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人耳鸣状况与失眠情况的关联性研究

2021-11-09 11:59聂伟成刘志伟马滢定李岸隆杨林胜刘寰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躯体残疾安徽省

聂伟成,夏 磊,刘志伟,马滢定,李岸隆,王 月,杨林胜,刘寰忠

失眠是老年人群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其主要特征是主诉难以入睡或难以维持睡眠或无法恢复睡眠,并在白天产生明显的症状,包括难以集中注意力和情绪障碍。我国成年人失眠的发生率高达38.2%,其中老年人占56.7%。耳鸣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躯体症状,多是在外界无任何相应电刺激或声源刺激的情况下患者耳内产生声音的主观错觉。较为常见的是以耳内发出被形容为嘶嘶声、嗡嗡声或尖声铃声等耳鸣音,且声音持续5 min以上,并且对老年患者的交际沟通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使其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国外多项研究表明,耳鸣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睡眠障碍密切相关,且降低耳鸣的强度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该研究旨在分析农村老年人耳鸣与失眠的相关性,为农村老年人群失眠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据文献报道,安徽省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失眠率的估计值是40%,容许误差选定为4%;置信度设为0.95,采用PASS 11.0软件计算得到需要调查的最小样本量

n

=599;本研究根据安徽省地理分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皖北、皖中、皖南、皖西各选取1个市,分别是淮北市、合肥市、宣城市、安庆市,每个市选取3或4个村民组。纳入标准:① 年龄≥60岁;② 当地农村户籍;③ 本人及家属同意参加此项目,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② 合并其他精神疾病或物质依赖者。

1.2 研究方法

1

.

2

.

1

资料收集 2019年7~8月期间,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进行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本研究取得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并通过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号:201907-kyxm-01)。本次调查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有无宗教信仰、是否跳广场舞、有无躯体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关节炎、风湿病等)、饮酒史等。婚姻状态分为已婚和单身(包括未婚、离异、丧偶)。

1

.

2

.

2

失眠情况评定 采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 ISI)评定每例入组对象失眠情况。本量表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等7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0~4分,即无、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总分范围为0~28分,其中≤7分、8~14分、15~21分、22~28分分别表示无失眠情况、轻度失眠、中度失眠及重度失眠。常把ISI总分≥10分作为判断一般人群是否失眠的标准。

1

.

2

.

3

耳鸣状况评定 采用1个标准化问题来评估老年人是否有主观性耳鸣,即在你的一只或两只耳朵里是否有一次持续超过5 min的噪音(如铃声、嗡嗡响)。该问题的回答包括基本没有、有时候有、大多数时候有、一直有4个方面,分别代表无耳鸣、轻度耳鸣、中度耳鸣和重度耳鸣。同时采用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评价每个入组对象耳鸣致残情况。本量表共有25个项目,分为功能性评价、情感评价、严重性评价3个条目,每项要求回答“是”、“有时”、“无”。如选择“是”,记为4分,“有时”记为2分,“无”记为0分,最高100分。国外有研究将耳鸣残疾分为5级,第一级:0~16分,无残疾;第二级:18~36分,轻度残疾;第三级:38~56分,中度残疾;第四级:58~76分,重度残疾;第五级:78~100分,灾难性残疾。本研究将轻度、中度、重度耳鸣以及灾难性残疾程度耳鸣均归类为有耳鸣组。

1.3 质量控制

调查员为安徽医科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专业研究生和精神医学本科生,经过严格培训,要求采用统一方法及统一标准调查。采取一对一调查方式,现场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指导监督,并在调查对象完成整个问卷后对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实。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双录入法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失眠与非失眠农村老年人的人口学特征进行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如年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如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采用χ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有无失眠作为因变量,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当双侧检验

P

<0.05时,判定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871名安徽省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效问卷860份,有效应答率为98.74%。被调查对象年龄为60~100(72.22±8.93)岁,其中男性占50.70%(436/860),女性占49.30%(424/860);具有失眠症状的老人比例为39.30%;存在主观性耳鸣症状的老人占32.44%。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饮酒史、有无躯体疾病在非失眠组与失眠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1。

表1 非失眠组与失眠组的关联因素分析[n(%)]

2.2 农村地区老年人群失眠状况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将非失眠组与失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有无失眠为因变量(无=0,有=1)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躯体疾病(

OR

=1.676,95%

CI

:1.223~2.298)和耳鸣症状(

OR

=1.576,95%

CI

:1.166~2.132)是失眠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农村老年人失眠状况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ISI对安徽省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失眠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人群失眠率39.40%,与潘健源 等报道的安徽省部分地区农村38.33%的老年人存在睡眠障碍相似,与周孟孟 等报道的安徽省农村地区40.4%的老年人存在睡眠质量差问题大致相似。不同的是,潘健源和周孟孟等人对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人睡眠情况的评估采用的是《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而本研究采用的是ISI,侧重于评估农村地区老年人睡眠障碍中的失眠状况。另外,本研究采用McCormack et al提出的用1个标准化问题来评估老年人是否有主观性耳鸣,即在你的一只或两只耳朵里是否有一次持续超过5 min噪音(如铃声、嗡嗡响)。本研究指出,安徽省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耳鸣率为32.44%,平均年龄为(74.00±7.74)岁,与何秋英 等报道的开封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耳鸣率26%和徐霞 等调查的江苏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耳鸣患病率29.6%均大致相似。但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只是农村地区老年人,至于耳鸣率有无地区差异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分析。

此外,多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有躯体疾病且伴有耳鸣是农村老年人失眠发生的危险因素。与过往的研究结果一致,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一方面由于疾病本身引起的疼痛会对睡眠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服用治疗疾病的相关药物也可能会造成睡眠质量不佳;饮酒是失眠的保护因素,这可能与酒精最初产生镇静作用,减少入睡所需的时间有关。但研究表明酒精也可能会干扰一个人在夜间保持睡眠的能力,导致半夜醒来次数增加。这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研究人群的饮酒量有关。

本次调查发现,安徽省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耳鸣患者的失眠率为48.7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地区伴有耳鸣的老人失眠率是无耳鸣老人的1.576倍。英国学者Aazh et al的报道指出,在寻求治疗耳鸣的患者中,75%的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失眠,且失眠与耳鸣相关。一些患者往往把睡眠问题归咎于耳鸣的噪音。然而,这种归因很难得到证实,因为耳鸣和失眠都可能由压力和疾病引起,耳鸣会导致压力和焦虑,从而进一步加剧失眠。国外有研究表明,耳鸣引起的情绪困扰和躯体抱怨(如耳朵或头部疼痛、面部和颈部肌肉紧张)的发生与失眠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虽然目前关于失眠和耳鸣存在相关性的具体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但是有调查研究证明,对耳鸣患者的耳鸣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耳鸣患者的失眠状况。因此,对于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伴有耳鸣的老年人,失眠症状可能是其耳鸣的表现之一,若能改善或有效控制该人群的耳鸣状况,很可能会减轻其失眠情况。

目前开展的针对农村地区老年人耳鸣与失眠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次调查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式搜集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失眠情况、耳鸣情况以及其他一般资料,且样本应答率较高。通过对该人群的耳鸣情况和失眠状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公众和健康工作者对农村老年人耳鸣的关注,同时亦可以为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失眠和耳鸣的综合防治和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次调查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① 仅在安徽省4个城市开展横断面调查,样本代表性存在一定局限性;② 调查对象的年龄普遍偏大,以致无法分析相关资料与年龄之间的关系;③ 耳鸣和失眠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调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

综上所述,安徽省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失眠和耳鸣的发生率均较高,需要加以重视,其中伴有躯体疾病和耳鸣的老年人群需要更多关注。同时鉴于本研究的相关调查结果,拟开展针对农村老年人失眠伴耳鸣患者的纵向调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失眠与耳鸣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探索对该人群更有效、更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猜你喜欢
躯体残疾安徽省
成长相册
“维生素”大口吃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搬家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