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建议

2021-11-08 22:23崔玉英
南方农业·上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农技推广

崔玉英

摘 要 为了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人才队伍,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通过调研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情况,分析了万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及农技人员现状,指出万盛农技队伍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加强万盛农技体系建设的建议(重视农技推广工作,充实农技推广队伍;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发展机制;创新激励机制,让农技岗位成为抢手“香饽饽”;严格加大对农技人员的管理力度,把农技人员知识提升制度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为农技人员科技创新提供平台)。

关键词 农技推广;农业服务;农技人员;重庆市万盛经开区

中图分类号:S3-3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8.028

鄉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万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首先要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为此,针对万盛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农技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技队伍建设作了一点建议。

1  现状

1.1  农技推广机构建设情况

万盛现从事区、镇两级农业服务体系机构数总数为18个(能环1个,畜牧水产业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1个,农机1个,种植类2个,综合8个,其他4个),2020年末,实有编制179个,现有编制内人员98人,实有从业人数139人。

在8个镇设置农业服务中心(挂畜牧水产站、水利农机站、林业站牌子),分布在畜牧水产、农技、农经、农机、植保、蔬菜、茶技、沼气、农资管理、蚕桑等专业,由乡镇党委、政府直接管理,并接受经开区农林局的指导。

1.2  区、镇两级农业服务机构人员情况

1)年龄结构。年龄在30岁以下的13人,30~40岁23人,41~50岁30人,51岁以上32人。

2)职称结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44人,其中:副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23人,初级职称13人,未(评)聘职称54人(主要是确定为职员、参公人员或未获得职称的工作人员)。

3)学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4人,本科学历的37人,大专学历的41人,中专(高中)学历的13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3人。

4)男女比例。98个在编在岗农技人员中,男64人,女34人。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岗位不稳定

1)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和在岗不在编现象严重。万盛有农技人员编数179人(含参公、事业管理、事业工人),其中,县级52人,乡镇127人;实际在编在岗的人数98人(县级44人,乡镇54人),占总编制数比例是54.7%,其中,乡镇在编在岗人数是54人,占乡镇编制人数的比例是42.5%。2)混编现象严重。万盛有事业人员编制179人,在编在岗人数98人,实际从业人数139人(含临时工、三支一扶、公务员)。农技事业单位人员到位率只有54.7%;混编人员达41人,占实际从业人员比例达30%。3)从事农技推广的人员严重不足。万盛有事业人员编制179人,实际从业人数只有139人,实际从业人员占编制总数的比例只有77.6%。

这3种现象表现出农技人员从业人员严重不足,农技人员变动频繁,农技队伍不稳定。特别是乡镇工作人员在编不在岗,人员交叉使用和混岗更加严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1)有些农业服务体系工作人员既要做好农技推广外,又要做好镇政府安排的其他综合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2)现行管理体制是农技人员主要由镇政府直接管理,有些乡镇由于工作需要,不征求上级业务部门意见,随意调动和频繁更换农技推广体系人员,造成部门人员不稳定,致使熟悉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而真正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既没有参加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又没有较好的技术推广经验,造成专业技术力量不足。3)由于地方政府对农技工作不够重视,农技工作比较辛苦,农技人员待遇差,晋升比较困难等几方面原因,造成农技人员不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2.2  农技人员知识结构有待改善

万盛在编在岗98名农技人员中,有研究生4名,本科37名,大专41人。大学以上人员占总人员的比例达41.8%,通过近年人才引进和农技人员的学历提升,使农技人员的知识结构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为了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农技队伍人员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2.3  农技人员职称晋升不合理

万盛在编在岗98名农技人员中,有8名高级,23名中级,13名初级,有54名农技人员没有评定职称,职称结构不合理。这与部分农技人员不积极进取有一定关系,同时与事业单位岗位结构设置职数限制也有一定关系。职数设置不合理,致使一些符合晋升条件的人员不能晋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安心从事农业工作。

2.4  农技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

在编在岗人员98人中,40岁以上的62人,占总人数的比例达63.3%,40岁以下的人员仅占36.7%,30岁以下的人员占13.3%。从农技人员结构上来看,整体农技人员有老龄化现象,新生代力量不强。特别是部分乡镇人员老龄化现象更加明显,石林镇农业服务中心总编制人数是8个,其中,50岁以上就有4人,45~50岁有2人,45岁以下只有2人。

2.5  男女比例结构

由于基层农技人员工作量比较大,工作辛苦,工作环境比较坚苦,所以一般农技人员中女性比例偏小。万盛在编在岗的98个农技人员中,有64位男性,34位女性。特别是基层农技人员队伍男女差距更大,万盛8个镇在编在岗人员54人,其中有男性38人,女性16人。

2.6  农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农业科技研发力量薄弱

1)农技人员创新意识不够,专业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受到知识面和专业技能的限制,不能及时掌握新技术、获取新信息,服务手段落后,方法陈旧简单,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2)地方对农业发展重视不够,对农业科研投入力度不强,农业科研平台建设及科研项目实施较少。目前,万盛仅有一个农业科研平台,由新引进企业——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于2018年新建成,目前尚未开展农业科研项目研发工作。

3  对策

3.1  重视农技推广工作,充实农技推广队伍

重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状大农技队伍,改善工作条件,完善服务手段,充分履行公益性职能。1)尽快让现有的农技人员回归本位,改变“有技术的农技人员干其他工作,没有农业生产技能的人员从事农技推广”这一现状;2)按照农技事业单位编制设置情况,根据万盛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现状面向社会招聘农技专业人才,补足空编;3)安排专项资金,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支持社会化服務组织承担可量化、易监管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支持其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农技推广,满足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4)聘请有经验的农村土专家开展农技推广活动。

3.2  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发展机制

探索农技服务增值取酬有效路径,允许基层农技人员进入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为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提供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形式的增值服务并获取合理报酬。完善融合发展机制,发挥公益性推广机构在多元化推广体系中的枢纽作用,通过派驻人员、共建平台、合署办公等方式,实现公益性推广机构与经营性服务组织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3.3  创新激励机制,让农技岗位成为抢手“香饽饽”

1)定期开展农技系统最美农技人员、农技优秀人员评选活动,对最美农技人员、优秀农技人员进行奖励,选派优秀农技人员到西南大学、市农科院等农业科研院所进修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组织特别优秀人农技人员到农业先进国家参观学习。2)提高农技人员晋升提供空间,合理设置高级、中级、初级积称比例,适当提高高级积称比例,建议设正高级职称;根据农技人员工作情况合理设置中、高级农艺师的评选条件,打破“论文、科研成果”限制,把农技推广成果、培训农民情况作为评选条件。3)提高农技人员待遇,农技人员工作在农村一线,工作比较辛苦,根据农技人员工作情况适当提高工作补助,并落实各项补贴,如交通补贴、误餐补贴。

3.4  严格加大对农技人员的管理力度,把农技人员知识提升制度化

加强农技人员管理,奖罚分明,对不能履行本岗位职责的,严格按照相应的管理办法执行。实施高水平农技人员培育计划,健全完善农技人员专业成长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搭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展示窗口和基层农技人员指导服务的综合平台。定期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和操作技能,“打铁还需自身硬”,农技推广人员自身首先跟上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步伐,掌握智能化、数据化农业生产技术,才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3.5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为农技人员科技创新提供平台

设立农业科技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以下3个方面:1)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和有能力的企业设立农业科技研发平台;2)鼓励农技人员实施农业科技项目,对取得先进成果的农业科技项目进行奖励;3)打造用于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展示和基层农技人员指导服务的综合平台。

(责任编辑:敬廷桃)

猜你喜欢
农技推广
新旧媒体融合与农技推广应用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农技推广工作,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如何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