“旧文化”,暗含贬斥的意味。五四运动中,很多学者以及创作者都以历时性的思维模式来简单评判文学,从而形成一种观念,即“现代性”体现着一种时间价值,这意味着社会随着时间推移新形态将会取代旧形态[6]。这样的思维模式将导致很多问题,其中便包括文学界对“欧化”的过度推崇而忽略传统的创作方式。在新文化运动中,作家在创作时吸收并借鉴西方文学理论成为主要潮流,保留传统文学创作方式被认定是古旧且不合宜的。但也不排除有文人在创作时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雅俗共赏趋势中,张恨水将俗文学与现代西方文学创作手法相结合,从而使作品雅化,其主要核心内涵还是中国传统思想,老舍则与之不同,他是在传达现代文学价值观时借鉴中国古代传统通俗文学的创作方式。他的作品核心思想具有现代性,他的创作并非一味侧重于历时性,而是更多注重共时性,将传统之表与现代之核相交融,从而创作出对社会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

在评判中国文学时需要打破历时性的思维定式,不能简单判定随着时间推移传统文学将会不符合时代发展,要以一定的共时性的思考方式来看待文学的发展。《四世同堂》中老舍在人物设定上带有传统江湖中的侠者风范,这是借鉴清代侠义公案小说对角色的塑造方式,但是老舍笔下的人物更具有现代性,主要在于这些人身上所体现的国家与民族意识。近代中国与古代不同之处在于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后,中国被迫进入世界视野,以往的古代侠义公案小说大多着重于民间与官府之间的争斗,《四世同堂》则考虑的是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侠义公案小说中那些侠者被人们视为救世主,他们是正义的化身,帮助受到压迫的一方,为他们谋取权益,《四世同堂》中钱默吟这类神出鬼没的“侠士”,所做的事情不再是劫富济贫、主持公道,而是投身抗日的队伍中,与侵略者进行生死搏斗。钱默吟成为众人心中的希望,他作为整部小说中的暗线人物,与在明面上犹豫不决、踌躇不定的祁瑞宣形成一定的对比,老舍将自己的思想寄托在钱默吟身上,通过钱默吟的言行举止将小说的反帝爱国的主题传达出去。老舍在小说中想要传达对战争的思考,对侵略者的厌恶以及民众需要从以往的混沌中觉醒过来,从而拥有国家与民族意识,将模糊不清的爱国情感转化为爱国主义。钱默吟便是那位引路人,他以传奇的人生经历与坚定的反帝爱国主义精神,一步一步指引“小羊圈”里的普通百姓。小说中日本攻占北平时,众人一开始并未意识到侵略战争涉及到国家的危亡与民族之间的斗争,很多人只是单纯觉得侵略战争和国内内战大致类似,最终结果是掌权者的更迭,只要普通百姓能够正常生活,日本侵略不用太在意。老舍便是要通过描绘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来摧毁民众的逃避心理,将反帝国主义思想在潜移默化中传达到大众的心中,让每个人都明确意识到只有奋起反抗外来侵略者,未来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老舍.编写民众读物的困难[A]//曾广灿,吴怀斌.老舍研究资料(上).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372.

[2]老舍.三年写作自述[A]//曾广灿,吴怀斌编.老舍研究资料(上).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493.

[3]张志军.论老舍小说对清代侠义公案小说艺术的继承[D].山东.青岛大学,2009:01.

[4]吴小美.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节录)——评老舍的《四世同堂》[C]//曾广灿,吴怀斌编.老舍研究资料(下).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687.

[5]李青苗,傅亚庶.《左转》辞令中惩恶扬善价值取向的来源及影响[J].吉林.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189.

[6]孟悦.中国文学“现代性”与张爱玲[C]//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下卷-修订版.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3:95.

基金项目:所属课题“老舍小说中的雅俗并存”项目编号:YJSCX20YB13。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四世同堂老舍
巧借“微写作”,撬动“整本书”
解人之难的老舍
印象·老舍纪念馆
Twilight Love
我写我的
我写我的
“对话”小伙伴老舍
《四世同堂》
从《四世同堂》到《茶馆》
一个古老民族文化心理的艺术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