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硒”望的田野上
——广西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纪实

2021-11-09 06:46潘正伟
南方自然资源 2021年10期
关键词:广西土壤评价

●潘正伟

2021年,广西圈定1.13亿余亩富硒土地。众所周知,硒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但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癌症、肝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等40多种疾病都与缺硒有关。因此,发展富硒农作物是推进我国全民科学补硒的基本途径。

2013年,广西在全国率先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为土地资源规划和安全利用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日征月迈,寒暑易节。广西自然资源人耕耘8年光阴,给这片神奇的土地做了一次全面的检查。一份份成果报告、一张张富硒图件、一个个县级档案……广西自然资源人推开了地质健康的希望之门,唱响了自然富硒的大歌。

高位推动 全国领先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明确强化农田生态保护,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依靠科技进步,不断筑牢粮食安全保障的基座,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07—2009年,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南宁、贵港和北海开展了1∶25万精度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共计2.9万平方千米,圈定了当时全国最大的连片富硒土壤约2.1万平方千米。这一显著成果引起了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2012年4月5日,时任广西党委副书记的危朝安作出重要批示:“建议地勘部门加强与农业部门配合,加强广西地球化学调研成果的转化工作。”

2013年4月10日,原广西国土资源厅、原广西农业厅、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联合印发《广西农业地质服务“三农”工作方案》,计划投资4.5亿元,利用4年时间,在广西16.1万平方千米的农业主产区开展1∶25万地球化学调查,获取反应土地质量的54项地球化学指标数据。

原广西国土资源厅、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还联合成立了广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办公室。“十二五”时期,广西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第四地质队、第二七一地质队、第二七二地质队、第二七四地质队、第三○七地质队等单位承担了这项重大民生工程。2013年11月,400余名广西地质工作者在稻香中奔赴广袤田野……

第一批通过验收的南宁市江南区、横州市,钦州市钦北区,北海市合浦县等4个县(市、区)土地质量报告,圈定优质富硒耕地与园地约3.27万公顷。

第一批4个县(市、区)的土壤养分与环境评价良好、土壤环境总体上较清洁,以一等土壤为主,大气干湿沉降物环境综合质量普遍较好,绝大部分地区质量等级均为一等,灌溉水环境综合质量也普遍较好。其中,南宁市江南区、横州市灌溉水有关指标均符合农业灌溉水水质标准;钦州市钦北区与北海市合浦县符合农业灌溉水水质标准的样点均在90%以上。

随后,第二批、第三批共17个县(市、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任务也如期完成。虽然广西是全国1∶5万尺度调查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省区,但地球化学评价的耕地、园地面积尚不足全区耕地、园地总面积的30%,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2015年4月29日,原广西国土资源厅、原广西农业厅、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提交《广西“十三五”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建议书》。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由自治区财政统筹3亿元,地质工作者们前往世界长寿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富硒农业发展重点区域及贫困县,继续开展巴马瑶族自治县等62个县(市、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

2016年1月25日,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交流研讨会在南宁举行,广西介绍典型经验。全国土地地球化学调查工程首席专家成杭新说:“无论是在政府重视程度,还是技术、开发成果利用上,广西都走在全国前列。”

2016年5月25日,时任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张秀隆在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召开的第198号自治区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做好广西区域土壤及农作物硒状况调查评价规划,要加快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尽快摸清家底,建立大数据,在“十三五”期间完成70%~80%的主要耕地硒资源调查,为富硒农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十三五”期间,广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子项目总数增至78个,新增了融水苗族自治县等16个县(市、区),总面积达8.13万平方千米。

2019年,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完成了巴马瑶族自治县等23个县(市、区)富硒土地资源成果汇总,由广西自然资源厅向社会公布,并向广西农业农村厅移交富硒资源调查成果资料。该成果用于加大广西富硒产业、现代特色产业开发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同时,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

2021年2月,广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办公室对最后一批16个县(市、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成果报告进行评审,野外调查工作和成果报告全部达到优秀水平,这也标志着广西99个县(市、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子项目调查评价工作基本完成。评价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千米,占全区陆地总面积的42.09%,其中评价耕地园地面积占全区耕地园地总面积的84.27%,基本覆盖全区主要耕地园地区。

广西99个县(市、区)完成的调查面积、评价介质、分析测试数据全国最多,从土壤、岩石、水、大气、植物、肥料等方面进行了立体调查和系统评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杨忠芳教授认为,这些立体调查获得的海量高精度数据,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的自然资源适应性评价、粮食安全生产和土地的科学利用、生态风险管控等提供了科学基础。

成果转化 四处开花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成果的转化应用,是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2016年,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指出:“广西生态良好,空气清新,水源洁净,又有全国最大面积的富硒土壤,发展现代农业大有可为。”

此后,原广西国土资源厅积极指导各地把土地质量调查评价成果应用到土地利用规划和调整、高标准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保护、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土地整治和表土剥离再利用、土地质量等级评定与监测、富硒特色农业与生态农业开发等工作中,助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广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玉林市福绵区是天然富硒和长寿健康之地,是广西发展富硒功能农业的较佳区域。经广西地质调查院鉴定,该区域无公害富硒土壤覆盖6个镇,总面积达24.65万公顷,土壤硒含量均值0.61毫克/千克,是全国平均值的2.1倍,土壤的富硒含量平均值和种植出来的大米富硒含量均超过全国的标准值。

2020年8月,福绵区积极参与广西创新驱动重大专项中居民膳食摄入硒含量和体硒水平研究工作,建立了一套膳食硒摄入量与体硒水平相关的基线数据模型,填补了广西天然高富硒区硒与人体健康状况研究的空白,在全国及全广西起到标尺作用。

福绵区还印发了《福绵区农产品质量验证和农产品品牌奖励方案》,开展农产品品牌培育和富硒产品申报认证工作。该区域生产的富硒大米、富硒鸡蛋、富硒金花茶已获广西富硒协会富硒农产品认证。2020年12月18日,福绵区在首届全国功能农业发展大会上斩获首届“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称号,打响了富硒农业产业品牌第一炮。

2021年8月,中国地质学会公布的全国首批30个天然富硒名单,由广西地质调查院联合玉林市福绵区人民政府共同申报的玉林市福绵区樟木镇天然富硒地块榜上有名,这也是广西唯一入选地块。广西地质调查院副院长吴天生表示,下一步将尽快印发《广西天然富硒认定管理办法》,推动广西天然富硒产业发展,服务广西乡村振兴和健康广西战略。

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道西村是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定点帮扶的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数354户共有1567人,脱贫摘帽任务严峻。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通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查明沙田镇道西村为富硒土壤集中区,且土壤中硒含量符合安全标准,这为道西村富硒农产品开发、农产品安全生产找到了一条科学的道路。

2015年,道西村引进贺州市四维种养公司集约化种植富硒米,成立合作社,吸纳贫困群众100人就业,平均每人每月收入3000元。在村支书罗坚东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开始学习种植富硒农作物,有的种红薯,有的种芋头,有的种百香果……

随着富硒农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何向外销售道西村的富硒农产品成了驻村第一书记吴一平的心头大事。吴一平利用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4万元帮扶资金,成立了贺州市平桂区第一个村级电商服务平台,到2018年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经过3年的产业扶贫,道西村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比例为87.5%,成功脱贫出列。

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承担的贵港市港南区、桂平市和平南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报告,通过野外验收,全部评定为优秀。2018年,贵港市制定发布了《贵港市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要举全市之力打造广西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硒港”。

<<<广西二七一地质队工作人员在永福县加工质检样品

贵港市有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88个,面积3866.67公顷;有32个农产品获得广西富硒农产品认证,占广西总数的25.4%,认证数位列广西第一;有3个农产品荣获第一批“广西名优富硒产品”荣誉称号。在第四届世界硒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上,贵港市有6个农产品获“中国名优(特色)硒产品”称号,其中“东津细米”牌富硒香米考评位居第一名;2015—2017年,贵港市连续3年获得“中国名优(特色)硒产品”达18个。

据不完全统计,广西累计建立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309个(片),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累计达259平方千米,富硒农产品产量累计达19.2万吨;从事富硒农产品开发的企业达186家,产值累计达27亿元;共认定富硒农产品126个,其中有21个被评为“中国名优硒产品”,9个被评为“中国特色硒产品”。

八年奋斗 精益求精

八年来,广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已经成为全国标杆,在同行中享有盛名。广西自然资源人脚踏实地,开拓创新,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代表。

2020年,金秋十月,稻谷飘香。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评选结果揭晓,广西地质调查院地球化学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李杰名列其中。此时地球化学所成立刚好十年,也是李杰参加工作的第十年。

2010年,李杰参与了北海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报告“土壤生态环境地球化学预测预警”章节的编写工作。他发现,要预测土壤环境的变化趋势,只能将1989年水系沉积物的化探数据与现在采集的土壤样分析数据对比,但采样的介质不一样,并无太多可比性。经过大量研究求证后,李杰大胆试想:综合分析现有基础数据,结合表层及深层样,具体到每个采样点的坐标,根据国内情境预测模型对未来的情况进行假设,行不行得通呢?他和同事们决定试一试,成果反响很好,还获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2016年5月,33岁的李杰以第一项目负责人的身份,承担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的“广西桂中—桂东北重要农业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在这个成果丰硕、追求卓越的地质调查队伍中,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第一次挂帅的西北汉子李杰尽管有些忐忑,但凭着多年的丰富经验还是信心满满。

岗前培训、人员分工、野外记录、资料整理、采样方法……从项目前期准备,中期检查标准,后期数据处理,在整套流程中,李杰坚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复杂的流程模块化的工作法则,让工作越来越规范化,样样考虑周全,人人心中有数。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李杰还指导年轻人做学术研究,鼓励他们时刻关注最新的科研成果。2018年,在历练中成长起来的覃建勋、钟晓宇等年轻人多篇论文在《土壤学报》《物探与化探》等行业期刊上发表。这一年,广西桂中—桂东北重要农业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进入报告编写阶段。

千万次的磨砺,才换来成果数据的精益求精。2019年,李杰和同事们系统查明桂中—桂东北重要农业区表深层土壤包括重金属、营养有益元素、矿产资源有关元素以及其他元素在内的54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圈定优良富硒土壤资源6535平方千米,研究了区内主要河流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成果报告资料详实,数据清晰,规范工整,评审时多次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中心专家的交口称赞,获得了中南5省优秀项目的荣誉。

<<<李杰(中)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工作人员在开展土壤污染调查采样培训

2013年3月至2016年11月,广西地质调查院、广西第二七一地质队、广西第二七四地质队、广西第六地质队等80名技术人员针对玉林地区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系统查明了玉林地区表深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富硒土壤10084平方千米,并圈划出5个优良农产品种植区。

从2016年12月开始,广西第六地质队承担玉林市福绵区、玉州区土壤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两个项目调查面积共898.58平方千米,计划采集1∶5万表层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样品共5997件,所布设的样点主要在耕地和园地中,少部分设在山区。

任务质量要求高,完成期限短。为确保春耕前完成采样任务,广西第六地质队把技术员划分成18个采样小组,每个小组由技术员和采样工两个人组成,分点向调查区域铺开作战。每天早上天刚刚亮,他们配备地质包、工兵铲、样袋、油漆、相机、GPS等工具,按照计划好的路线,骑上租用摩托车进入田间山头开始土壤采样。

每个采样小组需在采样点上,以GPS定位点为中心,在20~50米范围内向四周辐射确定4~6个分样点,等份组合成一个混合样。采样工人在采集前先清洁工兵铲,然后用干净的工兵铲上2~3铲20厘米深的垂直土壤,再垂直取样,用手掰碎土壤样柱,挑出根系、秸秆、石块、虫体等杂物,充分混合后,按四分法留取1千克装入样品袋。

与此同时,技术员将采样点标绘在地形图手图上,填写记录卡,同时在电线杆、岩石等固定地物用红油漆标记样点号、拍照记录样品特征和样品编号、采样现场和远景、油漆标记。通常情况下,在宽阔的田里采样比较顺利,每个采样小组每天可以采15~20个左右的土壤样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广西第六地质队按期保质完成任务,圈出富硒土地582.36平方千米,富锗土地面积约318.41平方千米,为地方政府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经济区划、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质量层层抓,质检人人做。广西第二七一地质队质检组负责人魏建设在进行永福、宜州系统性质检过程中,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比如样品描述中,地貌填项的描述填写不准确,他就结合地质和地貌详细讲解:碳酸盐岩地区属岩溶地貌,细分为岩溶孤峰平原、岩溶峰丛谷地、岩溶峰丛洼地;砂岩区划分为冲积平原和丘陵。

检查发现的问题,须按采样小组建立好原始资料检查卡片,之后发放到各采样小组长手上,自校无误并更正土壤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后,交至质检组核实无误,再由资料员更新电子数据。永福项目专职质检组共提出整改意见556条,宜州项目共提出整改意见300条,均要求采样组限期整改,直至完全符合规范要求。

针对数据录入、资料整理及质量检查,永福项目部质检组长李春林工程师开发的系列小软件,经实践证明高效精准,使质检工作效率成几何级数提高。小软件在广西农业地质工作群上线,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减少了人工录入失误,加强了全面检查的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广西地质矿产测试研究中心化学专业室副主任阳国运熟练掌握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质谱仪(ICPMS)、离子色谱仪等多种现代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大家都喊他阳师傅。他改进了磁铁中铁的测定、铝矿中的全锰测定、ICP-AES内标法铝土矿中的主要元素测定等检测方法,建立了质谱法测定矿石中的常量金、兼容质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硼、碘、锡、锗。

2013年,广西地质矿产测试研究中心开始承担广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的检测工作,阳师傅主要参与难检测的硼、碘、锗。经过半年的试验探索,他和同事们终于找到流程短、操作简便的ICP-MS检测法,2年内完成了近10万件样品分析。因为检测效率明显提高,质量满足规范要求,所以这个国内领先的检测法很快得到了外省部分实验室的使用。

随着广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的深入,广西地质矿产测试研究中心化学室每天需要处理的样品不断增多,如何优化检测方法、提高分析效率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阳师傅多次前往安徽、武汉实验室学习,建立了适应广西的测试方法,弥补了土壤中有效态和形态分析的缺陷。

阳师傅带领同事改进硒的测定方法,人均日工作量由100件提高到160件,效率大幅提高,结果更加稳定。2016年,阳师傅继续改善方法,将ICP-AES和ICP-MS部分溶矿合并,再次提高了检测效率,人均日工作量达200件。探索一个个新的方法,得出一个个准确的数据,包含着阳师傅这样焚膏继晷的默默付出。

广西第三地质队的陈恒昌还记得,他和实习生廖志挺在蔗林中采样。钻进齐头高的甘蔗林,蔗叶时不时在他们的脸上豁开一道道长长的血口子,汗珠神不知鬼不觉地溜进伤口,火辣辣的感觉涌上心头。为避免汗水滴到样坑中,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他们不住地用袖子擦汗。

七月的凭祥,阴晴不定。刚刚还是烈日当空,瞬间乌云盖顶。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廖志挺像霜打的茄子,眼巴巴地看着湿漉漉的陈恒昌,似乎打起了退堂鼓。陈恒昌背起样袋继续走向下一个采样点,廖志挺紧跟其后……

在希望的田野上,在炎炎的烈日下,他们情不自禁地哼唱起那首动人的歌谣: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猜你喜欢
广西土壤评价
广西贵港
土壤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