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性”表达:让京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本色出演”

2021-11-09 23:19雷天胜
江西教育B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四性表达京剧

雷天胜

摘 要:京剧被称为国粹、国剧,也是小学音乐教材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京剧又是一门综合艺术,许多音乐教师对京剧表演存在较严重的“技能盲区”,再加上网络流行音乐对小学生的“侵袭”,导致京剧在进课堂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教师应当通过“回归戏园”“立足‘四功”“深挖内涵”和“紧扣教材”的探索,让京剧回归“生动性”“民族性”“趣味性”和“有效性”的“四性”表达,让京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本色出演”。

关键词:京剧;小学音乐;回归本色;“四性”表达

音乐教师在开展京剧内容教学时,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学生在学习京剧类作品时,为什么表现不出京剧的“味道”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百度百科“京剧”),如果教师只关注到了“音乐”,那么难免导致京剧在走进小学音乐课堂时会“走样”。

《灯官报灯名》是苏少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巧嘴巴”中的教学内容,它是京剧《打龙袍》中的一段京白数板,表现的是“灯官”(丑角)向“天子”报灯名的有趣故事。在2020年苏州市初教课改展示课上,笔者接到了该课题的执教任务,探索京剧内容在小学音乐课中的正确“打开方式”。在磨课过程中,无论是教学情境、教师语言,还是课件制作,都在反复打磨中数易其稿,力求通过“生动性”“民族性”“趣味性”和“有效性”的“四性”表达,让京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本色出演”。

一、回归戏园,塑造情境教学“生动性”

《灯官报灯名》的京白数板念词只有十句话,分别是“一团和气灯、和合二圣灯”等十盏灯名。本课应当设定怎样的教学情境呢?从音乐要素的角度看,京白数板主要包含京白(北京话)和数板(节奏)两块内容,而京白数板在表演时需要用“板”来伴奏,因此,磨课团队首先选择了“花灯会”的教学情境,通过小锣和板的演奏,营造出热闹的“花灯会”场景,学生在“灯官”的介绍下,学念“灯名”。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然而在表演环节,学生还是把“灯官报灯名”变成了灯官“读”灯名,没能表现出京剧念白的独特味道。

京剧题材的教学内容,只有回归“戏园”,才能尽可能生动地表现出京剧的“原汁原味”,所以本课最终把教学情境调整为“京剧小戏园”。一是课件制作“入戏园”。笔者下载了京剧元素的课件模板,并在首页中插入了京剧戏台的照片,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京剧锣鼓奏响,大幕缓缓拉开,教师踩着音乐的节奏亮相。二是教师服饰“入戏园”。为了生动地呈现出灯官的“丑角”形象,笔者参照了京剧《打龙袍》中灯官的形象,头戴“灯官帽”,身穿大红色的脸谱卫衣,脚踩一双藏青色的马丁靴,手拿一把折扇,从形象上更像一位“灯官”。三是教学乐器“入戏园”。板和小锣是京剧武场中的伴奏乐器,也是本课京白数板中的重要乐器,课堂伊始,笔者就把这两件乐器带进了课堂,请同学们演奏并介绍这两件乐器,随后请他们为“灯官”伴奏。在“小戏园”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只有一个身份——灯官,学生的身份由戏园里的“观众”,到热爱京剧的“小戏迷”,最后又升格为表演京剧的“小票友”,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自然,并让整节课都在同一个教学情境中完成。

二、立足“四功”,彰顯中国戏曲“民族性”

中国戏曲扎根于华夏大地,有着浓郁的民族音乐特点。京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表现其特有的“民族”气质呢?磨课团队认为要从京剧的唱、念、做、打四门基本功入手。以苏少版音乐教材为例,不同教学内容所展示的京剧基本功也不相同,而《灯官报灯名》一课包含的基本功,主要是念(白)和做(功)。京剧表演中有“千斤念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做”之说,可见“念”和“做”的重要性。为此,笔者在本课的导入环节,就将“念”和“做”贯穿于“灯官亮相”的环节中,让学生在欣赏与互动中,感受京剧的基本功,加深对戏曲音乐民族性的理解。

【片段1】灯官亮相

师:君乐臣乐民安乐,五谷丰登大有年!同学们,欢迎来到“京剧小戏园”!知道我是谁吗?(开场音乐,大幕拉开,教师戴着灯官帽,踩着音乐节奏走到讲台上,并用念白的方式开场)

生:应该是演员。

师:他说我应该是演员,你们觉得呢?

生:不知道。(学生摇头)

师(扇子打开):在下灯官是也!(教师指着扇子上的“灯官”两字)同学们,一起跟我念——“灯官”。

生(齐):灯官。

师(扇子打开):“在下灯官是也!”

生(齐):在下灯官是也!

师:君乐臣乐民安乐,五谷丰登大有年,在下灯官是也!

(京剧念白要求:读出北京话的儿化音,注意发音位置、念白的节奏和音调变化以及面部表情,边读边摇头晃脑)

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教师戴上“灯官帽”的瞬间,已经入戏为“灯官”,所以在亮相环节中,笔者就用“念白”的方式把学生带进了“小戏园”。在模仿“灯官”念白时,有些学生只会用普通话的语气念,教师并没有着急纠正,而是用夸张的语气、滑稽的丑角动作表演,把学生一点点带入其中。在本课教学中,笔者认为“口传心授”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模仿教师的念白和做功时,对“灯官”形象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三、深挖内涵,增添传统文化“趣味性”

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是许多音乐教师容易跑偏的重灾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把音乐课上成了语文课、历史课等”。《灯官报灯名》的念白内容是“一团和气灯、和合二圣灯、三阳开泰灯、四季平安灯、五子夺魁灯、六国封相灯、七财子禄灯、八仙过海灯、九子十成灯、十面埋伏灯”。这些花灯名,有些是中国的吉祥图案,有些是神话传说,有些是历史典故,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教师应通过深挖作品内涵,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如何让传统文化的渗透既有京剧的味道,又带有音乐的色彩呢?首先,让学生“用耳听”。这十盏花灯,先来介绍哪盏花灯呢?笔者并没有提前设定,而是请学生在聆听《灯官报灯名》后,说说自己听到了哪盏花灯,再请同学说说这盏花灯的含义,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再来介绍。其次,让学生“用眼看”。为了直观地呈现出十盏花灯的含义,笔者在网络上找到了相对应的图片,并把这些图片镶嵌在花灯上,帮助学生直观地看懂花灯的含义。最后,让学生“用嘴念”。在介绍花灯的时候,学生要不要念出这些花灯名?笔者在磨课中发现非常有必要。教师边打板边问,这盏花灯谁来报?学生跟着板的节奏回答,详见教学片段2。

【片段2】走进花灯

师:你们听到了哪盏花灯?

生1:八仙过海灯。

师:“八仙过海灯”有同学知道是什么含义吗?(PPT出示图片)

生2:八位神仙提著东西过大海。

师:这个民间传说,她介绍得很形象,我们一起报一遍,八仙过海灯。

生(齐):八仙过海灯。

师:八仙过海是传说,各显其能本领多。(教师用数板总结)

师:灯官实在不容易,盏盏花灯有寓意,有的花灯是典故,有的花灯是传说,有的花灯是祝福。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花灯表达了美好的祝福吗?

生3:一团和气灯。

师:跟她学。

生(齐):一团和气灯。

师:二盏花灯谁来报?

生4:和合二圣灯。(学生报得不连贯)

师:谁的语气更美妙,二盏花灯报一报。你来报。

生5:和合二圣灯。

师:三盏花灯谁来报?

生6:三阳开泰灯。

……

以“十面埋伏灯”为例,教师如果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楚汉相争”的典故,不自觉地就要交代历史背景与人物,这样一来,学生也就跟着这个典故“出戏”了,也就很难再回归到“京剧小戏园”中。介绍这些花灯时,笔者采用了耳听、看图、问答等多种方式,既挖掘了“花灯”的内涵,也让中华传统文化以一种生动的方式被学生所接受。京剧剧目中包含着很多中华传统文化的“忠、孝、礼、义”的内容,通过深挖京剧作品的内涵,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

四、紧扣教材,把脉拓展内容“有效性”

在本课教学设计过程中,磨课团队曾纠结于本课要不要拓展、应该如何拓展。《灯官报灯名》是京剧在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初亮相”,本课的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作品本身,还需要放眼于京剧内容教学的纵向衔接,因此,在本课学习中,学生除了要学习京白数板外,还要为四、五年级的京剧学习做铺垫。通过多次研讨和磨课,本课拓展了两个内容:

一是走进“丑角”。选择拓展“丑角”,是基于教材中的两个提示。首先,教材中印有生、旦、净、丑的卡通形象插图,而本课中的“灯官”就是“丑角”,灯官脸上的“白粉”,是丑角最典型的舞台形象表征,从“灯官”到“丑角”,是对京剧行当认知的升华过程。其次,本课的题材为“京白数板”,学生在初次接触京剧时,并没有听到“唱”,而是从头到尾“念”,心中肯定会疑惑京剧为什么只念不唱?通过介绍丑角重“念”和“做”,不重“唱”,学生对“灯官”形象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二是走进“动漫花灯会”。苏少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为“巧嘴巴”,单元导语是“巧嘴巴儿喂,心灵嘴巧声音美。得儿喂,乃呦乃,报着灯名登戏台,好功夫从勤练来”,因此单元落脚点应在用“巧嘴巴”表现出生活中的音乐声响。在拓展“动漫花灯会”时,教师出示了《西游记》和《熊出没》的花灯图片,让学生在喜爱的动漫花灯会中报灯名。

【片段3】动漫花灯会

师:灯官我今天很高兴,我想给二(9)班的同学办花灯。听说你们爱动漫,咱们就看动漫灯(教师用念白的方式呈现)。这盏花灯你们认识吗?(幕布拉开,亮出“动漫花灯会”)

生:熊大、熊二、光头强、奇奇。

师:同学们能不能报一报这些花灯?

生(齐):熊大熊二灯,奇奇强哥灯。(课件中出示花灯名)

师:这盏花灯很精彩,下面的花灯也好看。(出示西游记灯)

生:有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孙悟空。

生(齐):还有白龙马。

师:这些人物,你们能用灯官的语气报一报吗?

生1:悟空灯、猪八戒灯、唐僧灯。

师:谁还能变一变花灯的节奏?

生2:唐僧悟空灯、八戒沙僧灯、白龙马花灯。

师:这位灯官很厉害了,你们一起报一报。

生(齐):唐僧悟空灯、八戒沙僧灯、白龙马花灯。

师:五个字的花灯很简单,七个字的花灯谁挑战?

(课件中出示七字花灯名:熊大花灯熊二灯,光头强灯奇奇灯,沙僧花灯八戒灯,唐僧花灯悟空灯,还有白龙马花灯。)

在“动漫花灯会”拓展环节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两个进阶挑战,一是在《西游记》花灯中,对于四个动漫人物,学生能尝试用京白数板的方式“报灯名”;二是从五字花灯名到七字花灯名,由学生自己挑战,这既是对京白数板形式的拓展,也是对京剧念白能力的提升。

总之,京剧是集“唱、念、做、打”于一身的多元艺术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音乐课堂应当回归“戏园”,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教学中品悟京剧之味;教学活动应当立足“四功”,让学生通过动耳、动眼、动口、动手等方式,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要深挖作品内涵,让中华传统文化在京剧教学中充满趣味性;教学内容应紧扣教材,让教学拓展内容更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投稿邮箱:731836457@qq.com

猜你喜欢
四性表达京剧
京剧表演开始了
我的京剧之路
人大工作要体现“四性”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新材料作文有效教学应把握四性
“五统”、“四性”是怎样提出的?