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通病及防治对策研究

2021-11-09 06:00李建辉抚州市东乡区城镇发展服务中心
门窗 2021年9期
关键词:通病制度建筑

李建辉 抚州市东乡区城镇发展服务中心

1 前言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具有复杂性、专业性及精细化特征,需工作人员对建筑工程有全面且细致地了解,从全过程入手,精准控制各个工序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成果符合建设要求。但在实际质量控制中,存在诸多通病,影响质量控制成效,使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建筑企业需做好防治工作。

2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通病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工作要求高、工作量大,易出现工作通病,降低控制效果,引发建筑质量缺陷,影响建筑安全使用,需提高重视,预先防治。细化来说,目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通病如下。

第一,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考虑到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复杂性,建筑企业应根据各个工序的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明确质量控制目标,规范开展质量控制工作。但在实际工程中,部分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认知不全面,使质量控制制度出现空白,在工序施工中遗留质量问题。例如,某工程并未明确钢筋绑扎验收时的位置要求,使钢筋定位出现偏差,引发钢筋锈蚀问题,影响结构稳定性,如图1所示。

图1 钢筋绑扎质量问题示意图

第二,质量控制内容不全面。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方面,有建筑企业开展市场调研,分析业主的关注程度,调查结果显示。业主对建筑基础、防水、消防、装饰工程施工质量的关注超过70%;对钢筋混凝土、室内外给排水、墙体砌筑施工质量的关注超过50%;对回填、防雷施工质量的关注超过30%;对工程测量、土方开挖、屋面、门窗及电梯等工程的关注度低于30%。在此基础上,部分建筑企业将质量控制重点放在基础、混凝土等环节,忽略土方开挖等环节,控制内容不全面,引发质量风险[1]。

第三,质量控制人员不专业。建筑企业质量控制人员的部署及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质量控制效果有直接关联。部分建筑企业的质量控制组织架构不合理,质量控制人员专业素养不满足工作要求,不能及时发现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使质量控制流于形式。

第四,质量控制技术不先进。基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复杂性与专业性特征,部分质量控制内容难以通过人为观测获取,需使用相关质量控制技术,评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探究工序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但部分建筑企业考虑到费用问题,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由控制人员实施人工质量检查,质量控制技术不先进。

3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防治对策

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通病,本文借鉴某建筑工程控制经验,总结质量控制防治对策,规范有序落实质量控制工作,为建筑企业优化质量控制提供有益探索。

3.1 构建完善控制制度

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制度的缺陷,建议建筑企业根据质量控制工作要求,构建完善制度。以某建筑工程为例,建筑企业制定如下制度内容规范质量控制工作。

第一,责任制度。以制度形式明确参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工作人员责任,督促其规范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提高不同人员间的协调性。以项目经理为例,要求其督促劳务班组长做好施工记录,并定期监督检查,了解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状况,如发现不符合制度的违规操作,立即停止施工,组织相关人员解决质量隐患。同时,要求项目经理每月到岗时间至少为24d,定期组织现场协调会,加强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主体的交流,切实落实质量控制工作。

第二,材料设备管理制度。在材料管理中,针对材料采购、出厂、运输、进场、仓储等重要节点,明确质量检验、管理流程与要求,全面审核材料各项质检资料,保障材料质量。例如,在材料仓储环节,部分特殊材料有时限要求,建筑企业通过构建台账,记录相关信息,确保在时限内使用材料。如高铝水泥应在60d内使用完毕。

第三,施工监控制度。建筑企业制定质量检查制度、施工现场巡视制度及质量例会制度,定期开展施工质量检测、施工现场巡视工作,并每两周召开1次质量例会制度,在例会中围绕质量检测与现场巡视结果,评估质量控制效果,探究质量问题解决方案,持续改进质量控制工作。

3.2 全面开展质量控制

针对质量控制内容的缺陷,建议建筑企业全面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将质量控制覆盖建筑工程的各个工序与建设全过程。以某建筑工程为例,建筑企业围绕质量控制内容要求,构建全面质量控制体系(如图2所示),涵盖质量控制理念、方法与内容等层面,有效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指导下,建筑企业在项目建设前,编制质量测量标准,明确各个分项工程应达到的质量要求,将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协同开展各项质量控制工作,以实现全面控制目标。

图2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示意图

3.3 加强控制队伍建设

质量控制队伍是实施质量控制工作的关键,关系到质量控制成效。建议建筑企业加强控制队伍建设,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要求,合理构建质量控制组织,做好控制人员培训,切实提升质量控制水平。以某建筑工程为例,建筑企业构建的质量控制组织如图3所示,针对不同施工工序,设置不同质量责任人,强化质量意识,规范实施质量控制工作。同时,在质量控制人员培训中,建筑企业围绕其质量控制责任,开展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工序质量标准要求、质量检测方法、质量控制责任、应急训练等,使质量控制人员学会控制、高效控制,应建筑工程施工出现的突发事件,规避其对建筑质量的影响。

图3 质量控制组织示意图

3.4 引进先进控制技术

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技术滞后问题,建议建筑企业引进BIM、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以某建筑工程为例,建筑企业在建筑质量全过程控制中应用BIM技术,凭借技术优势强化控制效果。

在建筑施工前,根据建筑施工方案和图纸信息,构建BIM模型,评估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探究不同专业的施工图纸是否存在碰撞、交叉、重叠等问题,避免施工期间出现质量问题,导致返工。在该建筑工程中,共发现超过30处碰撞部位,调整后各专业施工顺序实施。同时,通过BIM软件模拟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明确施工重难点,以此进行技术交底及施工培训,实现高效事前质量控制[2]。

在建筑施工中,根据施工现场记录数据,定期更新BIM模型,了解施工进度,评估施工质量,及时发现建筑工程的质量隐患。同时,在建筑材料管理中,质量控制人员根据BIM软件的统计结果,随时更新材料清单,了解各个环节的所需材料、已使用材料,实时掌握材料状态,避免不合格材料用于施工,也可预防材料浪费。

在建筑施工后,质量控制人员输出各类BIM资料,包括施工流程、工序施工、材料设备等,为竣工后的质量检查提供参考,实现全面质量检查,避免遗留质量隐患。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通病体现在制度、内容、人员、技术四方面,建筑企业应构建完善质量控制制度,全面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加强控制队伍建设,引进先进控制技术,详细指导质量控制工作,有效防治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通病,更好地为建筑工程建设服务。

猜你喜欢
通病制度建筑
建筑给排水施工如何预防一些常见通病
建筑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治理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建筑的“芯”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盖世神功是青春期美丽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