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楚剧艺术文化传播研究

2021-11-05 00:25张岱江
文学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新媒体

张岱江

内容摘要:当前,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运用传统的传播学相关理论,对当前楚剧艺术进行有效的研究,可以弥补楚剧传播学研究的学术空白。本文通过结合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通过对楚剧传播内容的深层研究,分析其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所揭示的楚剧的文化内涵,从而寻求出当前楚剧文化传播的发展方向。因此,本文通过结合新媒体时代背景,进而对楚剧文化传播要素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意在为楚剧在新媒体融合时代的再生产、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全面、系统的理论基础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 楚剧 文化传播

当前,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运用传统的传播学相关理论,对当前楚剧艺术进行有效的研究,可以弥补楚剧传播学研究的学术空白。本文通过结合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通过对楚剧传播内容的深层研究,分析其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所揭示的楚剧的文化内涵,从而寻求出当前楚剧文化传播的发展方向。

一.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艺术文化传播的特点

艺术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人类历史社会的每一次飞跃,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历史文化的进步。当前,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整体而言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快速进步的时期。随着信息、媒体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信息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媒体时代应运而生,同时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构建能够反映当代中国思想,能够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分享中国智慧的话语体系,其内在意义深远。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其内部蕴藏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只有不忘原创,才能开拓未来;只有继承,才能实现更好的创新。我们对待历史文化,特别是我们祖先传下来具有先进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优秀文化思想,要不断学习,以史为鉴,推陈出新。”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我们应该尊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探索艺术文化中丰富的道德资源,弘扬和践行古代圣贤的智慧的言行,从而使得传统文化基因更好的根植于人们的意识形态和道德价值观当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必须把握其精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最根本的任务要需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基本功能。“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非常明确:“文”指文字、文章、礼乐制度、鼓乐、曲调等;“化”就是教育改变人,所以文化的本质就是“文化改变人”。因此,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把握中国传统美德的精华,一方面需要我们坚守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及其思想,通过取舍进而发展相关传统美德,另一方面通过新媒体技术,将新媒体技术与相关艺术文化有效结合。使得原有的艺术文化搭载全新的传播媒介,进而实现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成为中华美德和文化传播的受众主体。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楚剧艺术文化传播相关研究

在楚剧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先是在20世纪初由农村走进城市,艺术上也趋于成熟;50年代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指引下步入辉煌时期;到80年代逐渐跌入谷底。楚剧衰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了电影电视等新兴艺术形式的冲击。电影、电视、互联网等极具视觉震撼力和吸引力的新兴娱乐方式压缩了戏曲艺术的生存空间。今天戏曲的生存环境和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截然不同,戏曲如何能在这种夹缝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命题。当前, 观众的审美趣味已经发展成多层次、多样化,而戏曲对此缺乏足够的适应能力。

剧目是一个剧种繁荣与否的标志之一,剧目创作是剧种发展的核心环节。如何解决剧本作为一剧之本极度匮乏的现状是时下戏曲创作的当务之急。在肯定和嘉奖老一辈编剧继续坚持创作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推荐新生代编剧进入戏曲创作部门工作。破格引进真正有创作才能的编剧人员。不仅年龄破格、更要学历破格、专业破格。高学历不如高水平,专业对口不如创作精通。艺术创作必须打破条条框框,对待艺术创作人员也必须放开束缚。同时实施老帮青、老带幼, 艺术创作除了要有一定的悟性和灵感,也需要传帮带。对现有的青年编剧实施跟踪培养,摒弃文件培养、口头培养等形式化的东西。让编剧以创作为生存养家的方式、以创作为生命的价值所在、以创作成为立足社会的落脚点。真正地让创作成为谋生的手段,编剧才能在内力和外力的推动下发展起来。

对于青年编剧首先是扶一把,鼓励以项目的形式申报市级创作项目,限定结项时间和结项标准,即最终剧本完成的时间。能立上舞台则争取立上,暂时不能立的修改之后作为剧本储备。其次是推一把,促成青年编剧去省级剧院跟团跟戏,拜师学艺。在实践中掌握和消化编剧技巧,并转化成编剧能力。最后是拉一把,由主管机构对青年编剧的作品实施市场化购买,智力成果的货币化转变将极大地推动创作自信和行业自立。这既需要文化管理层在制定方针政策的时候进行全面布局,也需要戏曲编创人员的共同努力。

楚剧演出和其他商品的买卖不同之处在于楚剧演出是一次性的精神消费,其消费成果的根本在于观众是否得到精神享受。长期以来,国有文化资产经营需要大量人员,而且效率低下。部分国有剧团配有兼职营销人员,但是在营销心态、手段和策略上不够专业,在制定营销方案上也不够系统,整个营销活动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戏曲在市场受到严重挤压的阶段必须正视营销的作用,重视市场的开辟。营销团队要培养票务销售人员的沟通技能、服务技巧,同时也要进行市场调查、受众分析,为楚剧的演出市场做准确的定位。

开发楚剧衍生商品,形成次级市场。戏曲衍生品是戏曲艺术符号化、形象化、产品化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戏曲衍生品能够使观众与戏曲的黏合从剧场內延伸到剧场外,更为戏曲文化的传播提供有效便捷的途径。可以从戏曲音乐、戏曲乐器、戏曲道具、戏曲人物形象等方面入手,戏曲衍生品在功能上具有实际用途,要特别注重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和特性;在工艺上要适当采用科技手段和接纳新材料工艺等,选取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文化元素进行产品设计。

三.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楚剧艺术文化传播方式

新媒体传播最重要的特征是互动性。以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使得信息传播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受众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受众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通过新媒体,受众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新的信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的等级结构和信息传播的集中化已经消失,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因此,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楚剧艺术文化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方式。

1.微视频的传播方式

微视频播放时间通常为短短几分钟。虽然播放时间短,但内容相对完整,具有新闻、娱乐的特点,方便网民在移动媒体上浏览。当人们在等公共汽车、排队或乘坐地铁时,播放传统戏曲视频可以起到娱乐的作用。一方面,它利用零碎的时间,调整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另一方面,它也对传统戏曲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微视频的制作要短小精悍,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吸引浏览者,同时由于手机便携的特点,方便浏览观看。

2.微博的传播方式

微博可以时刻帮助用户传播信息,其特点在于它的裂变式广泛传播,可以在较为短暂的时间内形成群体效应,使相关话题成为热点。以中国的新浪微博为例,日活跃用户达到1.84亿。通过微博传播相关戏曲信息,大V可以带动大量粉丝可以进一步了解戏曲文化,增加关注戏曲话题的用户数量。微博不仅可以以文字的形式发布戏剧信息,还可以通过@好友的方式提醒好友关注自己看到的戏剧图像和视频。在转发的过程中,人们还可以“#地方戏”,让自己的微博好友也能看到与“地方戏曲”相关的微博。

3.微信的传播方式

微信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社交平台。根据相关中介平台现实,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已达10.8亿,微信当前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动态的手机应用,它已经成为中国手机用户群体强大的社交媒体,覆盖90%以上的手机。25%的微信用户每天使用微信高达50次,基于微信平台庞大的用户基础,相关机构可设立各种账号,方便用户参与交流。通过微信平台,用户还可以显示视频,图片,进行相关戏曲文化的传播,因为微信朋友圈拥有强大的情感基础,容易在互动过程中释放情感共鸣,从而进一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种传播方式能够有效的实现感传递,其正是戏曲发扬和继承过程中所需要的的文化内涵,其使得戏曲在当前新媒体时代得以了新的发扬和继承。

在当前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地方戏曲艺术在当前的数字时代浪潮中必然面临着更多发展的机会,新媒体时代下的数字化发展不仅保护和保存了原有的地方戏剧,同时赋予了地方戏曲更多的时代意义,使其与现实生活更加密切。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地方戏曲的保护和传播将翻开新的一页,以各种全新的方式得到继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爱华.濒危民间戏曲传承意义的文化学、价值观、实践性解读:从“依团代传”传承创新模式谈起[J].戏曲艺术,2014(4):104-107.

[2]王敏,郑丽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潍坊高密茂腔培养模式[J].大众文艺,2012(5):274-275.

[3]薛刚,金涛.体育大国盛名之下的隐忧:晋南民间村落武术的生存现状[J].中华武术(研究),2011(1):61-63.

[4]王亚东.新媒体技术运用于戏曲舞台创作的思考[J].戏曲艺术,2014(1):111-114.

本项目由湖北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時尚艺术研究中心支持,项目名称:新媒体传播平台下的楚剧艺术活态化研究。项目编号:IFA-2020-06。

(作者单位: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新媒体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